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随心看

历史趣闻杂谈 揭秘红楼梦 中国历史 抗战历史 经典故事 历史战争 英文历史 历史纪录片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正文

商鞅变法到底是强国之法还是灭国之法?

2020-08-22 08:50:35 历史 历史 °c 繁体
A +  A -

商鞅变法是强国之法,再精确一点的话就是以秦国为基础的强国之法。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这是陈普对于商鞅“依法治国”思想的描写,后两句说宣帝说的儒法参半,实际上就是法家思想,之所以说儒法参半,只不过是为了给汉家留一些面子。从这些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人对于商鞅变法是持有积极的态度的。

商鞅变法过往

商鞅是法家千百年来的杰出的代表,商鞅变法的故事更是作为法家成功的典范在民众中口口相传,什么是商鞅变法呢,商鞅变法的目的,商鞅为什么可以成功变法,这些萦绕在大家心头的疑问今天我来给大家解答。

商鞅变法到底是强国之法还是灭国之法?

(图为影视剧中商鞅)

商鞅是出生在战国,是卫国人,学业有成以后,先是到了魏国国相公叔痤任中庶子,公叔痤由于年纪太大了,不久就去世了,尽管叔痤去世前一再向魏国国君推荐商鞅,甚至说出了”主公如果不用商鞅,一定要杀掉他“,但是魏国国君认为是叔痤老了,在说胡话。商鞅得不到魏国国君的重视,在偶然的机会得知,秦国的秦孝公在招揽贤才,企图变法图新。

商鞅便带着自己的一身才华去了秦国,准备一展自己的报复。商鞅找到了宠臣景监,让他引荐自己见秦孝公,第一次的时候,秦孝公对于商鞅的才华很不认可,认为商鞅无才;第二次见到秦孝公的时候,秦孝公对于他的评价还是才能一般不堪大用;等到第三次的时候,秦孝公对于商鞅的看法是完全改变了,说:“商鞅很不错,可以一谈‘,为什么会有三次会谈,只因为这三次会谈商鞅是以不同的心态来见秦孝公,也是在试探秦孝公的态度。

商鞅正式进入到了秦孝公的视线当中。商鞅变法的高潮不在于变法的过程,而在于变法之前的准备。实际上秦孝公虽然有心变法,但是担心变法会影响国家的安定,在与商鞅商谈以后,秦孝公才有了变法的决心。

于是就有了和”诸葛亮舌战群儒“很相似的一个情形,那就是”商鞅舌战秦国旧贵族“。以甘龙、杜挚为代表旧贵族认为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大致的意思就是说古法虽然老,但是不会有错。

商鞅变法到底是强国之法还是灭国之法?

(图为商鞅的雕像)

商鞅指出:“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大致的意思就是殷商,夏朝强大是因为变法,殷商,夏朝的覆灭就是太保守。

最后在商鞅强大的气场加持下,旧贵族低头了,商鞅获得了变法的主动权,一次影响历史的变法开起来它的篇章,它的开创者商鞅必定是要流传千古。

商鞅变法的影响

商鞅变法作为法家一个非常的有代表性的成功案例,对于法家学说作用自然是起到了一个非常的积极的影响。商鞅也是依靠着这次变法,成为了历史的弄潮儿,当然这是对于我们后世来说,但是,当把时间线局限到战国时期呢?商鞅变法又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呢?

商鞅变法不是一次变法,根据历史记载,商鞅变法是有两次的,这两次对于秦朝的发展都是起到了决定性引导作用的。

商鞅变法到底是强国之法还是灭国之法?

(图为商鞅立木取信)

商鞅的第一次变法是在秦孝公于公元前356年,涉及到了很多的方面。

第一个方面:法律,颁布并实行魏国李悝的代表作《法经》,增加连坐法,轻罪用重刑;

第二个方面:军事晋升,废除旧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禁止内斗,颁布按军功赏赐的制度,这一个为新贵族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第三个方面:经济,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特别奖励垦荒,如果生产粮食多的,还可以免除赋税;

第四个方面:思想,焚烧儒家经典,防止游说之人祸乱秦国,加强了思想的统一;

第五个方面;生活,推行个体小家庭制度,防止出现大的家族,威胁封建统治者。

第二次变法也是对于这五个方面给的补充,此次是在咸阳发布的。

主要加强了生活和,军事,经济三个方面,主要的措施就是废除了井田制,承认国家的土地私有,鼓励人民开荒,统一文字和度量衡,开始按照户口收税,孩子到了一定年纪要和父母分居等等。

商鞅变法到底是强国之法还是灭国之法?

(图为商鞅)

商鞅的这两次变法对于秦朝来说,是全面的推进了秦朝的发展,也为秦始皇横扫六国奠定了有力的基础,可以说此时商鞅变法的内容对于秦朝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所以对于此时的秦朝来说,商鞅变法是强国之法。

变则通,通则顺

“ 变则通,通则顺\"这句话是用来警示世人做人不要太过死板,需要学会变通,这样才能够更好的融入到我们的社会,同样的这句话也是适用于治国之法的,当时商鞅舌战群儒的时候说:“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很明显商鞅知道这个道理,所以商鞅在的时候,商鞅实施的法制对于秦朝来说百利而无一害。

商鞅变法到底是强国之法还是灭国之法?

(图为商鞅舌战群儒)

有人说,秦朝二世而亡,商鞅是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的,因为商鞅制定了过于繁杂的法律,让百姓不堪重负,最终二世而亡。这句话一看似乎是有些道理的,确实商鞅变法中制定的法律涉及到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然而我们继续说上面一句话,秦朝二世而亡是百姓不堪重负。

不堪重负什么意思,就是超过了百姓可以承担的极限,那么为什么商鞅在的时候没有人起义,秦惠公的时候没有人起义,秦昭王的时候也没有人起义,这一切的落脚点都是在于超过了百姓可以承受的极限,作为百姓为国家发展贡献没有错,但是百姓如果自己生活都无法保障,贵族却在吃喝玩乐,你还对他们说以国家利益为重,这些大话的话,那么百姓只能起来反抗。

所以商鞅变法没错,错的是执行这些变法的人,是当时的当政者,诚然,商鞅变法给当时秦国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增强了秦国的力量,但是商鞅是以战国为背景实施的这些法则,但是当天下一统的时候,商鞅变法的法则还适用吗?

如果你说因为商鞅变法的法则不适用统一以后的秦朝的,那么商鞅变法就是灭秦国之法,这是有失公允的,一个人生前再强,死后也是终归尘土,无法来决定后来的事情。商鞅在舌战群儒的时候也说了国家想要强大就是需要变法,但是秦二世只看到了商鞅之法,而忽略了商鞅那句“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

只能说是秦朝的悲哀,所以不能说商鞅变法是灭国之法,它是真正的增强当时的秦国之法。

  选择打赏方式
微信赞助

打赏

支付宝赞助

打赏

标签:强国

精选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