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军大将斋藤实生平简介
2020-06-22 21:59:50 历史 猎历史 °c 繁体
A + A -
简介
1858年12月2日出生于陆奥国(岩手县),仙台藩一门水泽伊达家家臣斋藤耕平长子。1873年 入海军兵学寮(后来的江田岛海军兵学校)学习,1879年4月20日, 海军兵学校6期毕业。1884年以海军中尉任驻美国副武官,1894年任少佐侍从武官, 1897年防护巡洋舰秋津洲号大佐舰长, 1898年二等巡洋舰严岛号舰长,1898年在第一次大隈重信内阁当山本权兵卫海相的次官,晋升海军少将,海军中将,任海军舰政本部部长,1906年任第一次西园寺内阁海相,任职长达8年,晋升男爵(1908)海军大将(1912),1914年4月16日因西门子事件辞职,编入预备役。1919年任朝鲜总督,1927年 任维也纳裁军会议全权代表,1929年再任朝鲜总督,1932年任首相兼外相,1934年总辞职。1935年12月任内大臣,1936年在二·二六事件中遇害,终年78岁。
首相
社会背景
对一个组织来讲,选择什么样的领袖至关重要。如果在平时没有紧迫危机的时候,可以通过征求周围人的意见,再由某一个人作出最终判断或者以能够号召大家的支持为标准确立领袖人选。迄今选择领袖的模式基本是这个样子。但是面临重大危机,特别是整个组织都处于危机边缘的时候,选择什么样的领袖就是一个直接关系到这个组织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被想定的领袖类型非常有限。要么是那种不管三七二十一的权威型,要么是注重全体一致的调整型,要么是依靠人格魅力的号召众望型,要么是几个因素都有的混合型。但不管什么类型,都必须具备打破危机局面的能力。
斋藤实就是在这种日本未曾经历过的危机状态下登上首相宝座的。当时由于血盟团刺杀了财、政界要人,特别是犬养毅首相在“五·一五事件”中被暗杀,既存政治体制面临剧烈转型。对于身负推荐首相重任的元老西园寺公望来说,选择继任首相关系到国家存亡。西园寺本来打算推出立宪政友会的总裁铃木喜三郎继续推行政党内阁。可是代表“宪政”的犬养毅首相被暗杀说明选择仅以政党为基础的政治家担任首相是不现实的。这次暗杀还说明,仅靠过去的显赫“名声”无法得到军方和国民的支持,新首相具备可以看到的“业绩”比什么都重要。右翼政客森恪和军部打算推出法西斯教父平沼骐一郎继任首相也被西园寺否决了。
权威型政治家面对拥有“物理”上实力的军方很可能无法充分发挥指导能力,有重蹈犬养毅覆辙的危险。另一方面,日本经济走入死胡同,外交上如何处理满洲问题成为国际联盟关注的焦点,调整型政治家缺乏临机应变能力,几乎无法发挥作用。因此可供选择的人选范围就更加局限了。
个人背景
斋藤是如何被选中的呢?他在就任首相的半年以前,第二次若槻内阁末期就成为继任首相候选人。西园寺打破以往由他一人单独决定首相人选的惯例,和首相代理高桥是清、内大臣牧野伸显、东乡平八郎元帅以及前首相们逐个进行商谈。虽然不清楚每个人推荐了谁,但肯定为斋藤担任首相创造了环境。
第一,斋藤不是政治家;第二,他是一名军人。要控制军方,由熟悉军队体系的军人担任首相是再适合不过的了。由于陆军牵扯的利益关系太多,所以相比之下由海军军人担任首相更稳妥一些。第三,他是海军重臣。斋藤继山本权兵卫之后担任海相,从第一次西园寺内阁到第一次山本权兵卫内阁共五届内阁长达八年时间,至少可以期待他对海军拥有发言权。第四,与西园寺关系深。他是第一、第二次西园寺内阁成员,和牧野伸显也有旧交。第五,符合昭和天皇提出的条件。天皇在“五·一五事件”后提出,下任首相应“具备出众的人格”、“绝对不能是接近法西斯主义者”、“外交以国际和平为基础,努力使对外关系圆满顺畅”等条件。斋藤曾任维也纳裁军会议全权代表,擅长英语,是实现国际和平的最佳人选。而且他和法西斯主义毫无牵连,人品极佳。
人格原因
特别在人格方面,他任海相时代的副官山梨胜之进回忆说:“在我脑海里总是记着和斋藤大将一起坐在气氛优雅的沙龙里,端着酒杯,威士忌散发着淡淡的酒香,我们轻声地谈着话。”可见他是一个温厚的人。而且他在担任朝鲜总督期间的政绩也颇得好评。他在1919年朝鲜三·一独立运动被镇压后担任朝鲜总督,赴任当天就被投掷了炸弹,但他仍然放松了警察对当地人民的统治,实行了稳健的文官统治。1929年他再次被任命为朝鲜总督。历代朝鲜总督都是由陆军大将担任,只有斋藤一位是海军大将。
政友入阁
斋藤决定出任总理后,他邀请民政党总裁若槻礼次郎入阁,并请求民政党给予合作。他还请政友会新总裁铃木喜三郎从政友会中推荐阁员。虽然两位党首相没有入阁,但民政党入阁的有山本达雄内相、永井柳太郎拓殖相。政友会入阁的有高桥是清藏相、鸠山一郎文相、三土忠造铁道相。贵族院则派出农相、商务相、邮政相人选,从而成立了举国一致内阁。斋藤自己兼任了责任重大的外相。斋藤花了很大功夫,使这内阁既不是政党内阁也不是军人内阁,并囊括了很多实力派人物。这届内阁期间屡有阁员因病或说错话而辞职,斋藤都成功的挑选其他实力派人物接任。
政策主张
在政策方面,犬养毅内阁藏相高桥是清留任,延续了上届内阁的财政政策。内阁还打出“自力更生”的口号,展开了以土木基建为中心的“匡扶时局工程”。但是由于以海军预算为中心的军费开支急速增加,财政收入严重不足,积极财政政策的收效极为有限。
在意识形态方面,以信奉共产主义的京都大学泷川幸辰教授被停职(泷川事件),佐野学等在狱中转向为机会,政府开始对共产党进行残酷镇压,共产党陷于毁灭状态。政府还为了防止政界介入官界事务,修改了文官任命限制令。
在外交方面,斋藤着眼于解决对华问题,任命满铁总裁内田康哉接任自己兼任的外相一职。同时在满洲建立了关东军司令、关东厅长官、驻满洲国特命全权大使由一人个担任的体制。由武藤信义元帅首任。
倒阁运动
1932年9月,日本正式承认满洲国,签署了《日满议定书》。10月2日,李顿调查团发表了调查报告书。在第二年召开的国际联盟特别大会上,以42票对1票否决了日本的主张。此前,关东军进攻中国热河省,国际联盟成员国对日本的看法进一步恶化。3月,日本宣布退出国际联盟,开始走上孤立化道路。使得军费激增,人民生活更加困苦不堪。斋藤内阁无论怎么对农村救济都是杯水车薪。
为了回避危机,斋藤对军部的有关行动进行了不同层次的工作,但都不成功。而且这些工作大多是由主管大臣去作的。时局需要内阁作出机敏的反应,但斋藤内阁没有做出人们期待的成果,因此被称为“怠工内阁”。这届内阁中充满实力派人物,与其说要发挥首相领导力,不如说是在努力落实各项现实政策。
对斋藤内阁的倒阁运动一直没有停止。军部讨厌斋藤的自由主义者气味,中岛久万吉商工相在设立日本制铁时的贪污嫌疑被暴露;杂志刊登出“足利尊氏赞美论”;鸠山文相的桦太工业受贿嫌疑;“明糖事件”等都成为丑闻。很明显,这些炒作都是为了推翻斋藤内阁。最后以帝国人造绢丝股票买卖贪污事件(帝人事件)为由,内阁不得不总辞职。
斋藤出于政策延续性考虑,在辞职以前已经着手准备由海相冈田启介担任下任首相,可见他为政策能够得到落实操碎了心。后来斋藤担任了内大臣,被认为是“维护现状派”,在1936年“二·二六事件”中和高桥是清藏相一起被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