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古代皇帝皇后不是一起死的,但他们是如何葬在一个墓里,难道先死的不封墓吗?
2020-08-26 14:00:52 历史 历史网 °c 繁体
A + A -这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其实,帝后两口子死后合葬的传统,还真不是一直都有的。
先秦和两汉时期,皇帝和皇后无论哪个挂在了前头,都是死不同穴的,各自有各自的陵寝,不存在把封好的陵墓再打开,往里装的情形。
一般是早先修帝陵时,就一并在帝陵周边修了皇后陵。
所以,当时的皇后陵墓多是在皇帝陵附近另辟新陵,单独下葬的,规格要低于帝陵。只有大名鼎鼎的吕后,其坟丘大小几和建筑物的规格,几乎与高祖刘邦长陵相等。
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先秦和汉朝早期,儒家提倡的男女尊卑观念还没太深入人心,皇帝和皇后不但是两口子,更是一种“合作”的关系,较为平等。比如,前面提及的刘邦吕后夫妇,属于典型的职场搭档。
到了南北朝时代,开始了“混搭”,既有皇后单独起陵的,也有夫妻合葬的。
此时,受了儒家思想的影响,开始流行起一种“卑不动尊”的讲究,即,地位低的一方不能去打扰地位高的人。
因此,去世的晚的皇后要与皇帝合葬的话,得将地宫墓道重新挖开,再入葬填埋。按照“卑不动尊”的原则,属于对先帝的“大不敬”和无礼打扰,是大忌。
所以这一时期,跟皇帝合葬的皇后,都是先于皇帝去世的,或者是皇后为皇帝殉葬后,一起埋了的。比如北朝前期,沿用鲜卑族习俗,皇后要为去世的老皇帝生殉,然后两具尸体一起火葬,把骨灰在合葬于地宫,根本没有机会活成“皇太后”的阶段。
之后的历朝历代基本沿用了“卑不动尊”的原则,皇后先去世的话,棺椁就放帝陵里面等着,等皇帝驾崩后,再打开地宫,帝后合葬;如果皇帝先挂了,帝陵地宫就会直接封死,活成皇太后的先皇皇后,是没有机会和理由跟老公合葬的。
比如,位于陕西省咸阳市的昭陵,就是唐太宗李世民与文德皇后长孙氏的合葬陵墓。长孙皇后先去世了,在昭陵隆重下葬,13年后,太宗皇帝才进来跟她地下“团圆”的。这两位堪称帝后和谐的典范。
还有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十全老人乾隆,别说小他许多的妻妾们,就连他的儿子很多都没能活过他。等他老人家作为太上皇驾崩的时候,裕陵里面已经有五个女人等着他了,其中两位是皇后,三位是皇贵妃。棺椁的摆放位置,还给当今的影视行业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关于“卑不动尊”,千年来,只有一个特例,那就是乾陵。丈夫唐高宗李治先进来等着,几十年后,妻子武则天才来“团圆”的,而且这两口子还全都当过皇帝。
当年武则天被迫退位,以皇太后的身份去世。他的儿子唐中宗排除众议,坚持按照老娘的遗嘱,重新打开皇陵,让父母地下合葬。毕竟,自己的爸妈都当过皇帝,也无所谓什么“卑不动尊”了。
而且,孝顺的唐中宗皇帝,也照搬了妈妈的意愿,在乾陵司马道东侧设了一块“无字碑”,上面光溜溜的,未刻一字,意在让后人去评说自己的“功与过”。
跟无字碑相对的,是司马道西侧的“述圣碑”,为武则天给自己的老公高宗皇帝歌功颂德而立的,她还亲自撰写了5000余字的碑文,金粉填字,很是认真动情。
武则天坚持跟丈夫合葬,也说明了两人的“真爱”程度,无字碑则代表着她老人的自信和无愧。不过,这里倒是最想表扬一下高宗李治。换种角度看,他对妻子和信任和让权,并非主要出于常人说的那种懦弱或者“惧内”。
大家有没有感觉,真正自信而优秀的男人,多数是低调和能屈能伸的,那种嫉妒自己的配偶表现过于优秀的男子,多数都是半吊子水平,过分的敏感和“自尊自大”,其实,就是不自信的表现。唐高宗李治的做法,才更能体现出男人的自信和风度。
当然,还有两人的“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