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大汉奸孙之獬,一封奏折害死百万汉人,最终下场令人拍手称赞!
2020-06-01 08:57:27 经典历史 retumu历史网 °c 繁体
A + A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有许多著名的汉奸人物,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大汉奸孙之獬,一封奏折害死百万汉人,最终下场令人拍手称赞!
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年份,明朝结束了276年的统治,关外的清朝入主中原。每当朝代更迭的时候,都会出现一些跳梁小丑,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做出许多让人不齿的事情。明亡清兴之际也不例外,有一个人物堪称是当时的第一败类,那么他都做过哪些事情呢?
此人名叫孙之獬(xiè),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白塔镇大庄村人。他出生于明朝万历十九年,读书还算用功,在24岁时考中举人,于31岁时考中进士。最初的时候,担任翰林院庶吉士,在馆试中名列第一,因此升任翰林院检讨。然而,孙之獬的父亲此时病故,他回乡服丧,期满后升任翰林院侍讲,还奉命主持过顺天府的乡试。
应该说孙之獬在明朝官场的经历还算顺利,这是因为他投靠了魏忠贤,是阉党成员之一。然而崇祯帝即位后,魏忠贤被贬自杀,其党羽也遭到了打击。此后陆续有官员上奏,请求将魏忠贤编定的《三朝要典》毁掉,崇祯帝也同意了。不过,孙之獬极力反对,居然“诣阁大哭”,还上书反对。
崇祯帝也不客气,直接将孙之獬免职,让他回家闲住。此后的十七年间,孙之獬都没有再度步入官场,期间他终于明白了官场的规则,于是他等待复出的机会。顺治元年,清军入关后,北方各地的局势还不稳定,孙之獬利用家财,在家乡组织起一支军队,打击起义军。
在1644年,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降清,多尔衮率领清兵入关,孙之獬为了迎合清军,就主动的带领家人一起剃头留了辫子,并换上了满装,夹道欢迎清军的到来。当时的多尔衮听闻此人后,也为了收揽人心所以就派人把孙之獬请了过来,并且让他当礼部侍郎。
清朝初期的时候,汉人和满人官员在上朝的时候是独自分为两列的,汉人官员一列,满人官员一列,孙之獬早已经把自己的发型弄的和满人一样,并且穿上了满人的官服,于是在上朝的时候孙之獬就想站在满人官员的队伍当中,当时的满族大臣都瞧不起汉人,更不用说这个投降的汉人,所以就孙之獬逐出了满人官员的队伍。
没办法,孙之獬又走到了汉人官员的队列,但是汉人官员对于孙之獬的逢迎求宠也十分的不齿,也不让他站在汉人官员,这让孙之獬十分出洋相,心中暗恨。
没多久孙之獬就写了一封奏折给多尔衮,奏折中有这么一句话“陛下平定中国,万事鼎新,而衣冠束发之制,独存汉旧,此乃陛下从中国,非中国从陛下也”。
孙之獬的意思就是既然陛下已经统治了全国,就应该废除汉人的衣冠束发的制度,也要遵从满人的衣冠束发的制度。这个建议也正好符合了多尔衮的心意,所以多尔衮便采纳了这一提议,下达了剃发令。
这个政策引起了汉人百姓的不满,汉人满腔怒火,高呼“宁为束发鬼,不作剃头人”,于是清政府就派遣军队大肆屠杀镇压来推动剃发令。根据一些民间野史的记载,因为剃发令而导致了将近百万人的汉人遭到了屠杀。可以说剃发令身下堆积着百万汉人的白骨。
顺便多说一句,即使是“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吴三桂,虽然他为了陈圆圆而“尸山血海壮婚礼,锦绣河山做嫁妆”,但还曾为了制止“剃发令”而与多尔衮起过争执。
王家桢《研堂见闻杂记》对这一段历史有很清楚的记载:
“有山东进士孙之獬,阴为计,首剃发迎降,以冀独得欢心,乃归满班,则满以为汉人也,不受。归汉班,则汉以为满饰也,不容。于是羞愤上疏,大略谓:‘陛下平定中国,万事鼎新,而衣冠束发之制,独存汉旧,此乃陛下从中国,非中国从陛下也。’于是削发令下,而中原之民,无不人人思挺螳臂,拒蛙斗,处处蜂起,江南百万生灵,尽膏草野,皆之獬一言激之也。原其心,止起于贪慕富贵,一念无耻,遂酿荼毒无穷之祸……”
孙之獬卑劣的汉奸嘴脸以及他给汉族人民造成的灾难,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然而“报应”终于来了,虽然比祈盼的来得稍晚了一些。
顺治三年秋,孙之獬衣锦还乡。可能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此时恰巧山东爆发了谢迁领导的农民起义,农民军攻入淄川城,将孙之獬生擒活拿,五花大绑示众于街市。
按说像孙之獬这样恶贯满盈的人,应该立即将他大卸八块,但人们却生怕他当时就死了。在如何招待他的问题上,花了相当大的耐心。也可能是因为太恨他了,就像人会喜极而泣,怒极反笑一样。
起义军先扒光了他的衣服,又拔光了他的头发,用钢针麻线逢上了他的嘴巴,再用钢针在他身上刺满了针孔,然后把猪鬃插进这些针孔里,让孙之獬亲眼看着他自己的血,顺着猪鬃一滴一滴的往下落。
那种身体上的痛苦,内心之中的恐惧,想喊又喊不出,想死又死不了的酷刑,绝对是天下第一酷刑!
两天之后,当孙之獬的血已经流干,奄奄一息、尚未毙命之时,起义军便将他肢解致死。孙之獬的死讯传到京城后,顺治帝给吏部下旨,没有给予孙之獬任何的表彰和抚恤。
应该说,这就是做汉奸的下场,不知道还有没有人敢做汉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