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之役后,建文帝后代有没有留下血脉?
2020-08-18 19:50:08 历史 历史网 °c 繁体
A + A -朱棣虽狠,但对建文帝的子嗣,还算手下留情了!
建文四年(1402年),一场靖难之役,让大明王朝最高统治集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明正统建文朱允炆兵败失踪,藩王朱棣成为最后的胜利者,成功夺取允炆一脉的帝系传承,自立为帝,成为大明朝第三位皇帝。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自古新的统治集团打败旧的统治集团,为了独享胜利的果实,占据旧集团的位置,新集团往往就会对旧集团进行无情的打压,或囚禁终生,或流放千里,或满门抄斩。
对于朱棣及其麾下的新统治集团而言,旧的建文统治集团自然是要被清算的,毕竟建文旧臣不除,岂有朱棣新臣的位置呢!那么要清算,作为建文统治集团的领袖,建文朱允炆的子嗣自然就成为首要的打击对象。
建文帝朱允炆失踪前,留有二子,嫡长子朱文奎(南明弘治年间,被弘光帝追复为恭愍太子;隆武时期,被隆武帝追复为和简太子)和嫡次子朱文圭(南明弘治年间,被弘光帝追复为润(原)王,谥号“怀”)。
嫡长子朱文奎,在朱棣进宫前,不知所踪,年七岁。有说他与建文一起死在大火中,也有说他与建文一起从皇宫中的暗道逃出生天,此后隐姓埋名,不为他人所知。
嫡次子朱文圭,朱棣攻进南京时,他才2岁,或许是因为彼时朱文圭尚是不知事的幼儿,又或许是因朱棣对朱允炆有愧,总之对这个小侄子,朱棣是手下留情的。朱棣称帝后,朱文圭就被送往凤阳,将其长期圈禁在广安宫,号为建庶人。
这一圈禁,就是五十五年的时间。
关于朱文圭的结局,《天顺日录》是这样记载的:
上复位之后,因思建庶人辈无辜淹禁将五、六十年,意欲宽之。一日,谓贤曰:「亲亲之意,实所不忍。」贤即对曰:「陛下此一念,天地鬼神实临之,太祖在天之灵实临之,尧、舜存心不过如此。」上遂决。即日白太后,许之。左右或以为不可,上曰:「有天命者,任自为之。」左右闻之,皆愧服不能止。乃遣中官於凤阳造房屋。毕日,上召贤曰:「今可送去。」敕军衞有司供给柴米,一应噐用悉令其完具,以安其生。听其婚娶,以续其后。自在出入,给与阍者二十人、婢妾十数人。遣太监牛玉入禁谕其意,建庶人闻之,且悲且喜,不意圣恩如此。
景泰八年(1457年),英宗依靠“夺门之变”,成功搬到代宗,重新夺得皇位。某日,英宗想起自己那七年在南宫暗无天日的圈禁生活,顿时就怜惜其已经被圈禁了五十余年的建庶人朱文圭。于是乎,就决定下旨还朱文圭自由,不久英宗就派遣宦官前往凤阳下旨,宣旨放出了已被囚禁了大半辈子的朱文圭。
同时,英宗还下旨地方为朱文圭建造房屋,供给他日常所需,并赐他护卫二十人,奴婢十余人。
不过,或许是激动过度,又或许是寿命已尽,朱文圭放出来没多久,还没享受几天的自幼生活,就憾然去世。
当然,朱文圭虽死,但建文一脉并没有因此绝嗣。从后来的史书记载,朱文圭是有后的。
天顺三年(1459年)十月,淮扬巡抚都御史滕昭奏请将建庶人、吴庶人重新圈禁,明英宗不许。
成化三年(1467年)九月,南京司礼太监覃包上奏宪宗,说建庶人衣料短缺,明宪宗闻奏命工部予以供给。
弘治年间,平民缪恭上书孝宗请求封朱文圭后人为藩王,以奉祀朱标,触怒通政司,下狱,后被孝宗赦免。
由上可知,建文一脉并未绝嗣,直到弘治年间都依旧有关于其后人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