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功亏一篑”的战役?
2020-08-31 05:25:03 历史 历史 °c 繁体
A + A -“功亏一篑”原意为堆积九仞高的土山,只差最后一筐土而不能完成;比喻做一件大事只差最后一点点儿的人力物力而未能成功(含惋惜意)。历史上,功亏一篑的战役可以说是不胜枚举。笔者觉得南北朝末期北齐、北周间的“平阳攻城战”应该说是比较典型的“功亏一篑”的战例。下面简述一下“平阳攻城战”的战斗过程及其带来的严重后果。
“平阳攻城战”发生于北齐后主武平七年、北魏武帝建德五年(576)冬季,由于齐后主荒唐的做法而人为的功亏一篑,致使攻城未果,且带来灭国之灾。
576年十月初四,北魏武帝宇文邕亲率大军东进,大举攻伐北齐,剑指北齐西部重镇晋州(治平阳,今山西临汾市西南)。皇帝御驾亲征,北周军士气高昂,没几天便攻取了重镇平阳城。
北齐(东魏)自高欢主政以来,即以晋阳(并州治所,今山西太原市西南古城营,为北齐陪都)、平阳、洛阳作为对北周(西魏)作战之三大战略重镇,且以三大重镇呈鼎足之势相互依托支持,作为进攻退守的根基。其中晋阳为精兵屯聚之地,当平阳或洛阳受攻危急之时,晋阳之精兵便南下驰援破敌,效果极佳。如今地处“三阳”中段、犹如一条扁担挑两头的平阳城一失,三足鼎立的攻守体系顿时折了一条腿,其威力大打折扣。
北齐后主高纬与淑妃冯小怜在天池(俗称祁连池,在今山西宁武县西南管涔山上)打猎游乐,正玩得开心,接到了“平阳已陷”的败报。后主当然清楚平阳的战略重要性,闻知平阳失守,自是着急,打算即刻起驾赶回晋阳部署反击。可冯淑妃还没玩尽兴,娇滴滴地非要再玩玩,没心没肺的后主便又陪爱妃打了一围,这才起身赶奔晋阳。
后主赶回晋阳,赶忙在城西南十里悬瓮山南的晋祠集结兵马。二十五日,后主亲率大军气势汹汹直驱平阳,打算一举收复失地。十一月四日,北齐大军逼近平阳。北周武帝见齐军兵势甚盛,士气高昂,遂避其锋芒,任命上开府仪同大将军梁士彦为晋州刺史,并留下精兵一万镇守平阳城,自己则率领大军西撤,回了都城长安休整。
北周主力西撤,平阳城遂成为一座孤城。齐军围困平阳城,昼夜猛攻;双方或骑兵交锋,或短兵相接,打了个难解难分。经过战火的摧残,平阳城墙毁坏严重,只剩下一人多高了,梁士彦将城内军民、妇女全都动员起来,日夜不停地抢修城墙。齐军上攻城池,下挖地道,城墙坍塌了竟达十余步(旧制长度单位,一步等于五尺),现出了五六十尺长的巨大豁口,为破城创造了最有力的条件。士气旺盛的齐军遂欢呼着自缺口处发起总攻,急欲一鼓作气一举攻克平阳城。
眼见得城池到手,平阳大战完胜在即的关键时刻,令人瞠目结舌、啼笑皆非的一幕却发生了——皇帝竟突然下令鸣金收兵,停止攻城。斗志高涨的齐军将士正准备一鼓作气破城,猛然闻听皇帝紧急“叫停”,一下子都惊呆了,一个个莫名其妙地傻愣着,不知如何是好,原本高昂的士气霎时间跑到了九霄云外。
原来这位不懂军事、视战争为儿戏的玩闹皇帝眼见破城、胜利在望,突发奇想,想让冯爱妃观看到齐军攻破平阳城的盛况,方才心血来潮下令暂缓攻城,欲待冯淑妃妆罢前来观战时再行总攻。后主这个突发奇想可真是既低级又荒唐更致命,拱手将胜利奉送给了对手。本已招架不住眼看就要崩溃的北周守军,赶紧利用这千载难逢的喘息空隙,抓紧时间修补残破的城墙,配属兵力,补充体力,恢复战力。冯淑妃妆扮得光鲜亮丽登场观战了,可她并没能看到齐军破城的那壮观雄浑的一幕。失去战机更失去士气斗志的北齐军,最终也没能攻下平阳城,荒唐的齐后主只能独吞这杯自酿的毒酒了。齐后主“平阳攻城战”就这样以荒唐的方式功亏一篑而憾然收场了。
北周武帝见北齐军兵顿平阳城下,已然“三鼓而竭”了,遂于十二月初四日复率八万大军赶来救援平阳城。初六日,齐、周双方于平阳城外布下阵势,展开大战。在两军势均力敌、难解难分的胶着状态下,齐后主受身边观战的冯淑妃影响,误判战局,率先溜走,再次将胜利拱手奉送给了对手。齐军将士见皇帝开溜,顿时没了士气与斗志,顷刻崩溃,兵败如山倒,军资器械丢弃满地,数百里间堆积如山。
后主扔下北齐陪都晋阳给堂兄安德王高延宗,自己快马加鞭逃回国都邺城(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十七日清晨,北周军破晋阳城。转年正月,北周破齐都邺城,旋即活捉逃亡的齐后主父子,立国二十八年、凡六帝的北齐灭亡。
北齐攻打平阳城,本可得手,但由于皇帝荒唐,致使人为的功亏一篑。平阳攻城战功亏一篑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直接导致北齐不到一个半月便告灭亡。昏愚荒唐的玩闹皇帝北齐后主高纬真是高齐的大败家子,更是北周可遇而不可求的大“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