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随心看

历史趣闻杂谈 揭秘红楼梦 中国历史 抗战历史 经典故事 历史战争 英文历史 历史纪录片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正文

春秋郑国子产执政时期的三大改革有何意义?

2020-08-22 21:55:07 历史 互联网 °c 繁体
A +  A -

子产是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公元前543年继任郑国国君。

子产执政期间实行了三大改革,即:为田恤、作丘甲、铸刑书。

\"为田洫”即土地改革。

\"恤”即挖水沟。规定一夫耕田百亩,百亩之间的水沟称“沟”;百人耕种土地之间的水沟叫“恤”。水沟也是田之间的界线。这种田恤制不分贵贱阶层,上至公卿下至庶民无一例外,这一改革限制了大量占田而不缴税的贵族特权和确立了庶民占有土地的合法地位。这一土地改革在当时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它为新兴的封建土地关系提供了发展的有利条件。同时对后世影响也是深远的,它对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变法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作丘赋,”即兵税改革。

就是按土地数量交纳兵税 ,这是一种向田地私有主征收军赋的税制。它一方面增加了军费,另一方面表明在承认土地私有的基础之上,使个体农民有作甲士的资格,提高了农民的政治和社会地位。这一兵税改革提高了农民的社会地位,扩大了兵源,也增加了军费,大大增强了郑国的军事力量。

\"铸刑书”强法制

\"铸刑书”即:将法令条文铸造在鼎上,公之于众,这是我国第一次公布法律条文至于 修订并公布了成文法。

铸刑书”的意义在于使用刑有法所依。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贵族们的横行不法。它比“刑不上大夫”的周礼是一个根大的历史进步。同时对后世的以法治国思想产生了积极影响。

“不毁乡校”广开言路

\"乡校”即春秋时期的学校,但与现在的学校不同,当时\"乡校”的主要功能是一个供百姓议政的场所。当时贵族提出毁乡校遭到子产的反对。\"不毁乡校”,保证开放言路,通过庶民议政,了解了民情,为改革提供了决策依据,这也是子产改革成功的原因之一。

也正是改革的成功,郑国在子产的执政期间呈现出中兴局面。

  选择打赏方式
微信赞助

打赏

支付宝赞助

打赏

标签:时期

精选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