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随心看

历史趣闻杂谈 揭秘红楼梦 中国历史 抗战历史 经典故事 历史战争 英文历史 历史纪录片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正文

苏格兰国王罗伯特一世简介 罗伯特一世为什么被称为勇敢的心?

2020-06-28 19:35:17 历史 猎历史 °c 繁体
A +  A -

苏格兰国王罗伯特一世简介:罗伯特一世生平经历是怎样的?罗伯特一世为什么被称为勇敢的心?本文这就为你介绍:

苏格兰国王罗伯特一世简介

罗伯特·布鲁斯(苏格兰盖尔语:Roibert a Briuis,英语:Robert the Bruce;1274年7月11日—1329年6月7日),史称罗伯特一世(Robert I)。

他是苏格兰历史中最重要的国王之一,他在位期间,政体开明,司法公正,个人享有极高的威望。曾经领导苏格兰王国击退英格兰王国的入侵,取得民族独立。

罗伯特一世生平经历

一、出卖英雄

1274年,罗伯特·布鲁斯出生在一个苏格兰贵族世家,其父系祖先有苏格兰-诺曼(法语化的维京人后裔)血统,跟随法国征服者威廉从诺曼底来到不列颠。

1292年在与巴里奥尔家族竞争苏格兰王位失败后,罗伯特·布鲁斯一怒之下,向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一世宣誓效忠,欲借后者之手夺回王位。

但爱德华一世在发兵驱逐巴里奥尔后,并没有把王位交给罗伯特,反而宣布自己对苏格兰领土拥有管辖权,甚至一度将象征苏格兰王权的斯昆石搬到伦敦。

愤愤不平的罗伯特掉转矛头,在1297年掀起苏格兰武装暴动,结果很快被爱德华一世镇压下去。这时,落魄骑士威廉·华莱士领导的苏格兰民众抗暴运动取得胜利,在斯特林桥大胜英格兰殖民军。然而在次年7月22日的福尔柯克会战中,华莱士被击败,罗伯特却在1304年重新投靠了爱德华一世。

1305年,有猜测也许是罗伯特雇佣的“双面间谍”约翰·曼提斯发现了华莱士藏匿的地点,然后协助英格兰军在格拉斯堡将其逮捕。后爱德华一世赏赐给罗伯特大量土地,并册封曼提斯为德姆巴敦的行政长官。

8月3日,华莱士在伦敦威斯敏斯特广场被斩首,身体被肢解成四块,分别送到苏格兰和英格兰的四方,以警告人民不要反抗。

华莱士死后,罗伯特当之无愧地成为苏格兰的“共主”。1306年3月25日,他坐在斯昆石上,自行加冕为苏格兰国王,是为罗伯特一世。

爱德华一世迅速派兵镇压,罗伯特屡吃败仗,弟弟奈杰尔被杀,王后伊丽莎白、妹妹克里斯蒂娜、玛丽、女儿马乔丽都被俘虏,只好组织起大批游击队,使英格兰人的统治难以稳固。

眼见罗伯特越闹越凶,爱德华一世决定亲征,但在途中染上痢疾而不治,于1307年7月7日死在坎伯兰,终年68岁。

继承大统的爱德华二世是个纨绔子弟,对于苏格兰的局势,他根本不予搭理。由于罗伯特势力增长,英方改善了他四位被俘家属的待遇。

二、班诺克本

趁着爱德华二世的荒淫,罗伯特加强了攻势,他先摧毁“世仇”巴里奥尔家族,接纳该家族的两员猛将——詹姆斯·道格拉斯和托马斯·兰道夫,然后对英格兰军发起攻击。当时英格兰军以城堡为锁链,对苏格兰广大乡村实施控制,至1313年夏,苏格兰军智取了除斯特林以外的其他城堡。

远在伦敦的爱德华二世清楚,如果斯特林堡陷落,他的王位也将不保,于是决定集结大军去救援。据记载,英格兰集结了10万大军,但许多史学家认为英格兰军可用兵力估计不超过2.5万人,其他都是临时征募的农民,这些人根本没有战斗力。

 

1314年6月17日,爱德华二世御驾亲征,担任前锋的是2500名重骑兵,后面是步兵,其中包括3000名令人生畏的威尔士长弓兵,此外还有500名轻骑兵担任侦察和警戒等任务。

英格兰军行动迅速,1314年6月21日拿下苏格兰军占领的爱丁堡,获得大量物资。次日,英军到达福尔柯克,距斯特林堡仅20多英里。

全苏格兰只要有武器和盔甲的人都被动员起来,苏格兰的兵力仍只有英军的三分之一。经过仔细分析,罗伯特决定在班诺克本和英格兰军决战。

班诺克本是斯特林堡以南两英里处的小村子,得名于从村边流过、由西向东汇入福斯河的班诺克溪。由班诺克本通向斯特林堡有两条路,一条是罗马帝国时期的古道,另一条是狭长而崎岖的伯利德尔克小路。

两条道路的西面是山丘和森林,东面是福斯河畔的大片沼泽。罗伯特抢先占据了班诺克本北岸、伯利德尔克小路以西的坡地,背靠考克斯泰特山和吉列斯山山麓的森林,右依班诺克本,并对穿行考克斯泰特山边缘的罗马古道设置大量障碍物,将其封死。这样,留给英格兰军的道路只剩下难以通行的沼泽。

苏格兰军战斗力最强的是6000名使用12英尺长矛的步兵,其他还有700名重骑兵和少量短弓兵提供支援。与装备较好的英格兰军相比,苏格兰长矛兵缺乏金属铠甲,只有皮质夹克式短铠和手工织的护膝短裙,多数人没有鞋子,只能打赤脚。

为便于攻击,罗伯特将部队编成四个分队一字排开,由南向北依次由罗伯特本人、他的弟弟爱德华、道格拉斯和兰道夫统领。

作战时,苏格兰长矛兵通常排成一种名为“斯奇尔绰恩”的方阵,辅之以少量短弓兵和重骑兵掩护,短弓兵一般放在战斗队形之间或长矛兵队形的翼侧,少量重骑兵一般放在步兵队形的后侧。

这种方阵队形密集、长矛如林,很适合在防御作战中对付快速冲击的重骑兵,但机动性极差,只能被动等待对手攻击,经不起来自侧翼和背后的打击,更无法抵御对方弓箭手射来的箭雨。

为消除潜在危险,罗伯特花了大量时间来提高“斯奇尔绰恩”方阵的机动性和协调性。

三、前哨战

1314年6月23日晨,困守斯特林的英军大将莫布雷溜出城堡去见爱德华二世,求得500名重骑兵。当天下午,这支500人的重骑兵抵达班诺克本。

苏格兰军哨兵发现了他们,罗伯特立即下令让兰道夫阻击。兰道夫封锁伯利德尔克小路北端,迫使英格兰重骑兵只能沿狭窄崎岖的小路进攻。

由于战场狭窄且地面松软,重骑兵一次投入冲锋的人马数量很少,而且速度提不起来,形成的冲击力非常有限。结果,他们在阵形严整的苏格兰长矛方阵前损兵折将。


眼见英格兰重骑兵士气受挫,罗伯特果断派道格拉斯率军支援兰道夫,英格兰军旋即大败,不少重骑兵陷入沼泽。

这场前哨战共打死100多名英格兰重骑兵,而苏格兰军仅6人阵亡。此役中,罗伯特阵前力斩英格兰爵士亨利·德·波鸿,极大鼓舞了苏格兰将士的士气。

 

战场短暂平静了一会儿后,700名英格兰重骑兵在罗伯特·克利夫德和亨利·德·博蒙特爵士的率领下,向苏格兰军右翼发起攻击,企图在斯特林堡和苏格兰军之间打进一个楔子。在英格兰人看来,右翼似乎是苏格兰军整个阵线最薄弱之处,实际上这是罗伯特故意设下的圈套。

当英格兰重骑兵冲过来后,罗伯特率伏兵突然跃起,向英格兰军发起围歼。按照军事常识,克利夫德在中伏后应下令撤退才对,但他下令部队继续冲向如林的苏格兰长矛阵。

结果:没有长弓兵掩护的英格兰重骑兵虽然勇敢地发起一波波冲击,却纷纷倒在密集的苏格兰长矛阵前。交战至傍晚,克利夫德战死,幸存的重骑兵一部分随博蒙特逃回英格兰军本阵,一部分则夺路逃进斯特林堡,另一部分则成为苏格兰军俘虏。

黑夜开始降临时,战场终于沉寂了下来。失利的英格兰军后撤至班诺克本东南的冲积平原,面敌背水扎营;苏格兰军则借助森林的掩护休息。这个时候,苏格兰人已充满必胜的信心。

四、大获全胜

对于英格兰军来说,一次失利本不算致命,最致命的是他们的统帅是个草包。1314年6月24日早上,爱德华二世亲自下令证明了这一点。他不仅令英格兰军穿越沼泽,向严阵以待的苏格兰军进攻,采用了已被证明是错误的重骑兵突击战术。

从地形上看,英格兰军不仅要穿过沼泽,还必须通过班诺克本边上的一条峡谷,它虽然不深,但却陡峭而狭窄,成为一个瓶颈,极大限制了英格兰军兵力展开。而罗伯特也改变战术,令苏格兰士兵排成密集的“斯奇尔绰恩”方阵,主动向山坡下推进。

刚刚穿过峡谷的英格兰重骑兵发起了轮番冲击。但由于组织混乱,英格兰重骑兵因缺乏长弓兵的配合,而在苏格兰长矛方阵前死伤累累,他们的冲击一波比一波弱,并在苏格兰长矛方阵压迫下步步后退。

就在双方步骑对抗之际,威尔士长弓兵则在苏格兰军右翼完成集结。眼看英格兰重骑兵往后逃,他们便马上向苏格兰军方阵射出恐怖的箭雨。成排的苏格兰军步兵被射死,方阵出现骚动,如果再这样下去,方阵就有可能被撕裂。

但罗伯特早有防备,随着他一声令下,埋伏在苏格兰军左翼的700名重骑兵迅速冲下山坡,转眼间将防护能力极差的威尔士长弓兵冲得七零八落,使英格兰军取胜的最后希望破灭了。

数量巨大的英格兰步兵在班诺克本战役中几乎没有发挥作用,因为战场容量太小,大片沼泽地形限制了英格兰步兵的运动。

更糟糕的是,他们的机动速度太慢,当重骑兵和长弓兵开始战败后退时,他们还在向峡谷里行进。结果,败退者与已进入峡谷的步兵挤作一团,互相践踏,死伤枕籍。

这时,缓缓推进的苏格兰军步兵方阵又逼至峡谷口,进一步加剧了峡谷里的英格兰军的混乱,而这种混乱引发的恐惧更如瘟疫一般迅速传染给峡谷另一端出口外的大队英格兰军步兵,最终导致全线崩溃。

落入在后面压阵的爱德华二世眼见大势已去,只好在少数亲随的保护下逃命。群龙无首的英格兰败军在苏格兰军的追击下再次付出惨重伤亡——7名贵族、200名重骑兵和数千名步兵被杀,包括4名贵族、70名重骑兵以及上千名英格兰步兵被俘。

 

据史料记载,英格兰军在整个班诺克本战役中总共伤亡重骑兵、长弓兵和步兵约9000余人,是英格兰700多年历史上伤亡最惨重的一次。在爱德华二世的大军被击败后,斯特林堡守军也不得不束手投降

五、宣布独立

班诺克本战役是苏格兰独立战争的决定性战役。此后10余年间,英格兰再也无力远征苏格兰。1314年11月,罗伯特在斯特林附近的坎布斯肯尼斯修道院召开议会,通过一项法案,要求立场尚未明确的土地所有者必须表态,是忠于自己还是忠于英格兰,几乎所有人都表示效忠于他,这标志着罗伯特在苏格兰的统治地位得到确立。

大量英格兰贵族在此战中被俘,为了交换俘虏,英方释放了罗伯特被囚禁8年的妻子、妹妹、女儿。1328年,爱德华二世的继承者爱德华三世与罗伯特签订《北安普敦条约》和《爱丁堡协议》,正式承认了苏格兰王国的独立主权。

1329年,罗伯特病逝,被苏格兰人尊敬地称为民族英雄。


罗伯特一世为什么被称为勇敢的心?

罗伯特被称为“勇敢的心”,因为其晚年因深感自己曾为了家族利益而反复无常,排斥异己又利用盟友,同时曾在教堂中手染鲜血,于是决心发动十字军以洗脱罪孽。

但他本人已病重无法随军远征,即嘱咐忠诚的部下詹姆斯·道格拉斯(詹姆士·道格拉斯)领导队伍,并要求在自己死后将的心脏取出,保存在盒子中同行。

罗伯特死后道格拉斯忠实地遵守了诺言,他在1330年早春离开苏格兰,脖子上戴着用链子绑住的银制琉璃骨灰盒,里面陈放着罗伯特·布鲁斯的心脏。

道格拉斯半路上于塞维利亚受到了卡斯蒂利亚国王阿方索十一世的迎接,阿方索委托道格拉斯在对抗格兰纳达的摩尔人战役时指挥他的一部分军队。

此战中道格拉斯中了埋伏,他取出盒中的心脏用力扔向前方,放声呼喊:“向前冲吧,勇敢的心啊,就像以往汝曾经做的那样,道格拉斯将追随汝或者奋勇战死” (Forward, brave heart, as ever thou were wont to do, and Douglas will follow thee or die.) (一说为留在怀中并对其自言自语),最终战死沙场。

“勇敢的心”典故即由此而来。(好莱坞的改编电影《勇敢的心》源自此故事,但有较大的修改和偏离,故事改为描述华莱士的起义)。

罗伯特·布鲁斯的心脏被道格拉斯的战友威廉·凯思带回苏格兰,安葬在梅尔罗斯修道院。

如何评价罗伯特一世?

一、开明君主

布鲁斯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君主,开明而且公正,享有极高的威望。他还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在饱受战火摧残的苏格兰南部重建和修复了许多著名的修道院。

 

不幸的是,没过多久,布鲁斯患上了皮肤病,有可能是麻疯病。布鲁斯认为这是上天对他在祭坛上杀死康米的惩罚,他自知命不久矣,要求死后将他的心脏带到圣城耶路撒冷。

因此,当1329年布鲁斯病逝后,他的身体被葬在德菲姆林修道院——苏格兰历代君王都葬在此;他的心被装在一个小箱子里,由詹姆斯·道格拉斯勋爵保管。

道格拉斯带着这小箱子参加了后来的十字军东征,战败身亡,“布鲁斯之心”被送回苏格兰,葬在布鲁斯心爱的美罗斯修道院。

如同威廉姆·华莱士,人民同样爱戴和怀念罗勃特·布鲁斯,因为他经历和克服了种种困难和失败,最终领导苏格兰人民赢得了他们的自由。

二、民族英雄

历史上的罗伯特.布鲁斯是苏格兰真正意义上的民族英雄,苏格兰在英王爱德华一世时代面对的是被同化和吞并的命运,正是罗伯特·布鲁斯领导苏格兰人不断与英格兰进行着小规模的冲突,并在班诺克本之战中取得了关键性的胜利。

事实上历史上真实的“勇敢的心”指的并不是威廉姆·华莱士,而是后来的苏格兰国王罗伯特·布鲁斯。

  选择打赏方式
微信赞助

打赏

支付宝赞助

打赏

标签:

精选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