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铁帽子王有哪些特权?好使吗?
2020-09-21 17:00:13 历史 互联网 °c 繁体
A + A -今天历史随心看小编给大家带来清朝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终清一代近300年,一共只有12位“铁帽子王”,其特权也是非一般爵位可比。
清王朝建立之初,便建立了一套别具特色专属于皇族的爵位制度,从等级上来看,皇爵共有十二等,分别是:
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和奉恩将军。
名称上之所以怪怪的,是因为这些爵位的制定是在承袭明朝汉制爵位的基础上加入了满清特色,属于满汉文化交融的产物。
而比名字更具特色的是,如果没有特别指出,就算是和硕亲王,在传给儿孙时也要降级,每传一代便要降一级。
这是因为清王朝看到了明王朝的皇爵制度中亲王爵位不降造成的弊端,到了明末,各代产生的亲王爵位遍地都是,为了养这些人,国家要付出巨大的财政支出。所以为了不重蹈覆辙,清朝便制度了这么一个“全民降爵”的招数。
但这也有点残酷了,皇帝再喜爱的儿孙,只要他做不了下一代国君,经历了几个世代,后代岂不是只能时最低爵位了呢?
其实不然,根据爵位最初起点的高低,降到一定程度后就不用降了,以该爵位继续传给子孙。具体说来,和硕亲王爵一直递降到奉恩镇国公就不会降了;多罗郡王则降到奉恩辅国公;多罗贝勒降爵到不入八分镇国公;固山贝子降至不入八分辅国公;奉恩镇国公降至镇国将军;奉恩辅国公降至辅国将军。
而且根据每一代人在当朝中的贡献,当代的皇帝是有权利免降他的爵位的,这其实也是一种激励,想要保留住封爵,就继续一代一代的好好干。
当然,我们今天说的“铁帽子王”便是跳出这套降爵制度的例外。在建国的过程中,以及在各朝各代为稳固江山做出卓越贡献的皇族,会被封为世袭罔替的永久封爵,也就是“铁帽子王”。
铁帽子王在建国时期共产生了八位,即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庄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顺承郡王勒克德浑。
可以看出,清初八大铁帽子王并非都是亲王,但却拥有普通亲王所没有的特权:世袭罔替。
除了建国时期的这几位铁帽子,还有四位铁帽子王在清王朝的中后期产生,他们是怡亲王胤祥,也就是《雍正王朝》等出镜率极高的号称“侠王”的十三爷,他在辅佐四哥雍正皇帝时功勋卓著,被破格封为铁帽子王。
之后到了清末,还产生了三位铁帽子王,即恭亲王奕訢,俗称“鬼子六”,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醇亲王奕譞,光绪帝的生父,清朝海军主要奠基人;庆亲王奕劻,被戏称为“皇族内阁”的首任内阁总理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