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为什么说曹操才是枭雄?
2020-08-24 13:15:29 历史 互联网 °c 繁体
A + A -曹操在戏曲形象里是一个大白脸形象,就是奸雄的意思。大家都承认他是个大英雄,又都骂他是奸臣。这样一来,这个人就显得耐人寻味了,也非常有意思。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直到今日,持血统论和出身论的人也大有人在。蘑菇长到金銮殿上,不是灵芝却胜似灵芝。在这些人眼中,皇帝的儿子当皇帝,贵族的儿子做贵族,奴隶的儿子,也就永远是奴隶了。古往今来,凡是皇帝和贵族以及他们的儿子,都喜爱唱这老调子,说穿了,就是在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曹操老爸本姓夏侯,过继给了姓曹的太监,所以曹操才得以姓曹。
太监的名声不好,但曹操不在乎,最让人佩服的是,他在《让县自明本志令》(又名《述志令》)所阐述的 “政治纲领”,明确表达了自己“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的观点。他在其中写到,有人说我曹操应该功成身退了,把职务和权力交出来,到自己的封侯国去安度晚年。对不起,不行!职务我是不辞的,权力我是不交的。为什么呢?“诚恐己离兵为人所祸也”。谁都知道,我现在手握兵权,才有了这一呼百应的权威。一旦交出去,那我的老婆孩子就不能保全,皇上也不得安全。“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所以我绝不交权。
很多人认为,曹操能异军突起,天下三分有其一,是占尽了天时。这样说也没错,但过于笼统和简单了。曹操是一个有政治大智慧的人,一直在权力的中心活动。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知道怎样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当刺杀董卓不成,他立即逃跑,拉起自己的队伍,竖起正义的大旗,率先发出讨伐董卓的檄文,为自己博取良好的政治名声和政治形象。
他知道只凭自己力量,不可能成大气候,于是就找到袁绍,借助他的名气和地位,召集天下英雄,并且借天下人的手,灭了董卓。这是借势,名正言顺,又借得袁绍的名头,所以天下英雄一呼百应,对董卓群起而攻之,不仅灭了董卓,曹操也趁机发展壮大了自己的势力,扶摇直上,很快成为北方乃至全中国举足轻重的一只政治军事力量。
这样的人物,放眼任何时代,都将注定是英雄,只不过每个人心中对于英雄,枭雄,奸雄定义不一样而已。单看曹操的诗词,我个人已经对曹操佩服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