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随心看

历史趣闻杂谈 揭秘红楼梦 中国历史 抗战历史 经典故事 历史战争 英文历史 历史纪录片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正文

《儒林外史》嘲讽的是哪代,明还是清?你喜欢这本书吗?

2020-08-28 20:15:03 历史 历史网 °c 繁体
A +  A -
嗨我们有见面了,今天历史随心看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是以古喻今,借写明朝讽刺清朝科举制度及腐败官场。

《儒林外史》反映了清朝当时真实的人性与历史,是一本值得大家阅读的好书。

《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优秀的文学力作,它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先以抄本传世,初刻于嘉庆八年(1803年)。

吴敬梓,字敏轩,号粒民,安徽全椒人,因家有文木山房,晚年自称“文木老人”,他出身于诗礼世界,天资聪慧、才思敏捷,喜欢诗赋词章、稗官野史,性格孤标脱俗、蔑视权贵,他不喜欢八股举业,对当时的科举制度充满了怀疑和不满。

他对世态炎凉、人心鄙陋,读书人的道貌岸然和士大夫的堕落无耻,都深恶痛绝,他用写实的文学手法,来描述了社会各类人士的丑陋嘴脸,让我们在一个个形象生动的故事中,看尽那些人心的薄凉与丑陋的虚伪。

在《儒林外史》这本书里,作者对数十位的人物形象,都进行了生动细致的描写,他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这部小说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

无功无业低不可闻,一朝得势鸡犬升天

明末,山东汶上县有个教书的先生,他名叫周进,他为了能够出人头地,荣耀故里,屡次参加科举考试,可是考了很多次,考到六十多岁,却连一个秀才都没有考上,为了生存只好在庙里与孩童当教书的先生。

由于他地位的卑微无钱无势,与人聚餐时在座次上与吃食中屡受别人的嘲讽,心里很是不甘但又无可奈何,只能羞的红一块白一块把酒接到了手中。

有一日,一个有着进士功名的王举人避雨来到庙里,与他谈了一些自己考举高中的奇事,引得他更加浮想连篇起来,而那个王举人到了吃饭时节,完全不顾读书人谦让的礼义,根本不把他当回事,让也不让周进,自己坐着吃完了那些美味的酒、鸡、鱼、鸭、肉。

而周进只有啃着自己的一碟老菜叶与一壶热水,而天一睛,王举人洗了脸,穿好衣服,拱一拱手就上船走了,而那撒了一地的鸡骨头、鸭翅膀、鱼刺、瓜子壳,却让他昏头昏脑地打扫了一个早晨。

如此大的落差让他更加坚信了自己要考取功名的想法,一天,他与姐夫来到省城,走进了贡院,他一头撞在号板上不省人事,被救醒后,不顾斯文满地的打滚,又狂哭不止,只哭到口吐鲜血,几个商人看他实在是可怜,给他凑了一些银子替他捐了个监生。

不久,周进竟然凭着监生的资格考中了举人,顷刻之间,不是亲的也来认亲了,不是朋友的也来认作朋友了,连他教过的学生居然也供奉起了“周太老爷”的“长生牌。

这里面还有一则大家都熟悉的范进中举发疯的故事,当时的范进也是没有功名,在家里被老丈人呼来喝去毫无尊严,他们家里更是穷的吃了上一顿就没有了下一顿,他自己则是一个五十四岁了还一文不值的读书人,后来,他得到周进的怜悯,才接连中了举人并且有了官职。

他虽后来被任为山东学道,可是却不知道北宋文豪苏轼,当人提起他时,他还以为是明朝的秀才,可见当时的八股文,只不过就是熟记了四书五经而已。

素餐尸位贪官污吏,横霸四方祸害乡里

科举制度不光培养了一批庸才,还豢养了一批的贪官污吏,进士王惠被任命为南昌知府,他上任的第一件事,不是询问当地的治安,不是询问黎民生计,不是询问案件冤情,而是查询地方人情,了解当地有什么特产,各种案件有什么地方可以通融。

他为了敛财制作了一把头号的称金银的小称,将衙门中的六房书办统统传齐,问明了各项差事的余利,让大家把钱财都充公,他每天都在算计着各方的利益得失,在他的衙门里,整天都是称金银的声音,打算盘计算钱财的响声,还有为了敛取更多的钱财而屈打的板子声,他的那些衙役和与乡间的百姓被打的魂飞魄散,连在睡梦里都是战战兢兢。

官吏们贪赃枉法,而在八股科举之下,那些土豪劣绅也在恣意横行,举人出身的张静斋,更是南海的一霸,他勾结官府巧取豪夺,为了霸占寺庙的田产,他教唆几个流氓,诬陷和尚与妇女通奸,让和尚在不知不觉中就丢了田产。

还有一个贡生严致和更是无恶不作,他强抢邻居的猪,还打断别人的腿,他四处讹诈,本来没有借给别人银子,却硬要别人给他偿付利息,他为了赖掉船钱,把普通的云片糕说成是名贵的药材,他在他的弟弟死后,为了抢占他家的财产,逼着弟媳过继自己的儿子为儿子,而舔着脸说:“礼义名分,我们这些乡绅人家,这些大礼,都是差错不得的。”

一个个人物一件件事件,栩栩如生般站在你我的面前,让人看的恨得想恨骂上几声。

生性吝啬,至死也没放过

外国的吝啬鬼,我想大家熟悉的,有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莫里哀喜剧《悭吝人》里的阿巴贡,巴尔扎克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还有果戈理小说《死魂灵》里的泼留希金了,他们四个堪称为欧洲文学中不朽的四大吝啬鬼典型。

而在中国除了《世说新语》的王戎外,这里的严致和完全可以算一个,“王戎俭吝,其从子婚,与一单衣,后更责之”。这个王戎啊,生性吝啬,他的一个侄子结婚,作为伯父的王戎当然要随个份子,送给侄子一件单衣。但是,过后王戎心疼不已,又跑到人家家里给要了回来。

而我们这里的这个严致和先生,更有过之而不及,他是一个把钱财看作是一切的财主,他们家家财万贯,他病的饮食不进,卧床不起,生命都奄奄一息了,还不舍得吃一根家里的人参补品,还在念念不忘那些田里要收早稻,哪些田地里要收租子,他打发管庄、仆人下乡,又不放心,整天心烦气燥。

他平时就吝啬成性,他们家里的米多的都冲烂了粮仓,牛马更的多的栓不下马圈,可是在他们家里他平时连一斤的猪肉都不舍得买,等到他临死的时候,他一直伸着两上手指头,所有人都猜不透他是什么意思,只有他的妻子了解他,问他是不是多点了一根灯草,把那多点的一根给灭了去,他才安心地闭了眼睛。

小说来源于生活,这本书充分暴露了知识分子的丑陋面貌与官场的黑暗与社会的炎凉,中国有句老话叫“万般皆下品,唯一有读书高”,这说明在古时,读书人具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在中国传统的观念里,一个读书人最高的理想应该是救国救民,为天下苍生尽一已之力。

可是,明清两代,为了想要登上仕途只有一个途径那就是科举考试,但是,那时的科举制度过分的僵化,它不光命题范围较小,而且讲究所谓的八股格律,使得科举成为了一种文字的游戏,已经很难选拔出优秀的人才了,这本《儒林外史》反映了当时真实的人性与历史,是一本值得大家阅读的好书。

  选择打赏方式
微信赞助

打赏

支付宝赞助

打赏

标签:

精选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