扬雄的写作风格为何有大改变?
2020-07-14 20:44:28 历史 猎历史 °c 繁体
A + A -扬雄简介
扬雄字子云,汉族成都人。扬雄少时好学,博览群书,擅长辞赋,可惜有点口吃,说话不利索。因仰慕司马相如,前期的赋多参考司马相如的风格;后对司马相如呈否定态度,文章风格有了很大变化,与司马相如合称“扬马”。
西蜀子云亭
扬雄在跟随汉成帝时经常写一些讽谏的赋,委婉的指出汉成帝穷奢极侈的做法与先帝相悖,其中以四大赋最有针对性。可惜扬雄所作的赋多运用华丽的辞藻,汉成帝关注到赋描写的场面宏大却没有注意到赋内在的思想。王莽篡位时,扬雄被捕。扬雄当时在天禄阁上走投无路,投阁自缢。扬雄投阁的事情传出,一片哗然。
晚年,扬雄很少与人结交。自己专心在学术中,先后作《太玄》、《法言》、四赋。扬雄著《蜀都赋》,对四川地区进行了系统、完整的描写,不仅反映了地域特征、经济状况和城市面貌,还有烹饪原料、技艺、筵宴及饮食习俗。当时有人瞧不起他,扬雄作《解嘲》揭示了当时社会人才被压抑的现状。扬雄小时耳濡目染,对方言收集十分感兴趣,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整理,历时20多年完成《方言》这部著作。后因病免职,在七十一岁时逝世。如今的扬雄墓在郫县子云村供后人敬仰。
扬雄的四大赋
扬雄是西汉继司马相如之后伟大的文学家,所著的四大赋非常有名,分别为《河东赋》、《甘泉赋》、《羽猎赋》和《长杨赋》。扬雄早期十分敬佩司马相如,以其为榜样,作赋时多仿照司马相如。但是到了后期,扬雄对司马相如呈否定态度,甚至提出司马相如在卓文君家“偷赀”,作赋的风格有了很大的变化。
扬雄像
《河东赋》描写了汉成帝的出行规模宏大。扬雄将宏大的出行与帝王的丰功伟绩联系在一起,委婉的让帝王自省自己的言行得失。
《甘泉赋》描写了甘泉宫的富丽堂皇。辞藻华丽夸张,笔下的甘泉宫甚至可以跟仙境的宫殿相比拟。汉代的甘泉宫本来就十分奢华,可是成帝又增修了很多宫殿,可谓是穷奢极侈。扬雄作此赋旨在委婉的指出王朝的奢侈以及汉成帝与宠妃之事。
《羽猎赋》和《长杨赋》都描写了成帝打猎的场景。汉成帝喜爱打猎,且每次狩猎都耗费很多资源。扬雄以高祖、文帝、武帝为榜样,指出成帝不节俭、不为民,只知道一味的享乐。
扬雄的赋都带有讽谏的意味,以四大赋最为著名。但是他所作的赋多注意整体的审美,导致皇帝只看到了赋的精美,却忽略了内在思想。
扬雄法言
《法言》是扬雄参考《论语》所写的一本著作,旨在维护儒家思想。作为一本语录体著作,采用问答的形式进行观点的辩论,最终得出答案。《法言》共十三卷,涉及学行、修身、问道、问明等内容。《法言》中的内容反对方士巫术,强调后天的学习。
扬雄 法言
扬雄在《法言》中提出“学者修性”的言论。他认为人的本性中有善有恶,交织在一起。每个人最后能成为善人还是恶人完全取决于后天的修为,而学习就能对人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这与孔子的思想是十分接近的,孔子强调“三省吾身”,称“三人行必有我师”,就是通过自省和向周围人学习来提高自己。他还提出为了功名利禄学习是小人的学习,为了道而学习才是上进的表现。有些人在学习方面很有天赋,就可以学得轻松点;有些人天赋不够就只能靠努力,不管怎么样,学习的目标都是一致的。
《法言》在历史上的影响很大。内容中反对神学,这种唯物主义精神在之后得到继承和发扬,捍卫儒学启发后世有关儒家道统的建立。当时到处弥漫着神学的味道,帝王更是想通过炼药长生不老。扬雄能在这种大环境下坚持自己对儒家的信心,质疑神学的真谛,是非常不容易的。况且那时候西汉风雨飘摇,已经由盛转衰,扬雄为了挽救统治思想,写了《法言》一书警醒世人。
扬雄 蜀都赋
《蜀都赋》是扬雄的代表作。言辞华丽,描写了成都的壮美秀丽。《蜀都赋》一出,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其中左思的《蜀赋》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蜀都赋》,一经流传,世人相互传抄,形成洛阳纸贵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