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随心看

历史趣闻杂谈 揭秘红楼梦 中国历史 抗战历史 经典故事 历史战争 英文历史 历史纪录片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正文

苏秦与张仪是什么关系?苏秦与张仪的口才都很好吗?

2020-07-06 20:00:07 历史 猎历史 °c 繁体
A +  A -

嬴驷虽然杀了商鞅,但商鞅的变法措施并未废除,这在“人在政在,人亡政息”的古代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从这一点,我们也基本能判断出嬴驷是个难得的明君。他继位的时候,秦国已成为当时的超级大国,东方六国中任何一个国家都无力单独和秦国抗衡。在这种情况下,纵横家的时代到来了,其代表人物就是苏秦和张仪。

苏秦,洛阳人,早年一无所成,家里人都嘲笑他。于是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彻底读懂一本奇书,以此安身立命。他翻箱倒柜,终于找到一本叫《阴符》的奇书。他仔细揣摩,昼夜苦读,困了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这就是“头悬梁锥刺股”这个成语中“锥刺股”的来源。苏秦就这样认认真真读了一年。一年后,苏秦觉得自己可以靠嘴皮子安身立命了,于是就出去游说君王,追求荣华富贵去了。

当时的天下,周王室已经衰落至极,但名号还在,于是苏秦就求见周显王。但周天子那的人都看不起他,因此苏秦的第一次游说就这样失败了。他第二个去游说的,就是当时最强大的秦国。但他来的不是时候,当时秦惠文君刚刚杀了商鞅不久,最讨厌说客,因此苏秦碰了一鼻子灰,第二次游说又失败了。

但苏秦不气馁,他对自己的口才很自信,于是他就到了赵国。赵国的奉阳君极力反对苏秦,因此苏秦在赵国的游说也失败了,他只好北上游说燕国。他到燕国后,等了将近一年。当见到燕文侯后,他先说好听的,夸赞燕国的富有和燕军的强大,然后话锋一转问燕文侯,燕国为什么没有受到秦国的侵略呢?然后,他自问自答说:“是因为燕国南面有赵国,赵国是燕国最好的长城,是它挡住了秦国。因此,燕国一定要处理好和赵国的关系,如果你和秦国的关系不好,有赵国挡着,但是你若和赵国的关系不好,赵国的军队十几天就可以打到燕国的国都。”说完这番话,苏秦建议燕王说:“愿大王与赵纵亲,天下为一,则燕国必无患矣。”

燕文侯认为苏秦的话很有道理,于是给苏秦高官厚禄、金银珠宝,让苏秦回赵国再次游说。这次天公作美,苏秦到了赵国后,极力反对他的奉阳君已经死了,因此经过一番巧妙的说辞之后,赵肃侯接受了苏秦的建议,也送给苏秦大量金银珠宝,让他继续游说韩国

很快,苏秦说服了韩国,接着又接连成功说服了魏国齐国楚国。就这样,苏秦的合纵大计得以完成,六国推苏秦为纵约长,苏秦一人身佩六国相印。回到赵国后,赵王封苏秦为武安君,并将六国合纵之事告知秦国,结果,“秦国不敢窥函谷十五年。”

苏秦的合纵之策成功了,秦国十五年不敢出兵,这是很大的成就。但合纵有其固有的弱点:六国都有各自的国家利益,很容易被离间,这一弱点一旦被人看破,合纵就会被击破。合纵之所以能在初期取得巨大的成就,一是因为苏秦在六国间斡旋,六国的内部矛盾暂时消弭;二是当时六国的国君都是比较贤明的君主,能够看清利害关系,有意地维护六国联合的局面,顾全大局;三是商鞅之后,秦国一时找不到杰出人才应对合纵之策,只好暂时采取谨慎的防守策略,以求相机而动。

但不久之后,一个人来到了秦国,打破了六国联合抗秦的局面,这个人就是张仪。

张仪是苏秦的师兄弟。他们的老师,就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鬼谷子。张仪早年出山的时候也不太顺利,到处去寻找机会都被拒绝。此时,苏秦为了保证秦国不攻打赵国,便用了激将法,将张仪逼到了秦国。

 

苏秦在赵国做官,他最怕的是秦国打赵国,秦国若攻击赵国,万一赵国战败,六国联合的局面就会被打破,于是他就设法让自己的同门师兄弟张仪到秦国去。他派人给张仪下套,劝说四面碰壁的张仪去见他,他肯定会帮忙。

但张仪去见他后,苏秦只是让人拖住他,并不见他。结果,张仪就天天去拜访,但苏秦从来都不见他,局面十分尴尬。苏秦看火候差不多了就把张仪叫来了,但他没有给张仪帮忙,而是把张仪羞辱了一番,然后把张仪赶走了。

张仪一气之下,下决心要报仇,他想了想,能够打败赵国的只有秦国,于是他就踏上了去秦国的路。

张仪走后,苏秦安排一个人跟着张仪,并和张仪交了朋友。这个人非常慷慨,一路上对张仪照顾得很好,张仪顺利地到了秦国。到了秦国后,秦惠文君召见了张仪,张仪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赢得了惠文君信任,他就留在秦国做了客卿。

回去之后,张仪想报答一路照顾自己的那位朋友,但那朋友却说:“臣非知君,知君乃苏君。”然后,他将苏秦的激将法告知了张仪,并说自己也是苏秦安排一路照顾他的。张仪恍然大悟:苏秦让我到秦国就是为了让我劝秦不要攻赵,好,你苏秦对我有恩,我怎么能打赵国呢?

但张仪已经把自己的连横之策说给了秦惠文君,不能在这尸位素餐。不找赵国麻烦可以,那就拿被秦军打怕了的魏国开刀。

他先到魏国。张仪本是魏国人,魏王很信任他,于是就让他做了魏相,但张仪实际上暗中在为秦国服务。他劝说魏国尊秦,然后让其他五国效法魏国,但魏王很顽固,坚持不背约。于是他通知秦国,再进攻魏国一次。秦魏开战,魏国战败。紧接着齐国趁火打劫,也打败了魏国一次。此时,魏王就非常害怕,不得不尊秦,这样张仪的任务完成了,于是又回到秦国当他的客卿去了。

张仪一走,魏王又合纵了。但魏王一合纵,秦国就攻击它,秦国一打,他就又连横了。这样一来,魏国两头不是人,六国间的信任被打破。紧接着,张仪施展同样的手段去游说楚国。

到楚国后,苏秦以六百里土地为诱饵,劝楚怀王和齐国绝交。利欲熏心的楚怀王和齐国绝交后,惹怒了齐国,也没能从秦国得到半寸土地,反而遭到了秦齐联军的讨伐。楚军大败,怀王心中充满恐惧。此时又传来了苏秦被刺杀的消息,张仪趁机对楚怀王威逼利诱,昏庸的楚怀王心悦诚服地答应与秦交好。

 

齐楚是当时的大国,他们的联合被破坏,六国合纵的核心就被打破了。在这一形势下,张仪的连横策略进展神速,他首先通过恐吓说服了韩国,又到齐国鼓吹一番,说服了齐王。接着用同样的手段摆平了燕赵。就这样,在秦国连横的干扰下,六国的合纵最终被瓦解掉了。

其实,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合纵的失败有其必然性。首先,连横是为了统一,顺应了当时的历史潮流,而合纵是为了保持分裂局面,违背了历史的潮流,必然会走向失败。其次,合纵是一种被动的防御策略,并不能削弱秦国,只能自保。而连横是一种主动的进攻策略,制人而不受制于人,因此六国只能被动地被秦玩弄于股掌之上,秦国则是从从容容,游刃有余。第三,秦国有极大的地理优势,关中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六国联军一打到函谷关,就一筹莫展了,而秦国则始终处于进可攻退可守的境地。

这样,连横最终战胜了合纵,期间斗争最激烈的时期就是秦惠文君生活的时代,这一时期,不仅有波澜壮阔的合纵连横,还有列国纷纷称王的活动。

早在春秋时期,楚国就称王了。进入战国时代,魏惠王凭借魏国强大的实力成为第一个称王的。不久,齐国战胜魏国,齐威王也开始称王,后来两国会盟,相互承认了对方王的称号。公元前325年,秦国实力远超六国,秦惠文君也称王,接着,弱小的韩国和郑国也称王。两年后,燕、赵、魏、韩、中山五国结盟,相互承认了对方王的称号。不久,更小的国家卫、宋等也相继称王。

周代,王是最高统治者的称呼,各国纷纷称王,表明各国已经成为独立王国,不再和周王室有隶属关系。从此,各国之间的战争也不再打着周王室的旗号,而是成为统一战争的一部分。

  选择打赏方式
微信赞助

打赏

支付宝赞助

打赏

标签:苏秦

精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