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十分欣赏的明朝虎将,曹文诏将军,为何阴沟里翻船?
2020-10-07 17:31:22 历史 历史网 °c 繁体
A + A -嗨我们有见面了,今天历史随心看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明朝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明朝末年的名将,曹文诏是山西大同人,此人英勇异常,他深得崇祯皇帝的赞赏。
清朝时期,作为忠勇的“明季良将”,也确实得到清朝君臣的欣赏和追谥。
在清朝乾隆年间,追谥他为“忠果”,清朝名臣张廷玉认为曹文诏是骁猛之将,所向摧败,可称的上“万人敌”。
乾隆帝也比较欣赏曹文诏,认为他“秉资骁猛,练习戎行,慷慨出师,勇烈并懋。”
那么,这样一个骁勇善战的人,为什么会在阴沟里翻船?我可以从这么几个方面分析曹文诏战死沙场的原因。
其一、明朝兵力不足,起义军进入鼎盛期,曹文诏有孤军深入的战术失误闯王高迎祥、张献忠率领的各路农民军攻打凤翔,向汧阳、陇州发展势力,很多农民军都奔向静宁、秦安、清水等地,其兵力将近有20万人。
洪承畴因为曹文诏、张全昌、张外嘉的兵力加在一起也不足6000人,与农民军相比较,力量悬殊太大,他就向朝廷告急,却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六月,明军在乱马川同农民军相遇。前锋中军刘弘烈被抓获,不久副将艾万年、柳国镇又战死。
曹文诏听说后,立即赶到洪承畴那里请求进军作战。
洪承畴兴奋地说:“不是你曹将军,实在没人敢于消灭这股贼兵了。但我的主力已分派出去,没法派出接应你的部队。曹将军出发以后,不要冒进,我会从泾阳赶到淳化,来做你的坚强后盾。”
曹文诏于是率领3000人,从宁州进军,不久就在镇宁的湫头镇,与蜂拥而至的“贼兵”相遇。
其二、曹文诏名气太大,树敌太多,农民军对其又狠又怕,知道曹文诏身边只有几千人马,而且周围又没有援军,于是就有了“包饺子”的企图曹文诏名气太大,树敌太多,农民军对其又狠又怕。明朝御史张宸极,曾经上书崇祯皇帝说:“很多贼寇都是从陕西来的。陕西将领曹文诏平常就有威名”。
他还说当地的百姓,为他编歌谣,非常称赞他,很多人都说:“军中有一曹,西贼闻之心胆摇。”
可以说曹文诏确实是非常英勇善战,在当时知名度也是很高。
崇祯皇帝因为曹文诏立功最多,曾经命令他所经过的地区,要多积攒粮草,以便犒劳他率领的兵马,并且敕令曹文诏,尽快镇压农民军。
其实,曹文诏已经是崇祯皇帝手里的一张王牌,也是明朝的“救火队”,哪里有起义军,朝廷都会想到用曹文诏去对付他们。
农民军知道曹文诏身边只有几千人马,而且周围又没有援军,于是就有了“包饺子”的企图曹文诏的队伍,遭遇大批农民军的时候,他们的真实身份,开始还没有暴露。
也就是说,“贼寇”并不知道是曹文诏的军队,曹文诏有一名小兵,被俘后捆绑得心急了,不经意间,大声呼救说:“将军快来救我!”
正好农民军中间的有一个叛兵,他认识曹文诏,就指点给农民军说:“那就是曹总兵。”
农民军知道是一条大鱼,高兴得不得了,本来随便战斗一下就算了,这会子,他们想“包饺子”,于是就加紧包围圈。
“贼兵”埋伏下的数万精锐骑兵,突然出来包围了他们,箭簇就像暴雨般密集。
曹文诏左右拼杀,瞬间就有几十名“贼兵”,死在他的手里,辗转死战了好几里路。
最后可能已经体力耗尽,又不想被俘虏,不得已拔刀自杀而死。此役,他的各级军官也死亡了二十多人。
说白了,曹文诏的着3000精锐就明军的种子部队,是明军精锐的精锐,王牌中的王牌。
洪承畴受到战报后,顿时捶胸痛哭,崇祯皇帝朱由检也为他痛心不已,立马追赠他为太子太保、左都督,赐予祭葬之恤典,还让曹文诏的子孙世袭指挥佥事之职。
崇祯皇帝还命令当地官员,为他立了功德庙,每年春秋两季都要派人祭奠。
曹文诏的忠诚、勇武,真的是明朝将领中不可多得的,他因此被称为明末良将中的第一人。据说他的死,在农民军中,居然相互庆贺了很长时间。
总而言之,明朝兵力不足,起义军进入鼎盛期,曹文诏有孤军深入的战术失误。
再则,曹文诏名气也太大,树敌太多,农民军对其又狠又怕,知道曹文诏身边只有几千人马,而且周围又没有援军,于是就有了“包饺子”的企图。
所以,这样一个骁勇善战的人,也会在阴沟里翻船,曹文诏最终因此而战死沙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