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齐文襄帝高澄生平 高澄结局 高澄子女 高澄政绩
2020-07-12 11:59:09 历史 猎历史 °c 繁体
A + A -高澄比起父亲高欢和弟弟高洋名气都小多了,以至有人认为他是个饭桶(这个帽子给高澄的侄儿高纬还差不多,高澄就不敢当)。其实他是个相当精明强干的政治家,他执政的两年间,内平侯景,南挫大梁,还生擒了西魏的大将王思政。童年
高澄是高欢的长子,自幼聪颖过人,连教授他的老师都相当佩服。当然学问再好都不妨碍王子们成为垃圾历史人物,比如南朝唐宋那些文艺之君。高澄有时候对文艺也流露了和这些亡国之君一样的兴趣。比如他喜欢蔡邕的八分体隶书,派人把国宝熹平石经从洛阳运送到邺城(有点像魏代的花石纲),结果运送途中,码头塌了,大部分石经掉落到水里。运到的一些,后来的执政者不好这个,也不加保护,据说被拿去盖房子了。高澄和文艺之君的根本区别就是他只是附庸风雅而已。而且他会背诵的仁义道德,也就是挂在嘴里的口号。骨子里,他流着胡人野蛮放荡的血。
高澄约10岁的时候,当时高敖曹不满大哥高乾投向高欢,送了女人衣物给大哥,表明自己的不服高欢的态度。高欢让高澄去见敖曹,高澄以子孙礼相待,最后敖曹和他一起去拜见高欢,敖曹从此忠心耿耿为高欢尽力,最终战死。从这件事情看得出,小小年纪的高澄没有给高欢丢脸,起码表现了一定的气度,让高敖曹信服高欢。想象如果高澄是个哭哭啼啼的小屁孩,高乾和高欢除了收到女人的衣服外,还有小孩的尿布吧! 北魏末的中兴元年(531),高澄被立为其父“渤海王”的世子翌年,官加侍中、开府仪同三司,并娶元善见(即两年后的东魏孝静帝)之姐姐冯翊长公主为妻;当时,他虽然只有十二岁,却已经风度翩翩,相貌俊秀.俨然成人气派了。(可笑的是,《本纪》里说高澄12岁就有大人的气派,不过等再过了16年,高澄还被人骂做‘黄颌小儿’,就是网络上的称呼“小屁孩”,似乎他12岁以后就没再长大。)
不过,高澄童年还是有点阴影的。在高欢没有发达时候,投靠了葛荣,后来又叛逃。逃难中,高澄落后了,那时候,追兵就要来了,高欢拿弓要射死儿子以绝后患,幸亏段荣搭救。看到这件事,不能马上骂高欢残忍,猪狗不如。对照高澄后来如何对待叛逃的侯景的儿子,先阉了,剥脸皮,再煮死。高欢要射杀亲生儿子,完全是出于最后一点爱子之心。可以想象高澄如果落到敌人手里会是怎么个地狱等待着他。
高澄后来一直挨父亲的打骂(高欢教导儿子很严厉,虽然一直延请博士名师,自己的教育方式就是拳打脚踢,破口大骂。所以几个儿子虽然不乏才能,但都有暴力倾向,高欢也是有责任的)。陈元康都看不下去了,哭着为高澄求情:大王要用更科学合理的方式教育孩子。他还是照样打骂高澄,唯一科学的地方就是不许让陈元康知道。高澄14岁的时候,又因为涉嫌和父亲的爱妾郑大车私通,差点被老爹打杀。高欢娶了许多年轻老婆,自己又经常出征远方,明显占了茅坑不拉屎,不出事故才怪。高欢的弟弟也和高欢的小老婆私通,结果给高欢打了一顿。高弟弟不经打,死了。可见高澄自小练的挨打功还是过硬的,必要时也保住了性命。少年宰相
毕竟高澄是大儿子,高欢经常要他对时事、政务发表些看法,而高澄则能一一对答如流,并且详加剖析,丝丝入扣。高欢极为赏识,从此让他预闻军国要务的筹划。至天平元年(534),加使持节、尚书令、大行台、并州刺史。天平三年(536)则入朝辅政,加领左右、京几大都督。高澄离开父亲和太原,到了首都邺(也许高欢也是出于自己小老婆的贞节考虑,把这个危险人物流放远方。)其时,高澄不过十六岁,但是在处理朝务时却机敏、果断,宽严适度,恰似久历官场的老练朝臣一般,致令文武百官都不敢小看他。这些是《文襄本纪》的记载,《本纪》可是有义务为尊者讳,给尊者贴金。想想也知道,这个小P孩如果没有老爹高欢的撑腰,屁都不是。纯粹是狐假虎威,不过一个高大而英俊的少年形象,天生就是那个乱世俗人喜欢的类型。就让这个孩子在宰相议事厅里当个花瓶吧。
在这段时期内,东魏与南方的梁朝关系比较和睦,双方的使节往来频繁。然而,为了显示各自的“国威”,主人与客人都竭力在言辞、才学方面争锋,常常出现热烈辩论的场面。无论是梁使至邺城,还是魏使至建康,都是如此,久而成为惯例。高澄则乐于此道,每当设宴招待梁使之日,高澄或者亲自到场,或者派遣属下与会、凡是东魏方面有所妙论、他都兴奋异常,为之鼓掌助威。这个就是小孩子爱热闹,好虚荣的表现了。而他也因此召揽了一大批文人学士.或罗致门下,以为宾客;或推荐给朝廷,出任各级官吏。他的两个儿子孝珩和长恭倒是继承了这一点。
兴和二年(540),高澄加大将军,领中书监,仍代理吏部尚书。北魏从崔亮开始挑选官员就论资排辈,不按才能选取。高澄小孩子有大魄力,废除了这一个制度,开始根据才能名望挑选官员。北魏政权自从孝明帝时代以来,由于社会动乱、天下不宁,故而为官者的素质与品德越来越差,贪污受贿成风,清高廉洁者已如凤毛麟角。有鉴于此,高澄便推荐铁面无私的崔暹为御史中尉,严厉打击那些无法天天的贪官污吏,尤其是窃据高位的权贵,有许多人被绳之以法。这样一来,当时的官场风气大有改观,人心为之一振。另外,高澄还主持制定一部新的法典《麟趾格》,这是《北齐律》的蓝本。
在高澄的主持下,朝廷将治国的政策书于榜上,公开张贴在闹市街头,供天下百姓自由评论,发表意见。对那些提出建议或批评的人,则都给予优厚的待遇,即使言过其实或言辞激烈,也予以宽容,不加罪责。由于百姓的称赞,高澄的威望更加上升。当然这个只是种政治姿态,几乎所有帝王将相都可以玩。从春秋战国开始就有,高澄玩这个模仿秀,只是他觉得这个东东没有过时,或者在人心不古的时代,偶尔复古一下,也是种新鲜。反正,广开言路的意思就是:不说白不说,说了也白说,白说谁不说。最重要的是,这个模仿秀到了高澄年终述职,可以算个政绩,运气好的话,被再记到本纪里面更加可以不朽了。
讲到这里,看官们可能以为高澄年纪轻轻,又改革官制,又反腐倡廉,又制定法典,广开言路,这些都是今天还热门的机构改革,防止腐败,完善法制,发扬民主的主题,另外高澄还曾经废止天师道,马马虎虎也算得上反对邪教,看得出高澄是多么与时俱进的人类,他的作为在今天都有现实意义。不过,如果因此以为高澄是一个海瑞式的刻板官僚,那么就大错特错了。
身为吏部尚书的高澄理所当然关心天下官吏,不过似乎他对官吏的夫人们更有兴趣。
某官员的老婆漂亮,他就想方设法弄到自己床上。丈夫如果识相,那么就加官进爵,比如崔括的老婆元静仪和高澄有一腿,崔括一家升官赏赐不断。如果不识相,那么就要罗致个罪名,来个处罚,比如薛氏寘的老婆元氏不合作,被高澄诉讼到衙门要加罪。管事的陆操公事公办。居然不给面子,气得高澄泼妇般拿起刀环打陆操,不过还是奈何不了陆操。陆操硬骨头。高澄只恨自己当的是吏部尚书,不是刑部尚书,没有这个权力。
高慎(高敖曹的二哥,兄弟中比较垃圾的一个)的老婆李昌仪很漂亮,高澄看上了她,不过李很贞烈,逃回家,向老公哭诉,老公一怒为红颜,马上投向宇文泰。但是老婆逃不出来,被抓住了。高澄打扮得漂漂亮亮去看她。李昌仪,识时务者为美女,想想也不值得为喜新厌旧的高慎当烈妇,就顺从了高澄。
高澄家里美女很多,为什么还连名声脸面人伦都不管,去占别人的老婆,自己的庶母,弟媳妇不放过。借一个女人的身体打击另外一个男人,可以获得双倍的快乐和满足——人渣的阴暗心理不太好理解阿。
高澄这一系列的渔色活动中,崔季舒这个博陵崔氏的名门子弟专门帮高澄拉皮条。似乎崔季舒应该是个坏人。可人都是很复杂的,这个崔季舒同时是个名医,有救死扶伤不问贵贱的好心肠,最后无罪被北齐后主杀害。周武帝平定北齐,为他与斛律光等一起平反。
继承父业
武定四年(546)十一月,高欢在征伐西魏的过程中身患重病,便即班师,同时飞速将高澄召来,一起护送至晋阳。当时身为司徒、河南大将军、大行台的侯景,早有异志,只是碍于高欢的威信与实力,才不敢肆意妄为。所以,当他听到高欢患病的消息后,就立即在荆州等河南之地拥兵自固,谋生异图。高澄深知形势险恶,故在父亲高欢于武定五年(457)正月丙午日去世之后,便秘不发丧,迅速采取措施巩固自己的权力与地位。
五天后,侯景正式背叛东魏,投靠西魏,一连攻下不少城池。由于崔暹在此前曾经弹劲过侯景,使他很不高兴,故而如今有许多朝臣竞将侯景之叛归咎于崔暹,要高澄杀崔暹而抚慰侯景。高澄举棋不定,意欲听从众人的话,幸得陈元康苦口婆心地劝谏,坚持认为不能“枉杀无辜”,才使高澄取消了此念,而派遣韩轨督诸军讨伐侯景。末几,侯景又表示愿意投靠梁朝,粱武帝力排众议,接纳了侯景的归降,封他为“河南王”等称号。于是,高澄后来不得不费尽心计与侯景的势力争斗。
高澄一方面部署诸将征讨侯景,一方面则密切注意境内其他各州的情况,防患于未然。此外,中央政权的归属,更是他时时关心的事情。他安排其弟高洋为京几大都督,留守于邺城,并让黄门侍郎高德政辅佐之。自己则在六月丁丑日回到晋阳后,方始发父亲之丧。七月,高澄为使持节、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尚书事、大行台、渤海于;而其弟太原公高洋则摄理国事。高氏兄弟牢中地控制了朝政。
高澄重用慕容绍宗,大破侯景,又挥师西向,生擒了王思政。不过,高澄在学关公玩“水淹七军”时候,要修筑堤坝。他又活学活用秦始皇的建筑学案例,把修筑堤坝的工人也推入泥土里,用泥土血肉筑成了条大坝。对工人的残忍,比照后来高澄对降将王思政的优待,高澄究竟是不是宽容的人,一目了然。这个人只有在摆政治姿态,为自己做宣传的时候,才有一张温和仁慈的面容。当然所有帝王将相都是这样。
殴打皇帝
东魏的孝静帝仪容俊美,文武兼备,既能双臂挟石狮越过城墙、百步穿杨,又能吟诗作赋、谈古论今,因此颇得朝臣拥戴,而高澄则暗暗忌惮,视之为自己进一步扩张权力的重大障碍。他在取得朝廷大权之后,日益傲慢,对孝静帝的胁迫越来越加重。他派遣中书黄门郎崔季舒监视孝静帝的一言一动,事无巨细,都向自己汇报。
有一次,孝静帝在狩猎时策马飞驰,监卫都督乌那罗受工伐的劝谏之语却是:“陛下切勿驰马,否则大将军高澄会恼怒的。”又有一次,高澄在传饮时硬要向孝静帝敬酒、孝静帝怨恨道:“联身为天子,却处处受人节制,活着还有什么意思。高澄当即发怒道:“什么‘朕’、‘朕’,你这个狗脚‘朕’竞令崔季舒打了孝静帝三拳。这类羞辱很多,孝静帝难以忍受,便与礼部郎中元谨、长秋卿刘思逸等人密谋诛杀高澄。哪知事情泄露,高澄即勒兵进宫,当面指责孝静帝:“皇帝,你要造反吗?”。事后并将与谋者处死。
武定七年(549)四月,高澄以大将军身份兼相国,封齐王,并加殊礼,即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作为人臣而言,其仅位几乎已臻顶峰,高澄遂与亲信们密商正式夺取元氏东魏政权的事情。其他人都竭力怂恿,唯独散骑陈元康以为不可,高澄因此对他颇为不满。
遇害
同年八月辛卯日,高澄又与陈元康、杨愔、崔季舒等人在内堂密谋禅代东魏之事,其膳奴兰京(兰京是梁国的兰钦的儿子,兰钦还和南朝名将陈庆之同一个传记)入内进食。高澄不要,并对在座的人说道:“我昨夜梦见这个奴才用刀砍我,看来我得处死他。”(梦有那么准吗?)兰京本来由于高澄苛待于他.就早与同党六人策划谋杀,当时闻得此言,更下定了“先下手为强”的决心。他于是藏刀于盘底,再度进食。高澄怒道:“我没有下令,你怎么一再进来?”兰京大喝一声:“我来杀你!”高澄不及防,钻入椅子底下,却被兰京一把拖出,当场杀死。兰京的同党立刻杀人,陈元康由于以身遮挡高澄,被兰京刺得肠子流出;舍乐格与反贼格斗至死;但是杨愔与崔季舒,却慌忙夺路而逃了,据说躲在厕所里。兰京虽然旋即被闻迅赶来的高洋斩杀,但高澄却已一命呜呼,年仅二十九岁,终于未能圆其“皇帝”之梦。
脸薄眄速,没有帝王之相???
当然,对于禅让大典前高澄突然死掉一事,有迷信的说法。选一个看看:御史贾子儒,能看相。崔暹曾经让子儒看看高澄,子儒说:“人有七尺之形,不如一尺之面;一尺之面,不如一寸之眼。大将军脸薄眄速,不是帝王之相。” 脸薄眄速,偶也不清楚究竟是什么样子。脸薄应该是脸瘦下巴尖,眄速指眼波流转,不够稳重,套用个不太合适的现代词,就是“电眼”。但无论如何,脸薄眄速都是属于正常人的相貌,比不上高洋“麟身”(某种皮肤病)“重踝”(骨骼畸形)的帝王之相。凄凉身后
高洋虽然强奸高澄的老婆,抢他留给儿女的家当,不过还算封了个皇帝给哥哥,比起孙权来,大方多了。孙权的地盘大部分都是大哥孙策打下来的,自己当皇帝后,就封哥哥一个王作。(高澄和孙策的人生际遇真的很像,都是年少有为,都是美姿容,善言笑,都是二十多岁被刺杀,弟弟都当了皇帝,弟弟和侄儿一家都是暴君)
高澄称做文襄皇帝。文呢,因为高澄没有什么武功可言,称“武”不合适。襄,指平定叛乱,开拓了两淮的地盘。
高澄最终的下场如此,也算是报应吧。史家也没有多少同情。看看北史的评论:文襄美姿容,善言笑,谈谑之际,从容弘雅。性聪警,多筹策,当朝作相,听断如流。爱士好贤,待之以礼,有神武之风焉。然少壮气猛,严峻刑法。高慎西叛,侯景南翻,非直本怀狼戾,兼亦有惧威略。情欲奢淫,动乖制度。
文襄嗣膺霸道,威略昭著。内除奸逆,外拓淮夷,摈斥贪残,存情人物。而志在峻法,急于御下,于前王之德,有所未同。盖天意人心,好生恶杀,虽吉凶报应,未皆影响。总而论之,积善多庆。然文襄之祸生所忽,盖有由焉。
也就是认为兰京在替天行道,高澄算是多行不义必自毙了。老天为什么不保佑他?就是因为高澄好色奢侈,严峻刑法。可是继承高澄的偏偏是更好色,更暴虐,更奢侈的人。在高澄死了不久,北齐——这个野兽王朝,暴君王朝建立了。而这个王朝比高澄还要短命,才28年。
高澄留下了六个儿子,除了小儿子绍信没有什么事迹,其余都文武双全。大儿子孝瑜是棋手,二儿子是画家,三儿子孝琬是高欢的嫡孙,为人正直;四儿子高长恭是有名的兰陵王,一代名将;五儿子高延宗在晋阳一战,虽败犹荣,不愧是高欢的孙子。
孝瑜,孝琬被高澄的弟弟高湛所杀,长恭被高湛的儿子高纬所杀,都是无辜遇害。二儿子孝珩亡国后,悲愤而死。剩下的被周武帝杀害,一个不剩。亡国后,孝珩独叹曰:“李穆叔言齐氏二十八年,今果然矣!自神武皇帝以外,吾诸父兄弟无一人得至四十者,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