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发起太平洋战争后,为何不直接攻打美国本土?
2020-09-05 04:10:26 历史 历史 °c 繁体
A + A -因为日本缺少一个像毛主席那样一锤定音的决策人物,即使是半神半人的裕仁也做不到。
太平洋战争爆发短短几个月后,日本就基本达成了“第一阶段作战”的战略任务——征服东南亚,未来何去何从已成为摆在军方面前的迫切问题。
但向来不和的日本陆、海军在这个问题上再次陷入巨大争执。
小富即安的陆军部认为,第一阶段的战争任务是攫取东南亚的资源。在完成这一任务之后,有必要停下脚步消化占领地区,努力使之成为要塞,建立有利于长期作战的战略基地群。
海军则提出,必须进一步扩大攻势,下一步的进攻目标可以是澳大利亚,也可以是珍珠港,甚至是印度。海军军令部的第一方案是攻占盟军将来反攻的基地澳大利亚,如此需要动用陆军5个师团的兵力。
陆军对此是坚决反对,理由很简单:“没兵”。陆军认为,征服澳大利亚少需要陆军12个步兵师团,12个师团哪里去找?中国大陆牵制了陆军大部分兵力,关内的要打蒋介石关外的要防斯大林,实在是抽不出来。
此时,作为进攻派的海军对下一步的攻击方向,也存在着三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按进攻方向区分可以分为南下派、西进派、东进派。
南下派认为既然攻占澳洲大陆兵力不够,那就以拉包尔为前进基地向南占领所罗门群岛,再前出占领斐济、萨摩亚和新喀里多尼亚,使得美军彻底丧失澳大利亚这一反攻重要基地。
西进派主张向西进入印度洋,彻底击溃英国皇家海军东方舰队,与盟友德国人会师于中东地区,此举可以为下一步东进或南下打击美国太平洋舰队解除后顾之忧。
东进派认为美国工业基础能力太强,应该乘太平洋舰队虚弱之际向东推进攻击中途岛和夏威夷,与美国太平洋舰队决一死战。
就在东京的大领导们为下一步进攻方向争论不休的时候,西进印度洋反而成为大家普遍认可的一种方案,甚至连陆军参谋本部也表示赞成。
历史就是如此充满玄机,当两个截然矛盾而又优势明显的方案摆在优柔寡断的决策者面前时,他们竟然没有选择其中任何一种,却转而去采取一个暂时搁置且存在显著矛盾、对全局毫无实际帮助的方案。
谁都清楚印度洋距离遥远,光是来回跑一趟就要花费大量时间,这正是遭受重创的美国太平洋舰队休养生息最最需要的。
之后的日本,先是与英国东方舰队在锡兰纠结了半天,然后又与太平洋舰队在珊瑚海纠结了一阵,正是这两场无用的胜仗,浪费了宝贵的时间,为太平洋舰队恢复元气提供了机会。
再之后,日本惨遭中途岛惨败,从此在太平洋战场陷入被动状态。
如果当初日本高层有一个铁腕决策人物,坚决实施东进战略,也许历史可能就要被改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