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仁宗朱高炽登基前,弟弟朱高煦和朱高燧曾疯狂地迫害他,二人最终的结局如何?
2020-08-16 18:45:09 历史 历史 264°c 繁體
A + A -洪武二十八年,朱元璋册封朱高炽为世子,朱高炽成为了继承朱棣位置最合适、最合法的人。这样一来,无论朱棣是燕王还是皇帝,朱棣继承者都只能是朱高炽,而不会是朱高煦和朱高燧。
据史书记载,“仁宗体肥重,且足疾,两中使掖之行,恒失足”,意思就是朱高炽身体肥胖,行动不便。这样一来,朱高煦高大魁梧,朱高燧精明,而朱高炽肥胖,三兄弟形成了鲜明对比。朱棣并不喜欢朱高炽,立朱高炽为太子也是考虑了两年之久,这也让朱高煦觉得自己还有机会当太子。
于是,朱高煦和朱高燧总是野心勃勃地窥视着这个太子之位,在找机会坐上这个位置。在封建时期 哪个皇子不想当太子、当皇帝?
为此,三兄弟就有了利益冲突、有了矛盾,也就意味着会相互使坏、迫害。朱高炽就是在朱高煦和朱高燧迫害下成长起来,成为一位仁君。
后来,朱高煦一步一步走向谋反的道路,最终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而朱高燧谋反不成要被诛杀,幸好朱高炽力劝才免于一死。
朱高煦,得宠却作死回看朱高煦的一生,如果真按史书说的那样,那将是在不停的作死,没有朱棣才能却有朱棣一样的野心,可惜对手朱高炽、朱瞻基都不是朱允炆。
朱高煦最初是被封为高阳郡王,后随父亲起兵靖难,累立战功,多次拯救了朱棣性命。当时,朱棣看到魁梧的朱高煦,仿佛看到年轻的自己,就说了句:“勉之,世子多疾。”就这样的一句话,勾起了朱高煦对皇位的幻想。
就算朱棣决定了立朱高炽为太子时,还是不断的从中使坏,挑拨朱棣和朱高炽的关系,想以此到达废除太子的目的。除了挑拨关系,朱高煦还积极拉拢权臣,加强军事手段,想重走“靖难之役”的老故事夺得皇位。
朱棣封朱高煦为汉王,藩国云南,为了防止的就是皇位之争。朱高煦说:“我有何罪,要被赶到万里之外。”不肯前往藩国。随巡北京时,朱高煦极力请求与儿子返回南京。朱棣无奈,只得同意。
后来,朱高煦索取天策卫为汉王护卫,并常以唐太宗自比。不久,朱高煦又请求增加两护卫,行事更加放纵,多次密谋太子之位,纵使私兵劫掠,僣用乘舆器物。其次,私自挑选卫士,招募精兵三千人,又击杀兵马指挥徐野驴。
朱棣至此才得知朱高煦要造反,大怒。公元1417年,朱棣要把朱高煦贬为庶民,幸好朱高炽求情,才就藩乐安州,但仍不悔改。
朱高炽即位,提高汉王朱高煦的地位。
公元1426年,朱瞻基继位,朱高煦以为“少主新立,有机可乘”,于是起兵造反。此时,朱瞻基的北京,假如朱高煦举兵南下取南京,就极有可能建立南北朝的。但是,朱高煦手下的将领取不同意,因为家里的老小都在乐安,不忍抛弃。
最终,朱瞻基亲征,在强大的军事实力面前,朱高煦只好投降。朱瞻基把朱高煦废为庶人,囚禁在西安门内的“逍遥城”。
后来,朱高煦与诸子相继被杀。
朱高燧,谋反过于仓促公元1423年五月,护卫指挥孟贤、内侍杨庆等人制造了伪诏,想毒杀朱棣,立赵王朱高燧为帝。
当时,总旗王瑜姻家高以正者、为贤等画谋,后来告诉了王瑜。王觉得这是大不逆之罪,会牵连家人,就上报朱棣。朱棣说:“岂应有此!”
于是,下令诛杀谋反者,朱高燧谋反暴露。朱棣问高燧:“尔为之耶?”朱高燧大惧,说不出话来。幸好太子再次求情,力为之解说:“此下人所为,高燧必不与知。”
因此,朱高燧才逃过一死。朱高炽即位,赏赐金银财宝给朱高燧,提高他的地位。
朱瞻基即位,大臣上奏要处理了朱高燧,但是朱瞻基不许。后来,朱瞻基把弹劾朱高燧的奏疏交给朱高燧,朱高燧大惊,请求归还护卫。
朱瞻基收回护卫,但给朱高燧留了仪卫司,留给朱高燧最后一点皇族的尊严。宣德六年,朱高燧去世。
结语朱高煦和朱高燧一直都在谋反之路上作死。有荣华富贵不要,非要谋逆,可是在古时,皇子争位是常有的事,有机会谁都想当皇帝。
可是两人野心有但是才能不如朱棣,谋反注定不会成功,只会一步一步地把自己推向深渊。幸好朱高炽仁心,不然两人早就草草结束了一生。
【end】我是十点乌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