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随心看

历史趣闻杂谈 揭秘红楼梦 中国历史 抗战历史 经典故事 历史战争 英文历史 历史纪录片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正文

诸葛瞻七万雄兵以逸待劳,为何不敌邓艾长途跋涉的两千残兵?

2020-08-16 17:15:29 历史 历史网 °c 繁体
A +  A -

诸葛瞻作为一代奇才诸葛亮的子嗣,世受国恩,而国破之际死于王事,也确实令人感叹。诸葛瞻之子,诸葛亮之孙诸葛尚高呼“不早斩黄皓,使败国殄民,用生何为!”,紧随其父之后,死于阵中,一家三代满门忠烈,与国共生死。

诸葛瞻七万雄兵以逸待劳,为何不敌邓艾长途跋涉的两千残兵?

诸葛瞻七万雄兵以逸待劳,为何不敌邓艾长途跋涉的两千残兵?

诸葛瞻自幼聪敏,智慧化身的诸葛亮称其为,聪慧可爱。18岁便成为羽林中郎将,做过尚书、仆射,担任过他的父亲诸葛亮刚入蜀时的军师将军,可谓是少年得意。

如此一位遍任军政重臣的诸葛亮后人,为何会在绵竹大败亏输身死命丧?

司马昭蜀汉大将姜维移屯沓中之际,决议出兵灭蜀时,遭到一直与蜀汉周旋的大将邓艾强烈反对,他认为此时蜀汉内部没有可乘之机,坚决反对。

征西将军邓艾以为蜀未有衅,屡陈异议。

司马昭和蒋琬、费祎两人的看法是一致的,蜀汉国小力弱。出兵之前,司马昭在大庭广众之下,明白告诉众人他早已仔细估算审定而形成的灭蜀大计。

不如先定巴蜀,……计蜀战士九万,居守成都及备他境不下四万,然则余众不过五万。今绊姜维于沓中,使不得东顾,直指骆谷,出其空虚之地以袭汉中,以刘禅之暗,而边城外破,士女内震,其亡可知也。

虽然人人不齿司马氏,但是司马昭的这番言论,不仅有大的进攻策略,更有精确情报的掌握,还有将对方首脑及民众的心理把握的十分透彻,可说已是智珠在握。遂大胆出兵十六万人于263年八月,大举向西直奔蜀汉。

诸葛瞻七万雄兵以逸待劳,为何不敌邓艾长途跋涉的两千残兵?

诸葛瞻七万雄兵以逸待劳,为何不敌邓艾长途跋涉的两千残兵?

反观,刘禅一方。在钟会刚刚到达汉中,姜维已经明确通知,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却被刘禅和黄皓一个两人碰头会,就认为姜维的说法子虚乌有,便丢到一旁,置之不理。

当然,这就为诸葛瞻仓促应战创造了条件。这个时间足足有两三个月之久。

之后,刘禅才按照姜维的建议,派遣廖化、张翼、董厥三人率兵迎战,这就拖到了夏天。

期间,为了抵御住钟会的进攻,刘禅将原先散放在外围的各个寨城悉数取消,聚于汉城和乐成两地。

那么姜维在抵抗钟会时,用到了多少人呢?诸葛瞻又能集结多少人?

当时,汉乐两城,各有五千人,加上寨城退回的人,应该接近两万人。

邓艾分兵于天水太守王欣进攻姜维,要知道邓艾手下总共三万人,分给王欣的一定不会超过他本人控制兵马的数量,那么王欣最多是一万到一万五千人。随后,邓艾又命有杨欣和牵弘两人领兵牵制。

姜维的才能是魏国将士有目共睹的,士卒若是少于姜维的人数,定然不敢前往。所以姜维当时的兵力应该不超过一万人,加上之前与邓艾相攻在沓中,姜维手中最多七八千人,当然这些人都是蜀汉的精兵。

之后,姜维从沓中拼命撤出,回援。途中遇到廖化等人的援兵,遂一同退到剑阁防御。

诸葛瞻七万雄兵以逸待劳,为何不敌邓艾长途跋涉的两千残兵?

在汉、乐两城有近两万人,姜维手中有近万人加上援兵,也有近两万人。

此时蜀汉已是危如累卵,自然派出各地的精兵来增援和防御。

那么等到入冬之时,诸葛瞻能够调动的人马 或者说蜀汉能够调动的人马不会超过五万人。而这种还仅仅是简单的加减法,因为就算刘禅再蠢,也不会将各地的守城人马全部调出,交给诸葛瞻。这不是信任或猜忌的时候,而是各城也需要留守城池,维护治安。所以,诸葛瞻手里的人马甚至不会超过三万人。(蜀汉时有1州22郡,作为都城的成都,更是重中之重)

而关键是,诸葛瞻手下的部队是临时从各地抽调过来的,这从他领兵初战的时间以及廖化等人的援军可以推断出来,侧面的证据是作为一国之君的刘禅,自然不会让部队一直集结在一起,一是不安全,容易出现事端,甚至发生叛乱。二是如此多的部队不是驻扎地一方能够供应的起。

当然,军队的人数多寡不是最主要的问题。

诸葛瞻在受命阻击潜入的邓艾部时,出现的一系列事件才是他失败的根源。

诸葛瞻七万雄兵以逸待劳,为何不敌邓艾长途跋涉的两千残兵?

诸葛瞻的顾忌

在诸葛瞻发兵之前,邓艾依然降服江油小城,守将马邈归降邓艾。战前,邓艾已经行军七百里,穿越“无人之境”的山川,已是疲兵粮少。马邈的降服,为邓艾部提供了粮草和休息地。但此时邓艾部应该是仅能果腹,配备少量的粮草,因为邓艾所率的军队还是出发前的三万左右,邓艾没有和钟会直接接触,因此没有像诸葛绪一样,兵马被夺。邓艾从江油出发后,一路毫无阻碍的向既定目标涪城进发,引起的百姓恐慌,早已望风而逃。也就是说邓艾一路上,再次得到大量的粮草补给非常困难,但有马邈的带领,不至于饿肚子和迷路。

而诸葛瞻的部属都是从各地抽调过来,根本来不及整训,将令无法顺畅的传达。唯一的优势就是背靠蜀汉,有充足粮草供应,他又需要时间协调内部将领。关键的是,这个时间虽然是有的,但是很紧迫,是姜维等人在剑阁日夜精心防御换来的。诸葛瞻调整内部即迫切又急需,所以留在涪城未冒进,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耗费行进中且孤军深入的邓艾部的粮草。

诸葛瞻七万雄兵以逸待劳,为何不敌邓艾长途跋涉的两千残兵?

诸葛瞻的担心

涪城之后,便是一马平川的成都平原和成都平原上的成都,如果率兵迎战,即便是如黄崇所说的占据险要位置拒战,必然会分兵,从而降低守备的效果。涪城的守御能力自然也会随之下降。

诸葛瞻在此时开始犹豫,究竟是分兵还是合兵在一处?

在黄崇、张遵、李球等人的一再哭求下,才决定合兵一处,迎战邓艾。

这个决定是仓促的,而且是被逼的。

虽然诸葛瞻、诸葛尚父子死战,但由于是临时抽调拼凑的部队,又是无法完全掌控部属,在邓艾的精兵且是处于无处逃遁的“死地状态”的悍兵,虽然在首战诸葛瞻获得一个小胜,但在邓艾一再要斩首亲子邓忠等人的强令之下,诸葛瞻部是无法抵敌,而后被杀身亡。

事后,邓艾等人的捷报上,可以清晰看出,诸葛瞻部是因部属溃散而招致杀身之祸,最后兵败。因为上报的兵员数量和司马昭预估的数字不相上下,并且多出了近一万二千人。

汉主遣太仆蒋显别敕姜维使降钟会,又遣尚书郎李虎送士民簿于艾,户二十八万,口九十四万,甲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

诸葛瞻七万雄兵以逸待劳,为何不敌邓艾长途跋涉的两千残兵?

诸葛瞻七万雄兵以逸待劳,为何不敌邓艾长途跋涉的两千残兵?

诸葛瞻七万雄兵以逸待劳,为何不敌邓艾长途跋涉的两千残兵?

  选择打赏方式
微信赞助

打赏

支付宝赞助

打赏

标签:

精选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