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随心看

历史趣闻杂谈 揭秘红楼梦 中国历史 抗战历史 经典故事 历史战争 英文历史 历史纪录片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正文

苏轼性格 苏轼政治主张什么

2020-07-25 15:05:49 历史 猎历史 °c 繁体
A +  A -

苏轼性格

苏轼的诗词为千古所流传,他自己也成为了近千年家喻户晓的人物,他的性格是怎样的呢?大家可能都会说苏轼的性格的是豪迈的、是乐观的,可能大家是针对苏轼的诗词里面所抒发的感情色彩而肯定的,那么苏轼的性格到底是不是豪迈的呢?

苏轼雕像

苏轼雕像

首先,苏轼的旷达、好爽、乐观是来自于他性格最本身的直率,而且这个才是他的本质,是天生带有的,苏轼的一生官运坎坷,也就是他直率的原因,得罪了很多的权贵,而她的诗词也是与直率有很大的关系。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首先是自己的生活,再一个就是他的仕途,可以说是起伏不定的,从生到死,都是在起伏中度过的。

虽然苏轼的人生充满了坎坷,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与他的性格是有很大的关系,他直率的性格也造就了他有一颗博爱和宽阔的心,慢慢的他的诗词里面也充满了豪放和轻松,更是有一种淡泊名利的气氛和一些看清事实的独特眼光,这些都在他的文学作品里体现了出来。

苏轼的性格也决定了他的一生,从大的方面讲,他成了北宋各个集团之间争抢的产物,而从他自身来讲是因为他看清了一切,加上性格原因他心里无所牵挂,自然而然的就豁然开明,自然一切事情对于他来说都无所适从了。

苏轼因为心中无牵挂,最终以豪迈的本色走完此生。

苏轼政治

苏轼不仅仅是北宋当时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其实还能算得上是一位政治家。

苏轼画像

苏轼画像

在苏轼的政治生涯中,经历了太多,跌宕起伏,一波三折。作为为官之人,苏轼在当时北宋史上也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从宋神宗到宋哲宗再到宋徽宗。苏轼经历了三代,并且屡次被委以重任,屡次被贬。但是在政治发展史上,他是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一心为民,两袖清风,真心实意为百姓做事。哪怕被贬被流放,初心不改,踏实做人,认真做事。

从苏轼的诗词中来看,苏轼生性豪放,思想冲破世俗,但是在政治上,他却属于保守一派,反对变法。究其原因,是因为在当时那种情况下,苏轼感觉王安石等人的变法过于迅速,有些冒进。在他看来,改革应该要是循序渐进的。而且在那场改革中,保守派的主要人物,司马光,欧阳修等人,是苏轼的前辈,对苏轼有过很大的帮助和提携。所以很多因素导致了生性豪放的苏轼在改革中选择了反对变法的保守派。

其实,苏轼的仕途坎坷,跌宕不平。但是从他的诗作中还有平日里的所作所为不难看出,他的政治观点主要在于“以民为本”的重要思想。提倡改革能改善人民生活,但是又不希望冒进,引起大的变动,主张稳健。主要是考虑到人民能有一个安定的生活环境。另外他主张“仁政治国”,希望国家能够国泰民安,繁荣富强。

总的来说,苏轼以民为本的政治思想贯穿在他坎坷的人生之路中。

苏轼草书

《醉翁亭记》是苏轼草书代表作品之一。1091年,苏轼在颍州担任知府一职时,友人想问苏轼要一幅他的墨宝。随后,苏轼写了两幅《醉翁亭记》,一幅是草书作品,一幅是楷书作品,后来草书版《醉翁亭记》送给了开封府刘季孙。

苏轼草书

苏轼草书

在当时,苏轼的墨宝十分珍贵,得到他书法作品的人一般不会轻易拿出来世人。公元1296年,赵子昂有幸见到了苏轼的草书《醉翁亭记》,随后,赵子昂做了题跋。赵子昂做了题跋之后,这幅书法作品被冯伯田所收藏。而后很长一段时间,草书版《醉翁亭记》都处于销声匿迹的状态。明代年间,高拱得到了这幅真迹,后来又被张居正所收藏。张居正被抄家后,草书版《醉翁亭记》辗转入宫,后来被火烧毁。清代康熙年间,有人发现了苏轼草书版《醉翁亭记》的拓本,虽然残破不全,但是从中依然能品鉴出苏轼的书法艺术。

其实,苏轼最为擅长的书法形式是行书和楷书。除此之外,苏轼在草书上也有很高的造诣。早年间,苏轼在父亲的教育下,他开始了对王羲之草书作品的临摹,随后又学习了张旭的狂草。苏轼在临摹他人的作品时,善于总结草书的形态艺术,逐步练习之后,苏轼自称一家,写出了自己的风格。苏轼的草书作品豪迈大气,字体娟秀飞舞,苏轼在写作书法时,善于借用笔端的力量,所以他的草书作品遒劲而富有力道美。

苏轼开创了什么派

在当时那个时代,诗词主要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那苏轼开创了什么派呢?

苏轼的水龙吟

苏轼的水龙吟

苏轼是豪放派的开山鼻祖,苏轼开创了什么派已经很清楚了。当时的宋朝,豪放派和婉约派是两大派系。两者具有显著区别。豪放派主要是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而婉约派主要以李清照为代表。

首先来看豪放派,这一派的作品气势豪放,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奋发的感觉。而与此不同的是婉约派作品,语言含蓄,感情细腻,轻松活泼,同时多表达离愁别绪,给人深沉幽怨之感。有时候是写男女恋情,有时候也有写山水自然风光,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而苏轼的诗作风格和做人风格以及一些个人经历,导致了他的诗风一贯是豪放大气。他应该算是豪放派的开山鼻祖,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豪放派特点主要体现在是视野广阔,气势雄放,多采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不拘守音律。豪放派的内部分派较少,主要也就是“苏派”,“辛派”“叫嚣派”的阶段性分支。在后期,朝局变化,经历世事变迁,豪放派得到了新的发展,悲壮慷慨的调风随大局产生发展,通过后世等人的继承发展,蔚然成风。在中国诗词历史上,豪放词派广泛地影响词林后学,不仅仅只是闪耀宋朝当时的文学历史。从宋朝一直到清末,一直都存在大力学习苏轼、辛弃疾的词人,他们推崇二人首创的豪放派,并以此为榜样,蔚然成风。

虽然苏轼豪放派以豪放为主要风格,但是苏轼却不乏婉约派的细腻,例如他的《贺新郎·乳燕飞华屋》,还有他的《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都是感情细腻之作。如果说苏轼开创的苏派属于豪放派的代表,那么不可否认的是,苏轼同样拥有婉约派的细腻,他的诗作,是文学史上的一座标杆。

苏东坡焚房契

现在的人为了一套房子而奋斗一生,“居长安大不易”,这句话在一千年前的北宋也是一样的,即便是像苏东坡这样做了一辈子官的人,想买一所宅院也是很不容易。何况他为人豪爽,得到的俸禄总是辄手就花光了,他又为官清廉,所以做了多年的官,苏东坡还是没多少积蓄,竟然大半辈子都是租房住。

苏东坡画像

苏东坡画像

后来他被贬谪到遥远的儋州,想到这一辈子漂泊不定,也该买个房子了,于是就在大赦之后,在朋友的推荐下,拿出他毕生的积蓄买了一所宅院,虽然这所房子很有些年头了,是个破败的二手房,不过苏东坡还是很满意的,因为毕竟有了属于自己的住所了,不用在漂泊了。所以就特意挑选了好日子高高兴兴的搬进去,晚上还兴致勃勃地跟朋友一起在村中散步。

正当他们兴致勃勃地与朋友交谈的时候,突然传来一阵哭声,他俩走进一看才发现有一老妇人在哭泣,苏东坡关切地询问老人为什么痛哭,老人说是因为她儿子不争气,输了钱,把她们家一所百年的祖宅都卖了,因而痛哭。苏东坡询问得知老妇人卖的房子正是自己所买的房子,于是安慰老人说不用担心,你家的房子就是被我买了,我这就叫人把卖房的房契烧了,老妇人很是感激。不仅如此,第二天苏东坡还让老妇人的儿子把他母亲接回了他们原来的房子,这事传为美谈,后来苏东坡也没有要回卖房的钱,他心胸宽广,并不在意。

苏轼苏洵苏辙合称

苏洵、苏轼、苏辙被称之为“三苏”

“三苏”石像

“三苏”石像

苏洵苏轼、苏辙不仅是“三苏”,这三位还都是“唐宋八大家”,在八个人里就占了三位,可见苏洵、苏轼、苏辙的有多么的厉害。都是姓“苏”那么这三位之间有什么联系吗?还是仅仅只是一种巧合呢?他们是有血缘关系的,苏洵是苏轼和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三苏”就是一家子。

“三苏”这个称呼是在宋朝开始的,有个名叫王辟之的人,写了一部《渑水燕谈录》。在这本书中的卷四里有个“才识条”说:“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苏也。”这就开始有了“三苏”。

“三苏”中的苏洵的文章写的很有气势,他的代表作《六国论》。苏轼是一个在多方面都很出色的人,他比较出名的作品有《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这一些。苏轼还是宋代词坛豪放派的创始人,他的散文也是很厉害的,可以说是代表了北宋文学一个巅峰的成就。苏辙是个散文家,有人这么称赞过苏澈的文章:“汪洋澹泊。深醇温粹,似其为人。”苏澈的风格和苏轼是比较相近的。

苏洵、苏轼、苏辙有了“三苏”这一个简洁明了的称呼,可以让更多人不费劲的记住了他们,还可以表明他们之间是有某种关系的。“三苏”中如果有一个人的名声出来了,那么其他两个也是受益的,还可以以此来激励自己进步。从后世来看,苏轼的成就是“三苏”中最大的。

  选择打赏方式
微信赞助

打赏

支付宝赞助

打赏

标签:

精选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