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随心看

历史趣闻杂谈 揭秘红楼梦 中国历史 抗战历史 经典故事 历史战争 英文历史 历史纪录片
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历史> - 正文

唐太宗是什么样的皇帝,他是如何成就“贞观之治”的?

2020-05-22 10:49:00 经典历史 retumu历史网 °c 繁体
A +  A -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有许多著名的帝王,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唐太宗是什么样的皇帝,他是如何成就“贞观之治” 的?后世人谈到唐太宗李世民,大多会想起他是“千古一帝”,是…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有许多著名的帝王,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唐太宗是什么样的皇帝,他是如何成就“贞观之治” 的?

后世人谈到唐太宗李世民,大多会想起他是“千古一帝”,是中国数百位皇帝中屈指可数的一代明君,他开创了盛世——贞观之治,被毛主席评价为:“自古能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还未称帝之时,李唐江山的一般可以说是他打下来的,称帝后,他多次用兵,经营西域,还被尊为“天可汗”。李世民是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但他只活到了知天命的年纪,享年五十二岁,很难想象立下丰功伟绩。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渊之子,也是唐朝第二个皇帝。他在位期间,主要功绩是安定天下、贞观之治、开疆拓土、建立盛世。之所以这样总结他的功绩,也是与他取得的政治成就有关,这也是他被记录在史书上浓墨重彩的几笔。

85d19710e4394e44846bd6842c47a671.jpg

安定天下

李世民继位时,其实当时的内外部环境并不是很稳定。

内部环境不稳定主要是因为唐朝代隋朝的过程中,新旧过渡并不是很完全。详细来讲,一是官员还有很多是前朝的官员,他们对唐朝的到来其实并不是很认可;二是李世民继位并不是顺位继承,而是通过玄武门之变才谋取的皇位,这就造成李世民的继位会在民间带来很强的舆论隐患,对李世民正常的施政也有影响;叁是由于李世民不是正常继位,儒学主导的文士阶层对此多有言论,也因此很久都没有真正归顺李世民;四是由于多年的战乱,国家国力薄弱,正处于低潮期。

外部环境主要是北狄南蛮等部落国家对唐朝边境的不断侵扰,甚至是吞并,这也极大的危害到了唐朝的统治。再加上当时的吐蕃在松赞干布的统治下,国富民强,万象更新,而唐朝又积贫积弱,因此吐蕃的过度发展对于唐朝来说也是很大的隐患。

而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李世民却靠自己优秀的军事统领、政治才华及博大的胸怀,开辟出了一个新时代。李世民继位以后,虚心听取良臣意见,察纳雅言,并选拔任命了很多优秀的,善于治国治民的官员,文治天下,厉行节俭,休养生息。这其中还要着重讲的就是李世民劝课农桑,真正以身作则,与长孙皇后一块下地干活,由此赢得了百姓的认可,农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并相较其他朝代而言比较顺利的度过了旱涝灾年。

也正因为李世民的努力,他继位以后,唐朝逐渐走上正轨,并表现出欣欣向荣的态势,为即将到来的贞观之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下载_副本.jpg

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是唐太宗李世民优秀领导才能的体现。通常评价一个国家和一个时代,都主要以三个角度来看,那就是政治、经济、文化。那么贞观之治到底是怎样的,也着重以这三点来分析。

政治方面。唐太宗在任命人才方面,就显示出与其他皇帝不同的眼光。房玄龄,魏征,长孙无忌等,就都是一代名臣,清正廉洁,忠实不二。而他们,也为唐朝人才制度,官员制度,审核监督制度等的进步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隋朝常见的世家子弟充斥官场,靠察举制选拔人才的制度也逐渐被更加公平的科举制所代替,这就为很多身份低微,家庭贫寒的人脱离困苦提供了新的途径,也为唐朝的官场注入了新的血脉和活力。

经济方面。唐太宗重视农桑,农业作为第一产业,是经济的基础和根基,农业的较大发展也就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尤其是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的的施行,不但减轻了农民负担,也使农民能够安心农事生产,减少了流民,稳定了社会。而古代社会的社会层级非常严格,士农工商分得特别清楚,但在贞观年间,却似乎被淡化了。长安城也形成了繁华的商业街,草市和夜市的发展,都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成长空间。商业都发展起来了,那么社会又如何不繁荣呢?

文化方面。贞观年间,又需要着重提出的就是那时文化的发展。儒释道三教也在那时有了鲜明的发展,三教带来的不仅是安定了民心,稳定了社会,还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比如,佛教的流行,就有很多僧尼到处行走,传教布道,而宗教在民族间的隔阂并不大,由此也促进了各族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而随着唐朝的不断强大,和唐朝开放包容的处世态度,也为盛世的形成奠定了雏形。

9a7a70ad2e1b48e9b4a73c7628c9e97e.jpg

他是如何成就贞观之治的呢?

在贞观二年的时候,唐太宗问黄门侍郎王珪,他说:“近代帝王和大臣治理国家,多半不如古代,不知道是什么塬因导致的?”王珪说:“古代帝王治理国家,大都崇尚清静无为,私心很少,欲望也很低,他是以老百姓为中心的。然而近代的君王,却是以损害百姓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私欲。所任用的大臣,也不再是饱学经典的儒雅之士,汉代时候的宰相,没有一个人不是熟读经书的,他们对一种经书都有深入的研究,都会引经据典来回答皇帝的疑问,参照经书来决断事情的好坏对错。所以这些人都懂得礼教。这样用礼来治理天下,国家才安定太平。但是近代以来,却越来越重视武功,轻视儒术,或者是用刑罚律令来治理国家。结果导致儒家的学说不再受重视,古代淳朴的民风也就荡然无存了。”太宗听了之后,深有同感。从此以后,他就凡是那些官员中精通儒学的,请来做官,给以重任。而且经常向他们徵求治国安邦的谏言。所以这一点呢,确实是太宗的高明之处。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一般人治理国家都是急功近利,看到严刑峻法,它的效果很好,迅速而有效,所以就重视刑律,而忽视了伦理道德的教育。但是呢,唐太宗却不是这样。他在重视法制建设的同时,特别重视运用儒家伦理道德的教育,来治理国家。这也是他能够成就“贞观之治”的根本塬因所在。

《群书治要 ·盐铁论》中,有这样的论述,“法能刑人而不能使人廉,能杀人而不能使人仁。”就是说,通过法律确实可以把不孝的人判处死刑,但是培养不出一个人,像曾子那样具有孝心仁慈之心。

所以中国古人在重视法律建设的同时,特别重视伦理道德的教育。让人从心底不愿意去做坏事,把做坏事看成是一件非常羞耻的事。这才在人们的心底筑起了一道防止作恶的堤坝。

另外李世民也是个有野心的皇帝,看着自己国家越来越繁荣,自然是想扩大疆土的。李世民瞅准时机,举兵攻灭了东突厥和薛延陀,然后征服了高昌,土谷浑,龟兹,从这里就能看出这位皇帝的野心了,这些还不够,李世民又重创了高句丽,为了管理这些地方,李世民设立了安西四镇,并且使各民族之间的关系都相处的非常融洽,所以非常的受人尊重,李世民也拥有着”天可汗“的称号。这种种都为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太平奠定了非常非常重要的基础。

在贞观二十叁年的时候,李世民生病,据说是服用了天竺的长生药导致了暴疾,医生怎么治疗都没有用,就派自己的儿子李治帮忙代理国家大事,很显然,李治就是注定的太子了。在贞观二十五年,李世民驾崩在终南山上的翠微宫含凤殿,被葬在了昭陵。

他不歧视民族,治国之道方法稳妥,并且政策开明,非常有利于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种种都表示,唐太宗李世民确实是一位伟大的明君。

  选择打赏方式
微信赞助

打赏

支付宝赞助

打赏

标签:

精选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