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到底是不是汉奸,他为什么会被千刀万剐?
2020-08-18 20:15:15 历史 互联网 °c 繁体
A + A -崇祯是什么样的人?用得着大臣的时候,一脸急吼吼的模样,但是用谁疑谁,完全不听前线意见,常有急功近利的指令干预将领。对大臣也是用你的时候千般许诺,一旦出事,就立马翻脸不认人,先杀人后把自己的黑锅让大臣去背(参加陈新甲案),崇祯一朝十七年居然有五十相,一不合心意就贬官杀人换内阁。总之就是个急功近利,不信任,不放权,瞎指挥,不担责任的坏领导。
官员们有很多奸佞之臣是一方面,但是崇祯也助长了整个朝堂的不正之风。让天下尤其是北方大臣彻底寒心。当时粮饷不足,连年饥荒,内忧外患,还要两面作战。辽东前线能和清军合议,腾出手里先解决内忧是不是好事?崇祯自己也想过要和清军议和,所以袁崇焕私下和清军接触并非是罪大恶极,是鉴于当时实际情况做出的选择,但是这个事情能做,但是又不能说。关键是崇祯的为人和态度。以至于最后李自成主动和崇祯议和,请求关内为王,甚至愿意受封之后去辽东前线,但是崇祯太爱惜名誉,不肯自己先吱声,满朝文武鉴于孙承宗,孙传庭和陈新甲的例子,谁也不肯做主动提出来并一再劝谏这种给崇祯台阶下的举动。杀袁崇焕真的就是崇祯觉得袁崇焕是骗子甚至是叛徒么?其实不是,清军杀到北京城下,他不肯承认自己在京师以北的关防上用人失察,面对清军围城这么丢人的事,杀袁崇焕一是找人顶黑锅,一是发泄这种屈辱。
所以崇祯是自己把自己作死的。袁崇焕只是做了些边关大将该做的应变,即使有越权和跋扈,但是罪不至死。毛文龙死得有些冤枉,但是也是咎由自取。
这三张脸谱是我自己给他们发的,大家随便看看,认不认同不要紧,就是想说这么一个思路。我最想说的不是这件事里谁对谁错的问题。我想说不仅仅是历史问题和历史人物是经常被脸谱化的,很多很多问题都有这个特点,就像地球是圆的,其实究其细节,地球是简单意义上的正球体么?就像证券分析,说某某指标是看涨,某某指标是看跌,深究起来同样的指标情况下,涨多少,跌多少腻?涨跌是暂时的,还是持续的?
人们在理解和掌握以及传播知识的过程中,都不可避免的把一些事情说的简单一点,脸谱化一点,因为简单明了是一条信息快速传播的关键,但是传播到每一个人的耳朵里的时候,是马上就直接接受这种简单明了的说法,还是自行思考一下,还原一下真实情况在采纳和使用腻?这才是学习的关键。非黑即白,非对即错,非英雄即国贼这样的信息甚至不仅仅是简化的关系,还有形势和个人喜好于偏见参杂其中,拿起来就照单全收,是热爱历史和讨论历史的人应该做的事情么?
历史是一门学科,而且是社会学科,历史制造者是人,历史中有人性,不谈人性只谈是非我个人觉得非常不可行。对于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女孩”和西方什么历史事件都只靠数字说话的方法我都不是很能接受。谈论历史总得看看人的行为细节和这些行为背后的基于人性的逻辑吧!即使不去看汗青老师推荐的专业书籍,自己读读《明史》可以吧,实在不行百度一下总可以吧,我写的这篇东西都没去翻专业书籍,有些是自己记得的,有些就是百度上现找一下的,连百度都懒得自行看一眼就跑出来大谈历史人物是否对错的,你们还是洗洗吧,好么?
既然大家愿意看,那么我就把脸谱化这个事再细说一下,不仅仅是历史人物,我们简单假设一个身边的人物——隔壁老王,老王在公司里是个好领导,有能力,不小气,该给员工的奖金和福利从来没少过,还常常和员工打成一片,非常受员工尊敬。但是在业余时间,喜欢吃喝嫖赌,长年累月不回家。有一天老王的老婆和老王离婚了,公司的同事都觉得一定是老王的老婆不懂事,这么好的人,怎么可能过不下去腻?老王的邻居会觉得走到离婚这步老王也是咎由自取。老王自己可能会说他老婆从来没让他在家里过得开心,他才出去吃喝嫖赌来发泄的。这就是一种脸谱化,每个人都看到老王工作或者生活中的一个面,而不了解其它的情况,都是从自己熟知的这方面观察来下结论。
但是人不是一个平面,人是立体的,有很多个社会角色,有很多个面。单从一方面和一种社会角色的好坏对错就不可能正确和客观的。
说崇祯是好皇帝的,着重看到的是史书中记载崇祯是多么勤于政务,是多么节俭,为天下操碎了心,磨破了嘴。这完全就是一个好皇帝啊!但是在当时的明朝官员来看,崇祯完全就是另外一副模样,因为崇祯道德洁癖,一心要做明君圣主,什么事都管,什么事都插手,也不管自己是不是专业的,一旦管出了问题,就直接杀人顶锅,因为崇祯觉得我是皇帝,臣子能为君王而死,那是光荣,杀你用你,身为臣子都应该义无反顾。可是对于大多数大臣来说,这只是一份工作,有少数愿意为国战死或者勇斗奸臣被害死,也是为了人臣之道,也想留得身前死后名,但是给皇帝被黑锅死,人死了还要被万世唾骂,这种事谁会愿意去做?孙传庭一生为国奔忙,结果有用的时候怎么都好,一旦将李自成打得只剩一口气就被蒙冤下狱,李自成死灰复燃,又被临时拉出来让干活。因为坐牢时间太长,不了解情况,许下了5000精兵破敌的承诺,到前线发现不对,再请朝廷派兵,崇祯却等着看他笑话,为了让他被自己说的话打脸,居然一个兵不给加派。活活逼死孙传庭,但是因为没见着孙传庭的尸首,居然猜测孙传庭投敌,连追悼会都不给办。崇祯自己让陈新甲去和清军议和,本来谈成了,但是消息走漏,为了保住自己高大上的形象,居然直接杀了陈新甲,搞个死无对证,牢牢的让陈新甲背定黑锅,同时为了向天下证明自己不是议和派,急急忙忙对辽东用兵。一来寒了满朝文武的心,二来强行用兵增加朝廷负担,三来失信于清军,断了以后议和妥协缓口气的路。
说到袁崇焕的事,定了两个罪名,一是杀毛文龙,但是为什么不在袁崇焕杀毛文龙的第一时间就治罪?而说他纵敌入关,但是清军入关的地点是袁崇焕的防区么?袁崇焕带喇嘛要求进城,说人家有谋逆之心,这个有必然的因果联系么?即使袁崇焕有千般不是,但是毕竟袁崇焕解了北京之围,你觉得袁崇焕有问题可以不用让袁崇焕回老家去种地,但是在袁崇焕立下新功之际,直接杀了,不是泄愤是什么?这个唬得了老百姓,能唬得住满朝文武么?
当然袁崇焕也不仅仅是英雄一个面,实际中的袁崇焕书上说他刚愎,用我们今天的眼光再看,就TM是一倔驴。他对下级极其好,他手下的将领对他基本都死心塌地,但是对上,除了孙承宗,他谁也看不上。他的所有上级,几乎没有看他不脑袋疼的,包括炸伤努尔哈赤的宁远大捷,也是因为违抗上级命令,袁崇焕才会在这个时间出现在这个位置上。就连赏识他的孙承宗都经常被这刺头气得要死,这样的人在战争年代有用,遇上明君圣主兴许最终得一个高位闲差养老,正常情况下都难有好结局。在之前袁崇焕和崇祯之间还有个叫孙承宗的控制阀,后来这个控制阀没有了,矛盾就越来越严重。而且本就不圆滑的袁崇焕还没当过京官,不是很了解崇祯的作风和为人,祸根早就深种了。
一个作死的英雄遇上一个操蛋的皇帝,这个事在我看来只能这么总结了。
所以就是仅仅读《明史》的话,深究这几个之间的行为和背后的细节与逻辑就能翻出这么一大堆东西,那么单单标题就是黑谁挺谁的言论还值得轻信和站队为之摇旗呐喊么?
我这里只是泛泛的讲了一下崇祯和袁崇焕的关系,目的不是要说谁是谁非,关键是想让大家知道,很多时候我们读到的都是一个脸谱化的平面人物形象,这个不足以说明一个历史人物的是非对错,要是真想评论,还是要多看书,多了解之后再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