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青龙右白虎,中国古代四神有什么含义?
2020-09-06 00:01:03 历史 历史 °c 繁体
A + A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是中国古人“观象授时”所取得的重要天文观测成果。
大约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被与星占联系在了一起,称为“四象”、“四神” 或者“四灵”,具有了很强的神秘感。
世界上各个地区的古人,都是通过观测天文而最初获得对空间、时间、季节、气候等方面的认识和知识的。
中国也不例外。
(汉瓦当上的“四象”)
中国的古人,至少距今八千年前,已经有了“龙”的概念,创出了“龙”的造型。这有辽宁阜新查海遗址的出土文物为证。
距今6500年的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出土了以贝壳塑成的“龙”“虎”和“北斗”图形。可知,至少在那个时候,人们已经有了后来被表述为“青龙”和“白虎”的星宿概念。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作为古人对天空空区的划分,与“二十八宿”密切关联。
但是,从古籍所记载的“二十八宿”位置来看,与距今5500-5000年是的恒星位置最相吻合。就是说,古人确认“青龙”“白虎”,要比确认“二十八宿”至少早1000年。
中国的古人,观测星空,最方便的,是望向正北的天空。于是,最早认知了据北方天空正中——“北天极”最近的“北斗”;而且懂得了根据斗杓一夜的位置变化,测定具体的时间;根据斗杓一年的位置变化,可以测定一年的时间以及季节的变化。
北方天空正中的纵线,就是天空的“赤道”。“北斗”位于“赤道”之上。在“北斗”的东西两侧,就是古人接着认知的两个天空空区——东面的“青龙”和西面的“白虎”。于是,“青龙”“白虎”就被塑于距今6500年的西水坡遗存中了。
这个时候的“青龙”,包含后来“二十八宿”所说的“角、亢、氐、房、心、尾”六宿;“白虎”,包含“觜、参”两宿。
后来,才有了南部空区以“张、翼”构成的“朱雀”;北部天区,先有“危”宿和附近星官组成的“鹿象”,又成雌雄阴阳的麒麟,最后才形成以“虚、危”组成的龟象和以螣蛇星官共同组成的“玄武”。
(公元前5世纪战国曾侯乙墓漆箱上的“青龙”“白虎”)
“二十八宿”,是古人根据从地面观测到的太阳运行轨迹,即“黄道”,并结合“赤道”,所选定的附近作为观测参照物的恒星群。
后来,“二十八宿”被七个一组平分到“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即东西南北四个空区。但实际上,这四个空区,也并非“面积”完全相同。不过,这二十八个恒星群,对于古人观测月亮和太阳的运行规律,作用极其重大,特别是“青龙”和“白虎”。
古人对于“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亦非同等看待,而是更看重“青龙”“白虎”。
这是因为,在距今3000年之前,龙虎二星官,是 “授时”,即确定时间的主要依据。殷商时期,很可能以“秋分”作为岁首,而根据的,就是龙虎二星官的位置。
所以,北京大学的冯时教授认为,甲骨文中的“龙”子,其来源就是“青龙”的星象。
(1-9为甲骨文“龙”字;10-12为“青龙”星象图)
古人很早就在思考世间万物发展变化的内在原因。就中国来说,最朴素的哲学观念,就是《易传》所说的“一阴一阳谓之道”。
“阴阳”,包含着“统一、对立、转化”三个方面。
古人很早,就把观测到的“青龙”,最早称为“苍龙”星象,与“阴阳”结合在了一起——“龙”升为阳,“龙”降为阴;在天为阳,在渊为阴;在东为阳,在西为阴;春分为阳,秋分为阴,等等。
因此,“龙”就兼具阴阳二性。就此,“龙”星,在天为星神,在地则为社神。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云:“共工氏有子曰句龙,为后土。……后土为社,自夏以上祀之。”
这段话,可以作为以上分析之证。陶寺遗址中发现的社神图像,其形如句龙之状,口中衔社树符号,身有鳞纹。
这是后来“龙”星,与王权结合的渊源。
也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从“观象授时”,向自然崇拜,然后进一步向星占发展的根源。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被作为“四象”、“四神” 或者“四灵”,在汉代最为实兴。
汉代博局纹镜铭文曰:“刻治六博中兼方,左龙右虎游四旁。朱雀玄武顺阴阳,八子九孙治中央。常葆父母利兄弟,应随四时合五行。”
“博局”,是汉代的一种棋类的棋盘,现已不存。据称,六博棋,几乎包含了汉人关于时空、宇宙、神人、亲属等各方面的认知。
《史记.天官书》,详细讲述了“苍龙”“朱雀”“白虎”“玄武”的星宿和星象,既有丰富的天文知识,又有根据“分野观”与帝王政治的联系;既有“观象授时”的道理,又有占星及阴阳观的表述。
太史公所讲太长,恕不赘引。有兴趣,可以去看看,这应该是西汉最权威的关于“四象”、“四神” 或者“四灵”的论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