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起义为什么会导致清朝统治的崩溃?
2020-08-23 13:35:39 历史 历史 °c 繁体
A + A -俗话说势来不可挡,武昌起义虽不是在帝都举行的起义,也没有核心人物被绞杀或被抓,但清朝统治的根基早已经腐烂,起义只是推波助澜,加快了清朝的灭亡的速度,其势已无法阻挡了。
我们都知道,清朝自近代以来,腐败、封闭、没落,不思进取,久无成效,反观欧美日等强国,不断地进行技术革命和工业革命,进行强势的海外利益拓展,加大殖民统治,攫取世界财富,两者的力量对比彼消此长,致使近代的中国在帝国主义浪潮中沦为羔羊,受尽凌辱,各种赔款,各种割地,使得民不聊生,国之不国,到了二十世纪初时若大一个王朝到最后只剩下一付不堪一击的皮囊而矣。
清朝后期从曾国藩到李鸿章到张之洞等都在尝试着进行洋务运动,办招商局、办铁厂、修铁路等等也都取得了一些进步。然洋务运动虽然有部分成绩,但根本的上层建筑不改变,就不可能推动当时社会的真正改观,而甲午海战的失败就直接见证了洋务运动的失败结局,也意味着洋务救国的改良政策的失败。
洋务运动不能救清朝于即倒,又有康有为、梁起超以君主立宪为旨推动戊戌变法,但清廷的实际统治者不可能接受利益的分割,大权的旁落,慈禧太后迅速扼杀变法,康梁流亡,谭嗣同、杨锐等就义,最终又以失败告终。
这些变法也好,洋务运动也罢,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流产,让一些有识之士和越来越多的民众看清了清朝进行改革的决心,识破了进行君主立宪的谎言,也使一部分如孙中山等志士仁人开始走上推翻帝制的武装起义之路。
孙中山等人领导的武装起义前前后后十余次,最终在武昌起义成功。而作为响应,蔡锷、阎锡山等人在十多个省份宣布独立,不再承认清朝政府的统治,可见清廷人心尽失,革命推翻帝制已如洪流一般,再无挽回之可能。
1911年武昌起义胜利加速了清朝灭亡的步伐,虽然没有攻下这帝都,没有把核心人物逮捕或杀死,但这只是时间和意愿的问题了,因为清朝的政府手里实在没有可打的牌了,袁世凯虽有北洋军队按兵不动也正在等待谈判的筹码,不可能为清朝遗老遗少们卖命,如此,清朝实在是连最后一颗救命的稻草都没有了。
无钱粮、无兵权、无人心,无人才,这样的统治已完全没有任何存在的意义了,而溥仪等只能呆在皇宫大内里苟延残喘,如此别无可选。
武昌起义是这些仁人志士前仆后继、不怕牺牲换来的,它的意义不仅仅是一次胜利,不仅仅是攻占了一座城池,而是顺应民意结束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从此拉开了民族复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