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随心看

历史趣闻杂谈 揭秘红楼梦 中国历史 抗战历史 经典故事 历史战争 英文历史 历史纪录片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正文

秦灭六国,为什么反秦都要以楚国为旗帜或口号天下就会从响应呢?

2020-09-17 19:40:14 历史 互联网 °c 繁体
A +  A -

还不知道:楚国历史读者们,下面历史随心看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分析,接着往下看吧~

首先,要搞清楚天下反秦,到底在反对什么?其次,还要搞清楚,楚国在这里面代表什么?毕竟从古至今,这种所谓的反对都是从诛心开始的,而要诛心,首先得掌握舆论导向。这两个问题搞清楚了之后,题主的问题就解决了。

一、天下反秦,反的是中央集权的君主制;天下试图恢复的是周朝的分封制

商鞅的确是一代奇才,通过他的变法,将秦国变成了一个战争机器。要成为战争机器,就必须要具备一个核心条件: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秦孝公时代,商鞅通过极为严密细致的变法,将贵族林立、一盘散沙的老秦人,变成了围绕在国君周围,指哪打哪的强大国家。在变法过程中,秦国从老秦人的秦国,变成了赢氏一家的秦国。

秦灭六国,为什么反秦都要以楚国为旗帜或口号天下就会从响应呢?

对这一点体会最深的是秦惠文王赢驷。赢驷在不懂事的时候,抵触商鞅的新法,导致自己被秦孝公流放在外。那时候,赢驷对商鞅十分愤恨。等到赢驷懂事,乃至于登基之后,他感受到了商鞅变法对于国君的巨大好处。而此时,孝公已死,以老甘龙为首的秦国旧贵族试图杀掉商鞅,将秦国恢复到变法前的状态,即与六国一样的贵族分封制度。

但他们小看了赢驷。获得了商鞅变法巨大好处的赢驷,内心早已坚定要将商君之法作为国策贯彻到底。但彼时,赢驷刚刚登基,地位尚且不牢固。为了稳住秦国旧贵族,他杀了商鞅。但商君之法仍然在秦国执行,等到赢驷地位稳固之后,他顺便也解决了秦国旧贵族,独掌秦国乾坤。

商君之法对任何一个君主来说,都有无法阻挡的魔力。他的精髓之处在于,将一国变为一家一姓,将一家一姓变为一个人,而这个人就是国君。这种状态下的国家,没有杂音和阻力,其组织动员能力空间绝后。国君的意志就是国家的意志,这样的国家,自然就战无不胜。但是,这种制度这对于已经推行了800年的分封来说,不啻为一种异端学说。所以,当时六国称大秦为“暴秦”。本质上,在大秦,国家和贵族都是国君的附庸;而六国中,国君和贵族通过分封制度维持着共治的局面。

这就能解释为什么秦始皇在读到韩非子著作之时,那么的欣喜若狂。因为,他就是新时代的“商鞅”。当然,李斯也是同一类人。自秦孝公(公元前381年)到秦始皇统一(公元前221年)的160年的时间内,秦国和六国就像是两种不同世界的国家,他们的国家制度、组织形式、治理体制都不同。

这大概就是六国要反对秦国的主要原因,大周的分封800年了,早已被视为天道正统。而大秦的中央集权造就的战争机器让天下胆寒又排斥。天下或者六国期待美好的分封时代,那是一种和谐的田园牧歌,而暴秦的那种体制让贵族没有权力,让平民成为机器。

二、楚国代表的是分封制度对于中央集权制度最后的反抗和胜利的希望

战国末年,七雄之中,中原的三晋之地,赵魏韩早就被秦国磨损得没有脾气。他们躺在百战之地的中原,瑟瑟发抖。而在秦王于公元前225年发动第一次灭楚之战的时候,三晋已经灭亡。而燕国一直龟缩在北方,只剩下一口气。当时,阻碍秦国一统天下的只有楚国。为什么没有齐国?因为齐国被燕国差点灭国之后,就如同一只斗败的公鸡,在东边垂头丧气,再也不复当年齐桓公之势。

史书上看来,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很顺利,至少没有遇到极为难搞的对手。这其中,比较难搞的只有楚国。以下秦灭楚的一段历史,知道的人可能很多:

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於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於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谢曰:“老臣罢病悖乱,唯大王更择贤将。”始皇谢曰:“已矣,将军勿复言!”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为听将军计耳。”於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

一开始,秦王让李信将20万兵力攻打楚国,结果一败涂地,被楚国追着打了三天三夜。秦王听到李信兵败的消息,不顾王者礼仪,连忙跑到乡下请王翦出山。秦王为表达情况危急,说了“荆兵日进而西”的字眼。

这说明,当时楚国不光反扑了秦国,而且一路西进,快要打到秦国本土了。如果不是这样,秦王不至于不顾自己身份,主动去向王翦认错。要知道,王翦代表是的是秦国关中集团的利益。而秦王要树立自己的权威,必然要在合理的范围内,不断削减关中集团利益的。这一点,不光从秦王任用李信等年轻武将能看出,还能从秦王任用李斯等职业文官官僚集团可以看出,还能从让蒙氏到长城戍边,远离朝堂等行为中看出。

秦王主动向王翦认错并请他带兵60万出山伐楚。这就必然意味着,当时楚国的确开始威胁到秦国本土了。这种情势,逼着秦王不得不暂时向关中集团妥协。而这一点,王翦也很清楚。所以,在他带兵出征之后,屡次向秦王请赏,无非是为了打消秦王对自己和关中集团的担心和忧虑。

秦灭六国,为什么反秦都要以楚国为旗帜或口号天下就会从响应呢?

在楚国乘胜追击秦国的时候,那时的天下一定欢欣鼓舞。已经灭国的三晋也蠢蠢欲动,北方的燕国太子丹也会松一口气。但人心终究无法反抗规律,秦国的可怕之处在于,他的组织动员能力超强,可以迅速组织兵力,扭转局势。于是,楚国,还有天下人,在大秦的铁蹄之下,发出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不甘怒吼。

楚国以及其代表的大周分封体制,在秦灭六国的过程中,给了秦国重重的一击。这一击给了六国以及天下人希望。但希望来得快,去得也快。中央集权下的秦国,以其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将楚国带给天下人的希望浇灭了。

秦始皇死后,天下又开始蠢蠢欲动。为了回到分封制度下的田园牧歌,天下人要反抗暴秦。他们需要一个榜样和旗帜。首先他们想到的就是曾经带给天下希望的楚国。更进一步,他们也想到了那一战中的大楚战神项燕。为了双管齐下,他们也想到的更加温和的公子扶苏。总之,核心就是反抗中央集权,恢复分封体制。旗帜可以是楚国,也可以是秦国的温和派。

秦灭六国,为什么反秦都要以楚国为旗帜或口号天下就会从响应呢?

后面,大楚战神项燕的后代项羽,圆了天下人的梦想。六国复辟,他自号西楚霸王。但天下胜利么?并没有,分封虽得人心,但不符合天道,因为中央集权代表的是更先进的生产力。于是,天道选择的了中庸的刘邦,开始在中央集权之内,并行分封。多年后,他的子孙,汉武大帝,终于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对应起来了:分封消亡,郡县崛起。秦始皇没有做完的事,在汉武大帝手中完成。

  选择打赏方式
微信赞助

打赏

支付宝赞助

打赏

标签:楚国

精选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