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近的地方不打,为何不怕遥远去攻打相隔千山万水的欧洲?
2020-08-18 23:39:27 历史 历史网 °c 繁体
A + A -成吉思汗的西征,实际上是一种战略上的选择。
据说成吉思汗也熟读兵书,他可能比较了解《孙子兵法》的用兵之道。
蒙古西征的这个问题,其实可以分四个方面来解读。
其一、所谓近的地方不打,而打遥远的地方。这个其实就是涉及到兵法当中的“军争”问题,以及孙子兵法“避实就虚”的问题。可以说成吉思汗是一个战略家,他非常的精通汉族的各种兵法。不是纸上谈兵,而是把兵法应用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战略上通过避开辽朝的锋芒,来攻打相隔千山万水的欧洲,在辽阔的西部草原上练兵,面对弱小的草原国家,成吉思汗的大军可以掠夺各种战略物资。
而且还可以用实战来训练他的骑兵部队。我们要知道,练出来的军队不如实战打出来的军队。
其二、蒙古大军西征欧洲,实际上具有实战练兵的作用。事实上,西征对蒙古大军没有多少损耗,反而把蒙古军训练成为一个战无不胜的世界级军队。通过不断的胜利来强化蒙古军队战无不胜的神话。
如果一支军队不断的打胜战,那么就会产生一种打胜仗的心理预期。因为成吉思汗先把对手锁定为一些比较弱小的国家。军队所到之处,蒙军战无不胜。所以蒙古军队越打越强。
蒙古军队的精神面貌也越来越好,于是就产生了成吉思汗打遍天下无敌手的神话。
胜战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胜战本身,而在于打胜战之后所产生的影响。因为成吉思汗的西征取得了的胜利,而且是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
这样就形成了战略上的一种优势,而且别的国家不知道蒙古帝国胜利的原因。所以就会高估蒙古军队的实力。
其三、事实上蒙古军队的战斗力,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强大我们可以通过成吉思汗亲征西夏的战争来看蒙古军队的实力,实际上并不是很强,成吉思汗不但没有征服西夏,反而在西夏受到致命的打击。
而且蒙古军队进攻宋朝的四川,也打了整整三十多年,也没有取得什么明显的优势,所以蒙古军队的战斗力是非常值得怀疑的。
其四、可以说蒙古军队是在东方没有取得必胜把握的情况下,才做出的向西发展的战略决策。我们不要过于神话蒙古军队的强大,事实上在1250年之前,蒙古军队的整体实力还比不过辽朝,否则它没有必要联合宋朝夹击辽朝。
当时它也还不能够与宋朝进行军事决战。所以说成吉思汗舍近求远,完全是为了训练他的军队,增强他的军队的战斗力,然后好回过头来与宋朝和辽朝进行战略决战。
我是@龚柳辉 请关注我,和我一起走近历史与现实。欢迎大家热心评论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