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随心看

历史趣闻杂谈 揭秘红楼梦 中国历史 抗战历史 经典故事 历史战争 英文历史 历史纪录片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正文

北宋开封府尹包拯简介 包拯的老婆是谁?

2020-07-04 13:39:43 历史 猎历史 °c 繁体
A +  A -

包拯(999—1062),汉族,宋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字希仁。天圣朝进士。累迁监察御史,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奉使契丹还,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幸大臣。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裕六年(1061),任枢密副使。后卒于位,谥号“孝肃”。包拯做官以断狱英明刚直而著称于世。知庐州时,执法不避亲党。

据出土于1973年包公墓的包公墓铭记载:包拯先后有三妻,分别为张氏、董氏和媵孙氏(媵指随嫁之侍婢,或可指妾侍)。

包拯出身于庐阳一个官宦家庭。二十八岁考上进士。按照宋朝的制度,考中进士就可以当官,但包拯是个孝子,他信守圣人所谓「父母在,不远游」的教诲,直到三十六岁才正式出山,当了知县这样的小官。在知县任上,他断了一个奇案,声名远播。三十八岁升任知州,清明廉洁,受到上司重视和世人称赞,之后,便开始朝廷重臣的政治生涯。

家庭简介

包拯是楚国忠臣申包胥第三十五代孙(《包拯墓志》《宋史·包拯传》《通志》卷八之五)。祖父包士通是平民百姓,读书耕田。父令仪,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官至刑部侍郎,与文彦博的父亲文洎同供职阁中,遂结为世交。所以包拯与文彦博“方业进士,相友甚厚”,后来还结为儿女亲家。父后来致仕返回原籍,赠太保。母宣氏,赠冯翔郡太夫人。

包拯兄弟三人,长兄包莹、二兄包颖均早前去世,只有他一个传支接代。他家境殷实,所以从小受到了良好的传统知识教育和熏陶。

刻苦读经

包拯的父母是农民,以耕作为生,对子女有很高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出人头地。包拯五岁开始识字,十三岁读完四书五经。农忙时,他帮助父母下田做农活,农闲时,就寄居在城南的一座古庙 ,埋头钻研学问。他对儒家治国安邦的思想和历代清官贤臣的事迹最有兴趣,常常一卷在手,废寝忘食,三更灯火五更鸡,从来不知疲倦。十年寒窗苦读,到二十八岁去考进士时,他已经是一个满腹经纶、饱读诗书的学者。

初入仕途

宋仁宗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包拯二十八岁,考中了进士。朝廷任命他为「大理评事」,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法院陪审员,级别很低。接着,又任命他为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由于父母年事已高,不愿意随他一起到江西赴任,包拯只好放弃官职,留在家里,侍候父母。

后来,朝廷又委派他到家乡附近的和州(今安徽和县)做官,负责管理税收钱粮,这一回,包拯去赴任了,但是因为实在放心不下留在家中的父母,只坚持了几个月就打道回府了。

立志做清官

父母相继去世之后,包拯才离开乡村,前往京城等候授予新的官职。他住在小客栈里,夜晚守灯苦读,写下了他平生唯一的一首五律:「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史册有遗训,无贻来者羞。」大意是说,做人要光明正大,就像秀挺的木材应该做房屋的栋梁,精炼的钢料决不应去做铁,我应该做一个无愧史书教诲的清官。

景祐三年(1036年),包拯被任命为天长(今安徽天长)知县。在那里,他公正地断了好多积案,博得了清官的好名声

天圣五年(1027年):大理评事,知建昌县(不赴),监和州税(不赴)。

嘉佑六年(1061年):给事中,礼部郎中(后礼部侍郎),三司使,枢密副使。

嘉佑七年(1062年):礼部尚书(五月卒赠)。

包拯简介,包拯的老婆是谁?


永远的包公:

历史上的包公:以魏徵为师,反对覃恩,三弹张尧佐,参倒张方平,抨击宋祁,严惩张可久,力参任弁,七斗王逵

早在北宋时期,包拯就已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臣,包公的故事开始在民间流传。包公为官清廉、言行一致、不畏权贵、刚正不阿的形象深入人心,特别是他嫉恶如仇、执法无私、为民请命的精神,千百年来更获得无数民众的好感和钦佩,成为专制社会 受到老百姓敬仰、崇拜的少数几个大清官之一。

《合同文字记》

这是现存的宋人创作的两种包公断案话本之一,收录在《清平山堂平话》里。话本讲述的是宋朝庆历年间的事:汴梁(即今之开封)农民刘添祥的妻子王氏,为了谋占家产,编造许多荒唐的故事,千方百计阻挠侄儿刘世安认祖归宗。包拯在审案时,破除种种虚假的证词,查明此案的真相,终于使刘添祥的妻子王氏在确凿的证据面前理屈词穷,最终,刘世安不仅得以和家人团聚,而且分到了属于他的那份家产。

《三现身包龙图断冤》

这也是现存的宋人包公案话本之一。奉符县押司孙文某日半夜突然狂奔入河,自尽而死,不久孙妻改嫁,嫁给丈夫同事小押司。之后,使女迎儿三次遇到孙文阴魂现身,嘱告她为他申冤,并留下谜诗一首。包公出任知县后,解开谜诗,审明冤情:原来是小押司先前十分落魄,冻昏在雪地里,被孙文救活带回家,并介绍他也做了押司。不料他恩将仇报,与孙文老婆通奸,又设计将孙文害死。「包爷初任,因断了这件公事,名闻天下,至今人说包龙图日间断人,夜间断鬼」,后世很多包公故事都是据此而来。

《龙图公案》

明代公案小说,十卷,作者不详。这部短篇小说集,包括一百个包公断案的故事,脱胎于明代万历年间另一部以包公为主角的小说集《百家公案》。小说巧借传奇手法,将包公的历次微服私访、梦兆,乃至阴间地府的鬼故事融合一起,把不同时代、不同地点发生的种种公案都加到包拯身上,使他的断案显示出亦神亦仙的离奇效果。

这些故事情节曲折,内容广泛,对当时的社会生活作了生动而深刻的描绘。包公在断案时表现出的超异智慧,甚至得到胡适的赞赏,胡适把他称为「东方的福尔摩斯」。

《七侠五义》

《七侠五义》原名《侠义忠烈传》,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著名的、以包公为主角的长篇公案和侠义小说,作者是清代说书艺人石玉琨。内容叙述包公和另一名清官颜查散在巡查办案时,得到南侠展昭、北侠欧阳春等七名侠客,和锦毛鼠白玉堂等五位义士的辅助,破解奇情冤案,铲除贪官恶霸。


这部小说着力刻画侠客和清官相辅相成的关系,将过往反抗法律的原始侠客改变为维护法律的卫士,塑造了侠客正面而崇高的形象,在武侠小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关键的地位

包公戏在中国戏曲史上,没有一位官吏能够像包拯那样,可以如此频繁地出现在历代的戏剧舞台上,至今久演不衰,并且成为一类非常独特的戏剧通称──包公戏。包公戏的流行,从南到北,几乎涉及到所有的戏曲种类。戏剧中的包公,并不等同于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包拯,而是带着某种理想化的色彩,集历代廉吏形象之大成。

在包公戏里,包公既是一位清正廉明、铁面无私、心智过人、执法如山的清官,又是一个上通天神、下通鬼魂、具有灵异功能的、半神半凡的超人。在他的身上,凝聚了专制社会下老百性对于清官的企盼,和对社会公正的向往。包公戏情节曲折,是非分明,同样赢得今天观众的喜爱。

京戏裘派名剧。

《铡美案》

书生陈世美家境清苦,但勤勉好学,立志上进。他离家苦读,又上京赶考,家里老弱父母和一双儿女,都由贤妻秦香莲一手照料。他才华出众,终于考上状元皇帝要将公主许配他,在权色利诱下,他隐瞒了家有妻室的实情,当上驸马爷。在此期间,陈世美父母双双病故,秦香莲带着两个孩子千里奔波,到京城来寻丈夫。陈世美不但不见,而且派人刺杀母子三人。秦香莲的惨况,感动了杀手,因而保存性命。秦香莲忍无可忍,告到开封府包公前,包拯不畏权贵,大义凛然,把忘恩负义的陈世美判刑斩首。

剧中的包拯,由「裘派」创始人裘盛戎扮演。

秦香莲》和小白玉霜

评剧《秦香莲》,是脍炙人口的名剧,剧情和京剧《铡美案》大同小异,不过戏份重点放在女主角秦香莲身上。剧中的秦香莲,由评剧「白派」传人小白玉霜扮演。小白玉霜(1922-1966),原名李再雯,自小就研习评剧,深得「白派」创始人白玉霜的喜爱,把她收为义女。

小白玉霜的扮相


俊俏,唱腔圆润温柔,最擅演绎悲情女子的坎坷人生。1966年,大陆爆发「文化大革命」,小白玉霜被诬为「反动学术权威」和「修正主义接班人」,受尽凌辱。她为了表明自己做人的清白,自杀身亡。那一年,仅45岁。

 

《铡包勉》

京剧著名剧目。

包拯的亲侄包勉,在担任地方官以后,贪赃枉法,终于败露。案卷几经辗转,到了开封府包拯手上。包拯阅卷后,怒不可遏,但是又十分为难。包拯自小丧父(此为剧本虚构),由包勉的母亲(即包拯的嫂子)一手抚养成人,所以他向来不叫「嫂子」而尊呼「嫂娘」,嫂娘对他恩重如山,包勉是嫂娘唯一的儿子。在公私两难之中,他终于选择了大义灭亲,决然下令斩了包勉,然后再回到赤桑镇向嫂娘赔情。

另一出京剧《赤桑镇》,也是讲述这段故事。

  选择打赏方式
微信赞助

打赏

支付宝赞助

打赏

标签:

精选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