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和武则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李治为何将朝政交给武则天?
2020-06-06 11:57:46 经典历史 retumu历史网 °c 繁体
A + A -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人物,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李治和武则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李治为何将朝政交给武则天?
武则天为了得到李世民的欢心还是付出了挺多的,例如学习驯马、书法,但是李世民可能知道她的野心,所以从来都没有很看重她,而且还想过要杀她。武则天的本事并没有得到李世民的爱,但是却吸引了李治。武则天知道之后对李治更是穷追猛打,毕竟是个颇有韵味的少妇,而且手段也很高明,李治年轻气盛很快就真的迷上了她,而且和自己父亲的女人偷情这么刺激的事情,可能更增加了这件事情的情趣吧。后来李世民去世之后武则天去了感业寺当尼姑,武则天终于等来了李治,而且那时候李治宠爱萧淑妃,李治的王皇后为了打压萧淑妃的气焰,武则天有装出一副人畜无害温温顺顺的样子,而且对王皇后也是毕恭毕敬的,所以王皇后就想要将武则天当棋子,就支持李治把她接回了皇宫。后来王皇后和萧淑妃争得头破血流两败俱伤,而武则天就坐收其成。
对比于武则天的聪明和手段,其他的女人当然算不了什么,在萧淑妃失宠了之后,武则天开始对付王皇后,毕竟要完成她的大业,就必须一步步接近皇帝,一步步接近权力,只有当上皇后,她才能离自己的目标更近。为了推倒王皇后,她亲手杀了自己刚出世没多久的女儿然后嫁祸给王皇后。那天王皇后去看望她出生没有多久的女儿,一转身武则天就把自己的女儿活活掐死了,等到李治来了,装作大吃一惊然后开始哭诉说皇后杀了自己的孩子。毕竟谁都不会觉得是她这个亲生母亲杀了孩子,于是王皇后就被废掉了。估计她是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当初放出来的是一个大祸害吧。
后来武则天当上了皇后,之后开始不断地插手朝政之事,开始在宫中结党营私。其实李治也是怀疑武则天的,差一点就要把她废掉了,但是武则天布了很多眼线,已收到风声马上就去李治跟前解释,李治毕竟还是喜欢他的,于是心软了也没有将她废掉。再后来,李治病得越来越重,已经无力再阻止武则天了。不过小编觉得,其实说到底这也算是李治的错吧,要不是因为他的心软和纵容,李家的江山怎么可能会到了一个外姓女人的手上。虽然后来武则天的确是一个很不错的皇帝,一点都不输给男人。
关于唐高宗李治,身为唐太宗李世民的儿子和一代女皇武则天的丈夫,死后对他的评价也是复杂的,有功有过,但自从欧阳修撰《新唐书》中把他写作“昏懦之主”之后,唐高宗的标签上永远写上了“昏懦”二字。
唐高宗真的是“昏懦”吗?
唐高宗李治(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 ,字为善,祖籍陇西成纪,唐朝第三位皇帝(649年—683年在位),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嫡三子,其母为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与唐太宗嫡长子太子李承乾、嫡次子魏王李泰为同母兄弟。
贞观二年(628年)六月,李治出生于东宫丽正殿。贞观五年(631年)被封为晋王,后因太子李承乾与四子魏王李泰相继被废,他才于贞观十七年(643年)被册立为皇太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去世,太子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
唐高宗在即位之初,继续执行太宗制订的各项政治经济制度,李勣、长孙无忌、褚遂良共同辅政。由于他勤于政事,故而“百姓阜安,有贞观之遗风 ,史称“永徽之治”。高宗还在废立皇后问题上坚持自己的主张,排除了元老派的干扰。显庆五年(660年)以后,高宗经常头晕目眩,影响处理政务。武皇后乘机开始参与国家大事。高宗的健康状况不佳,政权由高宗向武则天手中转移的趋势逐步形成。
唐高宗在位期间先后灭西突厥(657年)、灭百济(660年)、灭高句丽(668年)。 高宗时期唐朝版图为最大,东起朝鲜半岛,西临咸海(一说里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维持了三十二年。
弘道元年(683年),唐高宗去世,享年五十六岁,葬于乾陵,庙号高宗,谥号天皇大帝。天宝八年(749年)增谥为天皇大圣皇帝,天宝十三年(754年),再增谥为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
贞观二年(628年)六月庚寅 [1] ,李治出生于长安东宫的丽正殿。贞观五年(631年),被封为晋王。贞观七年(633年),不到任所而接受并州都督之职。
那么李治为何会被冠以“昏懦”呢?主要原因就是委政于武则天。
显然,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此事绝难以被以男性为主的文臣武将们接受。历史学家们把武则天描绘成一个十足的野心家,整个唐高宗时代基本被武则天的阴谋所笼罩。为了说明武则天的强势,就必须把李治描写成一个很懦弱的皇帝。
那么,高宗为什么把政事委托给武则天?
一是由于他的身体状况不佳,晚年“苦风眩头重,目不能视”,患有类似今天的高血压、青光眼之类的疾病,不能不倚靠他人处理国政。
二是因为武则天自身素质高,而且与高宗在许多政事处理上观点相同,从而取得了高宗的信任。再说,唐朝世风开放,女性参政的阻碍相对较弱,所以高宗委政于她并不稀奇。也就是说,武则天参与朝政应该是出于高宗的意愿,并非如历史上评价的 “专作威福”。
另据司马光《资治通鉴》的记载,自从麟德元年(664年),高宗处置了宰相上官仪以后,每逢上朝,武则天都垂帘于后。无论政事大小,高宗都会与她商议,中外谓之“二圣”。从高宗上元元年(674年)起,皇帝称“天皇”,皇后称“天后”。而此时距高宗撒手人寰还有约十年,可见,这种帝后同尊的政治格局是在高宗思维清晰之时确立的。
高宗虽然委托政事于武则天,但不是完全放任。在他身体允许的情况下,一直亲自处理国政,即使到了弘道元年(683年)三月,即临死前的几个月,仍然关注朝廷宰相的任职状况,并罢免了欺凌舅家的宰相李义琰。与此同时,他还常常命令皇太子监国,代他处理国政,而不是完全依赖武则天一个人。所以,在高宗活着的时候,不存在武后把持朝政,一手遮天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