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吴三桂为何不攻入越南自立为帝?
2020-09-06 03:30:50 历史 历史网 °c 繁体
A + A -清初的吴三桂在被清王朝封为平西王后,势力很大,可以说在他的封地平西王府的云南,一手遮天,连清朝委派此地的官员也必须要通过吴三桂的同意才可以,不然就算来了,吴三桂也有办法把你赶走。这也成为了日后对付吴三桂的一个理由。吴三桂后来选择反清复明,而不选择去攻入越南,主要是越南和中国情况不同,当时的越南地方很小,面积连云南都不如,不值得吴三桂这么做。下面我从几个方面来谈谈:
吴三桂画像
越南的情况当时的越南本地已经有了统治的政府了,当时统治越南的黎朝,名义上统一全国,但越南继续分裂,北部由郑氏家族控制,南部则由阮氏家族控制,两大家族不断发生战争,为了争夺王国的真正统治权。而名义上的共主—后黎朝皇帝则完全是傀儡,处于郑氏控制之下。所以。吴三桂如果要攻打越南的话还要先镇压越南本地两股的军事力量,这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才可以,而且即使你占领了越南,还要面临着当地人的反抗。越南毕竟和中国差距太大了,如语言、风俗习惯、气候等等都不同,所以对于吴三桂来说是不值得的。
三藩叛乱图
并且当时的越南地处热带地区,经常面临有台风暴雨的袭击,当时的气候潮湿炎热,很容易诱发疾病,很多地区都属于未开发的地区,没有什么人,也没有道路。所以面对这样的情况,吴三桂是不会考虑进攻越南的,因为太得不偿失了,不值得为了这么一小块的地方大费周折,还要搭上许多将士的性命。况且偏安一隅当个土皇帝,并不是吴三桂的志向,他在云南当平西王比当这个越南皇帝好太多了,真的是不值得他这么做。
康熙皇帝剧照
吴三桂的打算在清朝进入康熙统治时期,吴三桂已经从种种情况发现了朝廷要对付自己的迹象。他本人也早有反清的打算,所以在他当平西王的期间积极在当地招兵买马,扩张自己的军队,对于朝廷的旨意很多都不当回事,依然我行我素,可以说在云贵一带真的是权势滔天,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最后他的目标就是想推翻清朝自己做皇帝。
清军和三藩战斗地图
清廷真正开始对付吴三桂是在康熙十二年(1673年)春。当时镇守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疏请归老辽东,康熙皇帝遂乘势作出了令其移藩的决定。而后,又对镇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的撤藩要求也依例照准。在当时的形势的逼迫下,吴三桂也不得不假装上书朝廷,请求撤藩,实则希望朝廷能够慰留他不撤藩。可是对于吴三桂的真正想法,康熙皇帝是非常清楚的。他认为,吴三桂和朝廷对立已久,“撤亦反,不撤亦反。不若及今先发,犹可制也”。同时力排众议,毅然决定允其撤藩,还派出专使到云南传达圣旨,雷厉风行地布置一系列撤藩事宜。同年十一月,吴三桂诛杀云南巡抚朱国治,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提出“兴明讨虏”,起兵反清。
吴三桂铸造的铜钱
一开始的时候,吴三桂提出的“兴明讨虏”的口号还很吸引人的,很多明朝的遗老和地方势力都纷纷起来参加吴三桂的军队一起反清,可以说是气若破竹,一路攻城略地占领了很多地方,其他二个藩王也纷纷的起兵反清,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吴三桂真正的面目开始暴露出来,他是想自己做皇帝而不是重新建立明朝。这样的情况使得很多明朝的遗老们开始退出,转而不再帮助吴三桂。
平叛的清军剧照
康熙十三年(1674年)十一月初五,吴三桂在攻克湖南衡阳后称帝国号“大周”,册妻张氏为皇后,孙吴世璠为皇太孙,加封文武,百官颁制新历,铸“昭武通宝”等新朝钱币。时间到了康熙十七年(1678年),当时衡州酷热,吴三桂加之心情不舒,焦虑过重,肝火过盛,便突然得了“中风噎嗝”的病症,随后又添了“下痢”病症,太医百般调治,终不见效。吴三桂便授意心腹大臣,迎接皇孙吴世璠来衡州继位,托付后事。八月十八日深夜,吴三桂在都城衡州(今衡阳)皇宫驾崩,时年六十七岁,只做了五个多月的皇帝。在吴三桂死后战事开始有利于清廷,三藩的叛乱越来越不得人心,最终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底,清军攻克昆明,吴世璠被逼自杀,剩余众人全部投降,自此三藩之乱才宣告平定。
综上所述,吴三桂不打越南,而起兵反清,最主要就是越南太小,文化差异巨大,攻打费钱费力不值得,他真正想的是自己打下中原做皇帝,但是最终还是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