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随心看

历史趣闻杂谈 揭秘红楼梦 中国历史 抗战历史 经典故事 历史战争 英文历史 历史纪录片
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历史> - 正文

武则天为何要立“无字碑”?

2020-01-16 20:04:01 经典历史 史官 °c 繁体
A +  A -

武则天为何要立“无字碑”?

公元705年11月,中国历史上执政21年的女皇帝武则天病逝了。她的墓碑,通高7.53米,宽2.l米,厚1.49米,但碑中不见唐代所刻一字。后人所加的文字,也斑驳若离,若明若暗,模煳不清。

武则天为什么在自己的墓碑上不刻一字?历代学者为此争执不休,聚讼纷纭。纵观诸说,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

(1)武则天自知自己执政中,篡权改制,滥杀无辜,荒婬无道,罪孽深重,无功可记,无德可载,与其贻笑后世,不如一字不镌。

(2)武则天自认为她在位时,扶植寒弱,打击豪门,发展科举,奖励农桑,继贞观之治,启开元全盛,政绩蜚然,彪炳史册,远非一块碑文所能容纳,留下空碑一座,以示自己功盖过世。

(3)武则天一生聪颖机警,常作惊人之举,立无字之碑,意在千秋功罪,让后人评说。

武则天为什么在自己的墓碑上不刻一字

持第一种观点的学者有岑仲勉、吕思勉等隋唐史专家。他们根据宋代着名学者朱熹的《通鉴纲目》和欧陽修的《新唐书》等史籍,认为武则天“即使撇去私德不论,总观其在位廿一年实际,无丝毫政绩可记”。

持第二种说法的学者如范文澜、翦伯赞等,他们援引的史料大致有唐代政论家陆贽的《翰苑集》、南宋史学家洪迈的《容斋随笔》、明代杰出思想家李贽的《续焚书》。

武则天是个聪明人 无字碑立得聪明

持第三种说法的学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有的从解放后乾陵发掘的文物中,考证究源。1960年,学术界围绕着郭沫若同志新编历史剧《武则天》展开了争鸣讨论。

这些学者指出:“从唐中宗起,陆贽、李绛,宋洪迈、清赵翼等人都很尊重武则天,对她评价很高。”

认为,唐太宗打下的盛唐基础,建立了规模,而“武则天则巩固和发展了这一基础,没有武则天起作用的五十年,也就没有唐玄宗的'开元之治’,武则天对唐朝的历史和祖国的历史都起了作用,是应该肯定的,但也不能以偏概全,武则天的错误也是严重的,尤其是其统治后期,朝政腐败,新贵形成,对历史的前进起了阻碍的作用”。

由于功过相掺,这些学者认为,“武则天是个聪明人,立无字碑立得聪明,功过是非,让后人去评论,这是最好的办法。”

  选择打赏方式
微信赞助

打赏

支付宝赞助

打赏

标签:

精选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