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随心看

历史趣闻杂谈 揭秘红楼梦 中国历史 抗战历史 经典故事 历史战争 英文历史 历史纪录片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正文

孙膑的著作 孙膑是战国时代哪国人

2020-07-20 19:22:28 历史 猎历史 °c 繁体
A +  A -

孙膑的著作

孙膑,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理论家,是兵圣孙子的后代,著有《孙膑兵法》,也称《齐孙子》一书留世。

《<a href=http://lishisxk.com/tags-etagid36-0.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战国</a>》孙膑剧照

《战国》孙膑剧照

汉朝史学家班固的《汉书》中有提及《孙子兵法》共有89篇,图四卷,但是从《隋书》开始,后代的史书传记都没有记载孙膑这本书的任何著录,可以推测,《孙膑兵法》大概在东汉末年便已经失传,而至于现在大家还能读到的《孙膑兵法》的原因,是于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的一次文物出土,里面有《孙膑兵法》的竹简,但是因为时间太过久远,部分竹简已经残缺不全,毁损严重,无法辨清字迹。经过当时的考古学家的工作,大致恢复了部分简文。

于是在1975年,文物出版社就以这批出土的竹简为蓝本,出版发行了简本的《孙膑兵法》,分上,下各十五篇,里面主要记录了孙膑所经历的战争史记,并就战例阐明孙膑的军事理论思想。从中可以看出,孙膑的军事主张,非常具有现实参考意义。

整个孙膑的军事思想,都在这本兵法中体现,孙膑继承的当时主流的道家的战争观,把战争分为五类,正义的战争,自卫的战争,侵略的战争等,认为战争虽然杀戮众多,但是战争作为一种解决问题的手段是可以存在的,但是前提条件是正义的动机,只有正义的战争才会取得最后的胜利,而且战争是不在万不得已时,才会发动,并且始终做到低调谦虚的示弱,尽量不让战争凶器荼毒百姓。

孙膑是哪国人

孙膑是春秋战国末期的著名军事家,他的生卒年日已不可考证,但是他的出生地点可以考证,现在他的墓受到如今孙氏后代的保护,就安在他的故乡,他出生于今山东临沂一带,在春秋战国时期位于齐国境内,所以从出生地域划分,孙膑应该算是齐国人。

《孙膑和三十六记》孙膑剧照

《孙膑和三十六记》孙膑剧照

不过古代的国籍观念没有我们现在这般强烈,因为毕竟统属于大周诸侯国,尽管已四分五裂,但是根出一脉,都是炎黄子孙,那时生为本国人,却在他国谋事的人有很多。而像孙膑这样,生于齐国,却最先开始想报效的国家是魏国,而魏国当时还是齐国的威胁者,除了故士国籍观念不强,那时的人们更崇尚择明君报效,哪里更能施展自己的报负,在秦朝做将军的公孙衍其实是魏国人,当时被秦朝新君开明的施政方针,求贤若渴的诚意所感动,拜入秦庭效力,虽然时间长了,受到秦国内秦人的排挤,回到魏国反过来又带兵攻打秦国,这样的历史人物在那个时代还有很多,群雄逐鹿的大争乱世,更能激发有识之士,有才之士,想要大展拳脚的雄心,他们把个人的机遇和价值看得比国土更重要,因为完全有可能,他们可以自己去另外开创一个国家,所以,国土的界线并没有那么清晰恒定,并不能拘束有识之士想要报效他国的想法。

孙膑后来还是回到了齐国,仍然受到了齐威王的重用,可见,那时的政治环境对于人才的流向也是没有限制的,大家都是公平竞争。

孙膑名言

孙膑,中国史上著名的军事家,生卒年月不详,生活于春秋战国末期,他的著作《孙膑兵法》享誉世界,里面有非常多的名句,即使放到现在,也非常具有现实教育意义。

《孙膑和三十六记》孙膑剧照

《孙膑和三十六记》孙膑剧照

最有名的莫过于这句“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天时地利人和,就是从这演化的。孙膑把战争的要点都浓缩在这一句句名言里,短小却含义深重。战争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即使没有达到三者合一,而战争最后胜利了,这个战争结果也是有缺憾的。后世根据这个名言,借鉴了很多的战争实例,比如,三国时期的诸葛亮草船借箭,在考虑到地利,人和后,只欠天时,就是那句著名的“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就是这句话另一种演绎。

“夫赏者,所以喜众,令士忘死也,罚者,所以正乱,令民畏上也”这句也很出名,对战争的参与者士兵大众要进行激励,有赏有罚,只有有犒赏才会令士兵奋勇杀敌,鼓舞士气,而光赏不罚,也不对,这样会纵容士兵,赏罚有度才是合理的方法,这对后世的军队治理影响深远,为军队建设提供了行为准则。

合军聚众,务在激气。复徙合军,务在治兵利气。临境近敌,务在厉气。战日有期,务在断气。今日将饯,务在延气。这句名言,就军队在战争环境下,各个具体情景,军队的指挥官要有区别,有针对性的鼓舞士兵,这句名言,就是孙膑的经验之谈,非常具有实操性。

孙膑的妻子

孙膑,春秋战国的著名军事家,军事理论家,生年不详,卒年不详,生有一子,有《孙膑兵法》一书留世,而他的妻子是何人,史书上面都没有记载,只能从历史文献,民间传说中略微知晓他的感情轶事。

《战国》孙膑剧照

《战国》孙膑剧照

相传,孙膑在齐国效力时,喜欢上齐国有名的丑女钟离春,也叫钟无艳,这个女人很传奇,奇丑无比却也是满腹经纶,圣人的审美观一直和常人不一样,就比如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他的妻子也是个丑女,也许,这些智者的审美不是看女人的外表,而是内在学问,至于钟无艳最后嫁给了齐王,事中原由,只能在电视剧的改编创作中解惑了,可见,钟离春并不是孙膑的妻子,那孙膑的妻子到底是何人,那就只能是个历史的迷题,而且至于圣人的妻人这种不影响历史进程,对后世也无参考教育意义的事,大家就不用太追究了,就当看看花边新闻一样,一笑而过,大家记住的只是孙膑的一生坎坷,传奇的经历,在遭受同门师兄庞涓的陷害后,励志的反击报仇,并用自己的军事理论学识,让自己名垂千古。

现在的电视剧为了增加戏剧效果,纷纷给一些历史上的圣人智者增加感情生活,用各种各样的离奇经历装点圣人的单调人生,却误导了多少求识的青少年,历史人物不再严谨,而是充满各种小趣味的现代人,年代混淆,人物穿越,这样的历史剧比比皆是,对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来说,太讽刺了。

孙膑的读音

孙膑,膑读bin,第四声。这个膑的意义,髌骨就是膝盖骨,在膝盖中间被肌键肉包裹的一块骨头,形状为略呈三角形,整个骨头的尖端向下。膑字在古代,是特指一种酷刑,就是剜掉犯人的膝盖骨。

《战国》孙膑剧照

《战国》孙膑剧照

在历代的史书文献中都有提到这种酷刑,看来,这种刑罚在古代的普及率还很高。汉代的史书《汉书》中的有刑罚的集合,还讲到髌罚之刑,古今流传,而同为汉代的史学家司马迁也是受到这类以残害身体五肢的刑罚,这类刑罚不仅让身体受到物理疼痛折磨,更难受的是对人格尊严的侮辱,能用到这种刑罚的犯人也和普通犯人不同。

孙膑的原名已经不可考,后世推测,也许就是因为孙膑受到了膑刑才叫孙膑的吧,那他没受到膑刑前叫什么,不得而知,还有一种说法是,他的师父鬼谷子先生在孙膑下山去魏国效力时,推算出孙膑日后会有劫难,为他改名去祸,就把他的原名改为孙膑了。

现在的人们一提孙膑,脑子里浮现的就是他的传奇励志故事,被同门师兄庞涓陷害,受膑刑之苦,一生背负身体残疾的耻辱阴影,但是他没有被击倒,最后逃到齐国不但得到重用,还率领齐国大军灭了魏国,让庞涓身中万箭,终于报得大仇,这个故事就是孙膑的标签,一提到他就想到这,孙膑应该没有想到他的人生经历会如此激励后世,即使过了千年,这样的故事读起来,还是这样鼓舞人心,现在的语文课本还有用这个故事教育孩子们。

孙膑与庞涓

孙膑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位著名的军事理论家,有传他是孙子的玄孙,师从春秋战国的著名谋略家鬼谷子,鬼谷一派还有很多知名的人物,比如:苏秦,张仪,盖聂,卫庄。

《战国》孙膑与庞涓剧照

《战国》孙膑与庞涓剧照

留传到今的孙膑传说,都要联系到一个人,就是他的同窗庞涓,二人都是师从鬼谷子,也是兵家的代表人物,精通兵法,这样的人才是那时战火纷飞的战国群雄们极力招揽的,于是在孙膑和庞涓还没出师时,魏国发了一重金招贤榜,让庞涓动心了,他想要出师入仕,就向师父告辞,离别时,拥有占卜宿命的鬼谷子,告诫庞涓不能欺骗别人,否则,会不得善终。

但是师父的警言没有阻止他嫉妒贤能的心,和孙膑一同在魏国求仕时,他自知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孙膑,害怕魏王会择一而留,于是他设计陷害了自己的同门师兄弟,使孙膑下狱受刑,想要用身体残疾,终身囚禁,而让他意志消沉,可是,他没想到孙膑身残志坚,还是逃出了魏国,并到了齐国大将军田忌门下,然后用自己的计谋让田忌赛马大获全胜,被田忌推荐给齐王,并受到齐王的重用,为齐国称霸打下了基础。而且在齐国对外争战时,作为军师消灭的魏国的军队,最终把魏国灭了,而庞涓也应验了鬼谷子离别时的警言,不得善终,在战争中,被孙膑用让,在马陵道上,万剑穿身而亡。他们俩的故事流传了千年,到现在还有教育意义。

  选择打赏方式
微信赞助

打赏

支付宝赞助

打赏

标签:

精选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