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皇帝在位多少年,期间有何作为?为何说清朝从他执政开始衰败?
2020-06-06 11:59:05 经典历史 retumu历史网 °c 繁体
A + A -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帝王,今天我就来说说,道光皇帝在位多少年,期间有何作为?为何说清朝从他执政开始衰败?
道光作为皇帝确实并不优秀,但倘若他接手的是一个盛世,我相信他是可以扮演好守成之君的角色,将祖宗基业兴盛的传下去,之所以会有此假设,是因为道光这个人是很不错的,身上有大多数帝王不具备的优点。
道光是嘉庆的嫡次子,但嫡兄早亡,所以道光是以嘉庆嫡长子的身份继承皇位的,身份尊贵、地位超然,清朝历史上除了同治皇帝是独生子,继位毫无悬念外,当属是道光继位最为顺利,也几乎没什么悬念,在这样一位皇子身上居然看不出沾染了什么纨绔子弟的气息,反倒是其父嘉庆皇帝的谆谆教诲都良好的体现出来了。
就如对待皇族兄弟避讳的问题,雍正登基,众兄弟“改胤为允”、乾隆不要求改字、而嘉庆为了避免众兄弟改名字麻烦,自己改名颙琰,道光也跟着父亲将自己改名为旻宁,其实嘉庆皇帝对他影响最深远的教育还是在生活朴素上,使得道光皇帝毫无争议地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节俭的皇帝”。
在道光皇帝还是智亲王的时候,跟随父亲嘉庆前往奉天祭祖,嘉庆皇帝特意拿出清太祖用过的马灯,太宗用过的拐杖等遗物,对他进行了一系列的思想教育,听完父亲的话,道光很受影响,便立志一定要学习先祖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不能辜负父皇对自己的一番苦心。回京之后,不仅命人把房间里所有值钱的东西搬走,就连晚饭也是让太监出宫走不近的路途买回来的烧饼,买回来时已经凉了,但是他并没有丝毫怨言。
继位之后,依旧坚持艰苦朴素的作风,连代表皇家威仪的龙袍的都是穿到破、破了补、补了穿,直到后来觉得雇人补龙袍也挺贵的,干脆鼓励后宫嫔妃学习女红,充当免费劳动力,给自己补衣服,手艺好的没准还能充当裁缝用呢?别的皇帝都是适用于不同场合的龙袍都备几套,许多穿过一次就不穿了,皇帝节俭到道光这个份上的,确实也是没谁了,纵横都忍不住为他的后宫嫔妃抱怨几句了,人家挤破头入宫是吃香的喝辣的,道光皇帝后宫女眷入宫后生活得还没有待字闺中时候舒服呢!
皇帝能够节俭到这个份上也是让后人动容,这样的皇帝按理说是要被千古歌颂的,可是道光皇帝的评价确实不高甚至很负面,主要还是因为他品性虽好,但作为皇帝实在是没有亮眼之处,反而清朝在他手上衰亡的越来越严重。
在继位之初的十年里,道光需要处理的都是内乱,主要就是前人留下的社会弊政以及回族部落的叛乱,弊政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道光也在积极出台措施整顿吏治,如改组军机,意识到当时的军机大臣能力不大,且经常倚老卖老,于是便撤换军机大臣,整顿了贪污腐败、清查了陋规陋习;同时历经六年平定了回匪之乱,这段时间表现还是可以的。
道光处于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守其常而不知其变”。来自东南海上的鸦片流毒使他寝食不安。最后下决心严厉禁烟,道光十九年(1839年)初,道光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东禁烟。林则徐将收缴的鸦片,共19179 箱、2119 袋,总计2376254斤,在虎门当众销毁。
虎门销烟也引发了中英之间的紧张关系。道光二十年(1840年)年六月,英国远征军到达中国海面,鸦片战争爆发。
战争伊始,骄傲自大的道光认为英军不堪一击,但随着战事的发展,英军围困珠江口、攻占浙江定海、直逼天津大沽,使得道光大为震惊,忙派琦善等人与英军谈判。最后对外妥协,将林则徐、邓廷桢、杨芳等主战派查办,重用穆彰阿、琦善、奕山等人,重新开放广州。然而,英军并不满足于此,他们继续对虎门、宁波、厦门等地进行攻击,并于一八四二年攻占吴淞。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八月二十九日清政府与英国签下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南京条约》。
条约规定:中国割让香港给英国,赔偿英国共2100万元。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等。此后,清政府又与法美等国签定了中法《黄埔条约》和中美《望厦条约》,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社会。
公元1849年正月,道光在内外交迫中忧愁成疾。开始还勉强支撑着临朝办理政事。到第二年正月丙午日,病情加重。他知道再也没有康复希望,急忙宣召宗人府宗令载铨、大臣载恒、端华、僧格林沁,军机大臣穆彰阿、赛尚阿、何汝霖,内务府大臣文庆等进宫,命令他们随同总管太监从正大光明匾额后取下锦盒,宣读诏书,诏书上只有皇四子奕泞五字。中午,道光死于圆明园慎德堂内。
众所周知,圆明园可是中国园林的典范,是中华文明厚积薄发之后的一次完美释放。虽然,英法联军用令人发指的恶行摧毁了这一历史经典,导致现今的我们无法亲眼见证,但是,从无数的史料中我们依然可以窥见它的魅力。
开启“康乾盛世”的康熙大帝,他少年登基,擒鳌拜、灭南明、平三番、收台湾、退沙俄,所有的大事都被他办的妥妥当当。但是,在国泰民安的时候,康熙却闲不下来,没有仗打,不如修个园子,好让自己有个放松的地方。说修就修,康熙开始在京城四处选址。
在深思熟虑之后,康熙选定了海淀,并起名叫“圆明”。园子一旦修成,康熙就可以从紫禁城搬出来住到这里,有了自己的园子康熙也不忘给自己的儿子们修园子。一家人住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岂不美哉!然而,园子修着修着,康熙皇帝就撒手人寰了。
不过没事,康熙有那么多的儿子,都可以替康熙继续修。
尤其是继承了康熙皇位的雍正,那可真是康熙肚子的蛔虫,一眼就看出了康熙的设计风格,之后,便按照康熙的风格继续修园子。
“圆明”的寓意是品德无缺、政绩完美,这可是盛世之兆。另外,雍正还在后湖建了九个岛,虽然,是休闲放松的地方,却有着诗画般的名字,那为什么雍正偏偏只建九个岛呢?在众人看来,这是雍正故意为之的,“一统九州大地”才是雍正的用心,才是他的雄心所在。
不管雍正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他最终把圆明园扩建到了3000亩左右,这也算是基本完工了。到了乾隆时期,国力强盛,百姓安居乐业,乾隆就想着康熙和雍正都在修园子,我何不也修一修园子。想着想着,就开始对圆明园进行扩建。
于是,在圆明园东郊,乾隆又修起了长春园和绮春园,这便有了后来的圆明三园。建成后的圆明园可是了不得,乾隆是爱花钱的主儿,所以,圆明园有多奢华就不言而喻了。他们恨不得把全天下的好景,都搬到圆明园里来,打造全天下最豪华的后花园。
这一下,皇帝、妃嫔可有了游玩的好去处,后来,大清皇帝有一大部分时间都是住在这个园子里的。
说起来也奇怪,好好的皇宫放着不住,为什么要去住园子呢?
乾隆解释说:皇帝也是人啊,每天管着这么多天下大事,本来就是超负荷的工作,还不让人放松一下?圆明园景致那么好,看了让人心旷神怡。可是,后来的皇帝大多在此发号施令,不像是来度假的,而且,除了重大祭祀,皇帝是很少回到皇宫的,所以,圆明园就演变成了后来的权力中心。
除此之外,乾隆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附庸风雅爱写诗。在位六十年,他写诗达四万多首。不过,这些诗可能写的不怎么样,不然,我们今天怎么一首也不会背?在这些诗作中,圆明园占了很大的比重,乾隆喜欢劝农,所以,农耕诗也写了不少,圆明园内很多景点,都是以农耕为主题的。
可是,乾隆只记得康熙说要修园子,却忘了康熙的另外一句话——“西洋诸国千百年后必为中国之患”。当年,英国遣使访华,带了600箱礼物,而英国使臣,本是来通商的,结果,乾隆却摆出了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当人家是来进贡的。
乾隆觉得自己的大清帝国是“天朝上国”,无所不有,怎么看得上那些进贡的西洋玩意呢?可是,他不知道,人家带来的是英国最大装备有110门最大口径火炮的“君主号”战舰模型,以及榴弹炮、迫击炮、步枪、连发手枪等先进武器。
对于圆明园的结果,我们已经熟知了,只是因为怕痛而不愿轻易提起。而遗留下的断壁残垣,像历史抛给现实的一个悲凉眼神痛彻心扉,圆明园的兴衰似乎也在暗示着清王朝的兴衰。
时至今日,我们已经看不到圆明园的面貌了,我们用150年修了个园子,别人用150年造了一门大炮;我们的慈禧老佛爷用军费过寿,人家的天皇一日一餐为军队扩充装备;我们的钱花在了给圆明园的砖瓦贴金,人家的钱花在了办学校学知识充实思想强大自己;我们在故步自封自取灭亡,人家在追求创新与时俱进... ...这样的大清朝,不亡国更待何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