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耀简介:昌耀生平经历是怎样的?昌耀的代表作有哪些?
2020-06-22 22:06:09 历史 猎历史 °c 繁体
A + A -昌耀简介
昌耀(1936年6月27日-2000年3月23日),原名王昌耀,湖南省桃源县人,诗人。
1950年4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宣传队员。同年,响应祖国号召,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期间,推出处女作《人桥》,从此与诗歌艺术结下不解之缘。1953年,在朝鲜战场上负伤后转入河北省荣军学校读书。1954年开始发表诗作。
他的诗以张扬生命在深重困境中的亢奋见长,感悟和激情融于凝重、壮美的意象之中,将饱经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西部人文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协调的整体。诗人后期的诗作趋向反思静悟,语言略趋平和,有很强的知性张力,形成宏大的诗歌个性。
昌耀生平经历
昌耀(1936年6月27日-2000年3月23日),原名王昌耀,诗人,籍贯湖南桃源。
1936年6月27日生于湖南常德市一个有着七个兄弟姐妹的大家庭。昌耀早年丧母。父亲王其桂和伯父王其梅,从青年时代即投身革命。
父亲王其桂曾任薄一波领导的抗日决死队的指导员,后去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伯父王其梅早年即为中共党员,曾是北京“一二·九”学生运动的组织者之一,1967年“文化大革命”中以西藏自治区最大的“走资派”受迫害身亡。
昌耀的父亲在解放战争中因从豫东军分区作战科任上逃回家,被视为叛离革命,后来虽然主动自首,但仍被判刑两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在兴凯湖船上作业时落水亡故,可能是有意落水,但求一死。
1949年秋,昌耀在原籍桃源县立中学读书期间,即背着家人报名参军,被湘西军政干校录取,后因年龄小怕鬼,不敢起夜而常常尿床,被家人领回。
转年,他又偷着去部队应召,于1950年4月被38军114师政治部录取为该师文工队员。当时他只有13周岁。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入师文工团。1953年6月元山战役中因头部负伤回国治疗,伤愈后进河北荣军学校学习。
1954年开始发表诗作。1955年调青海省文联。1958年被划成右派。后颠沛流离于青海垦区。1979年平反。后调任中国作协青海分会专业作家。晚年随团出访俄罗斯。
昌耀的代表作有哪些?
其代表作有《划呀,划呀,父亲们!》、《慈航》、《意绪》、《哈拉库图》等。昌耀于2000年3月患癌症后在医院跳楼自杀,绝笔作为《一十一枝红玫瑰》。
其出版的诗集有《昌耀抒情诗集》(1986)、《命运之书》(1994)、《一个挑战的旅行者步行在上帝的沙盘》(1996)、《昌耀的诗》(1998)等。
2000年诗人过世后有《昌耀诗歌总集》行世。昌耀在中国新诗史上是一座高峰,其历史地位已为人共识。
如何评价昌耀?
昌耀是中国当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即便以六十年为限,昌耀也同样无法忽视。他的写作贯穿了当代的历史,却无法被历史的“语法”说出。
因为他一直与主流诗坛保持着审慎的距离,在西北高地独自咀嚼着荒寒与寂寞。在新时期,他虽然是历史的“归来者”,却并不因此倾诉命运的创痛,而是持续从未停止的“苦修”,将西部的雄奇、狞厉,锻造成奇崛的语象,写出富有英雄气概的诗歌。
他的作品,一方面是与自我命运的颉颃,一方面又将这种颉颃融进一种高原精神,这既是昌耀的修辞学,又是昌耀的精神底色。
也因此,他追求一种生命内在的诗意,在后期写下一大批不分行的诗作。因为在他那里,心性才是诗歌的根本。总之,昌耀的诗歌,在当代显得尤为特别。
他的诗集《命运之书》、《昌耀的诗》等等,都可以看成是二十世纪中国新诗的重要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