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死民族英雄于谦的四个奸臣是谁?他们最后的下场又是什么?
2020-08-31 07:20:03 历史 历史网 °c 繁体
A + A -害死大忠臣、大功臣于谦的奸臣,罪魁是左副都御史兼学士、加兵部尚书徐有贞、忠国公石亨、司礼太监曹吉祥及太平侯张軏等人。
1449年七月,瓦剌(明代对西部蒙古诸部的总称)入犯,明英宗御驾亲征,结果遭遇“土木之变”。瓦剌大军破明军、擒明英宗并进逼京城,京师岌岌可危。朝廷闻到噩耗,上下皆六神无主,乱了方寸。受皇太后懿旨监国的郕王朱祁钰(即后来的明代宗,英宗第)也急得团团转,完全没了主意。关键时刻,兵部侍郎于谦挺身而出,成了朝廷的主心骨。于谦力排南迁之议,并有条不紊地安排政务,立新君,退瓦剌,稳定了危殆的局势。郕王即位,尊陷于瓦剌的英宗为太上皇,进于谦为兵部尚书。于谦力挽狂澜,扶危定倾,拯救了大明王朝,可谓是再造大明的大功臣、大忠臣。可惜功臣、忠臣却不见容于小人、奸臣,最终冤死于奸人之手,成为千古冤臣。
1450年八月,太上皇被瓦剌开恩放回京师,代宗安排其居住于南宫,软禁起来。1457年正月十六日夜(一说为十七日),镇朔大将军武清侯石亨、右都督张軏、大宦官曹吉祥利用明代宗重病卧床不起之机,矫称皇太后制,伙同左副都御史徐有贞发动“夺门之变”,成功助明太上皇复辟。太上皇朱祁镇重新登临阔别八年的金銮殿,再次君临天下,又成英宗了。
几个政变功臣加官晋爵、志得意满后,皆将仇恨的目光投向眼中钉于谦,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于是唆使言官弹劾之。英宗认为于谦有功于国,犹豫踌躇而未忍心下狠手,徐有贞蛊惑道:“不杀于谦,此举(指南宫复辟)为无名。”英宗“意遂决”。二十二日,少保、兵部尚书于谦遇害。
忠臣冤死,那么陷害忠臣的那几个奸臣命运又如何呢?
【徐有贞】徐有贞原名徐珵,进士出身,任侍讲(官名,侍从皇帝、皇太子讲授经义)。“土木之变”时英宗被瓦剌俘获,朝中闻讯一片混乱,郕王朱祁钰召集廷臣商议战守之策。平素喜研究天文星象徐珵大言道:“验之星象,稽之历数,天命已去,惟南迁可以纾难。”力主迁都避祸,即放弃京师南逃。兵部侍郎于谦当场斥责道:“言南迁者,可斩也。”否决了南迁,给徐珵来个下不来台。徐珵大为沮丧,不敢再吭声,还被人轰下朝堂。仇恨的种子,徐珵从此算是种下了。
朱祁钰即位,十分信赖倚重于谦,任用官员多由于谦决定。徐珵嘱托于谦门客游说,请求任国子祭酒(国子监长官)。于谦还真为徐珵向代宗求官了。然代宗还记恨他提议南迁的事,故而拒绝授其官。徐珵不知于谦已经向圣上举荐了他,见未能如愿,便误以为是于谦从中作梗,阻挡了自己的官路,故对于谦恨之入骨。因自己徐珵的名字太臭,影响自己的仕途,故更名徐有贞。
徐有贞因夺门之变功著,当即便被英宗命以原官兼学士,入内阁参与机务,加兵部尚书。然好景不长,六月,徐有贞遭石亨排挤下狱,旋释放;七月再次下狱,旋被罢官流放于金齿。二年后,石亨因罪下狱死,徐有贞得释,归还乡里。但徐有贞为政之心不死,仍希望圣上重新召回朝廷重用,再列朝班。然希望终落空,徐有贞遂死了东山再起的心思,放浪山水间十余年。1472年死去,年六十六岁。徐有贞虽得牢狱之灾,罢官流放,但毕竟老死于家,闹个善终。徐有贞善绘山水,有《武功集》。
【石亨】石亨因功进封忠国公。说起来,于谦本是石亨的贵人、伯乐,是于谦荐举石亨入京掌五军大营,进右都督,封武清伯。瓦剌兵临京城时,石亨积极协助于谦退敌,立有大功,进封武清侯,并与于谦结下了战斗友谊。然石亨恃功骄纵,“辄为谦所裁抑”,石虎由此甚是怨恨刚正无私的于谦,故而蓄意加害之。
南宫复辟大功臣石亨自此恃功骄横,数兴大狱,尽揽大权,预朝政,大有权倾朝野之势。久之,连英宗都有些忍受不了了。1459年,石亨侄子定远侯石彪密谋镇守大同,以与石亨表里握兵权,内外为援。英宗觉其诈而起疑,遂将石彪下狱,将石亨罢官闲居。次年春,石亨又因侄孙石后等不轨,被下诏狱,坐谋叛律斩,籍没其家资。一个月后,石亨瘐死(囚犯在监狱中因受刑或饥寒而致病或致死),其下场挺惨。
【曹吉祥】曹吉祥因政变之功迁司礼太监,总督三大营;嗣子(过继的侄子)曹钦擢都督同知,封昭武伯。曹吉祥得势后,多养门客,广结朝臣,权势与石亨相埒(等同),时称“曹、石”。石亨出事被治罪,曹吉祥内心极不自安,渐生反心,家藏兵甲,日犒达官,多结死党,准备谋逆。1461年七月,曹吉祥与嗣子曹钦于京城内谋反,发动兵变,事败被擒。曹家灭族,曹吉祥被磔(古代分裂肢体的酷刑,即车裂)于市,在闹市上被五马分尸了,落得个比石亨更惨的下场。
【张軏】张軏因政变复辟之功进爵太平侯。张軏出身显赫,其父张玉是明成祖朱棣心腹爱将,“靖难之役”的大功臣。东昌之战(1400年腊月)时,张玉为救陷于阵中东燕王朱棣而突入敌阵力战,格杀数十人,身受重伤而殁于阵。朱棣称帝,追赠张玉荣国公,谥“忠显”;明仁宗时加封河间王。大哥张辅亦是了得,是位能征惯战的统帅,率军征服安南(今越南),因功封英国公,进太师,是朝廷顶级重臣,不幸的是,随英宗征瓦剌,于土木之变中遇难,追封定兴王。之所以介绍张軏的家世,是说明这位功臣兼烈士之子、弟肯定不会有事,即便有事,也会大事化小的。
张軏为张玉第三子。他恨于谦,是因身为都督的他曾率军征伐南方起事的苗人失律,为刚正的于谦所弹劾,故而与内侍曹吉祥等皆素恨于谦,“于谦、王文、范广之死,軏有力焉。”张軏因功进爵后,纳贿乱政,其骄横跋扈程度仅次于石亨,然却平安无事。1458年,张軏故去,赠裕国公,谥“勇襄”,善终且死后哀荣。
于谦德才兼备,志向高远,怀报国之志,负经世之才,勇于用事,敢于担当,忧国忘家,身系安危,志存社稷,厥功至伟。虽遭群小陷害而蒙冤屈死,然其忠心义烈,可与日月争辉,天地共存。诚所谓,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