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帝在位期间实施了哪些惠农措施?
2020-05-19 07:45:54 历史 猎历史 °c 繁体
A + A -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乾隆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乾隆是出生于和平时代的天子,但是有一点却和朱元璋十分相似,那就是对平民百姓十分仁慈;在乾隆执政期间,他非常重视农民,对于赈灾更是不遗余力。一个太平天子为何如此关心农民的利益呢?
乾隆熟读历史,他深知“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明朝万历年间加派三饷,每年从农民身上多搜刮一千多万两白银,动摇了大明帝国的根基,这个血淋淋的教训告诉清朝的统治者:饥饿的农民足以颠覆整个王朝。
明不是亡于崇祯,而是亡于万历。乾隆从中明白了只有温饱的农民才是皇权最坚定的支持者,才能使江山万代传承,乾隆必须减轻对农民的剥削,使绝大多数老百姓有饭吃。
乾隆一直鼓励农民开垦荒地不遗余力,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
乾隆朝:赈灾为国家第一要务
乾隆执政几十年一直坚持一个原则:“督抚官员失职能从轻处理,唯独在赈灾、有灾不报这事上,从重处置。
乾隆元年,甘肃巡抚许容就因为隐瞒灾情,而被罢官。乾隆七年,两江总督那苏图也因汇报灾情不实,而受到皇帝的严厉申饬。
乾隆26年,山东德州发生大水,大雨不停,导致许多民居被淹,百姓无处安身,而此时德州的最高长官颜希深去省城办事了,城中无人主事,下面当差的不敢私自开仓放粮赈灾。
此时颜希深的母亲站出来说道:”这是什么时候了,还要拘泥于这些制度,再不放粮赈灾,百姓都会饿死。你们只管放粮,日后朝廷追究起来,这罪名由我儿子承担,如果补赔粮食,我变卖家产,也会补齐,不会让你们受到一丝牵连。
在老太太的力争下,仓库管理人员终于打开了粮仓,数十万饥民得以全活。消息传到省府,山东巡抚非常震惊。他们以擅动仓谷,蔑视国家体制为由举报。
乾隆知道此事后,非常愤怒:“有这样的贤良母亲和好官,为国为民,权宜通变,巡抚不但不举荐,还要弹劾,怎么能鼓励那些为国考虑者!”
于是乾隆下旨,这些粮食准许作为正常开销,不用补赔,并且还赐给颜希深的母亲三品封诰。颜希深也因此仕途通畅,一路飞黄腾达,很快高升到督抚之高位。
乾隆的惠农政策
乾隆登基后做了一个重大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免除拖欠多年的农业税,凡雍正三年以前所欠的农业税全部免交。仅仅过了 20天,乾隆再次下旨,雍正十二年以前所有未交的农业税,一律免除。
这一措施使得大清朝的贫困农民们摆脱了多年欠税的沉重负担。在这个以农业税为主的社会,这是一个影响巨大的决定。
而且在之后的60年统治中,在乾隆11年,35年,42年,55年,嘉庆元年,先后5次免除农业税,根据《清代国家与社会》统计:乾隆所减免的农业税总数为 2亿两白银,折合人民币304亿元人,乾隆也因此成了中国历史上减免农业税最多的帝王。
乾隆继位后,在《大清律例》中增加了新的一条:“各省官员不得再重新丈量农民土地,也不得强令农民向官府汇报自己开垦的荒地。”
这其实就是变相为农民创收啊,因为开垦的荒地都属于农民自己,也不用交税,在乾隆的鼓励下,全国耕地已经超过了十亿亩,但是国家税收始终只按七亿多亩征收。
1735年12月,刚继位的乾隆,下达了“劝减佃租”的谕旨。
他在谕中讲道:“我减免农业税,地主所得到的好处居多,那些无业的贫民,租种别人土地,终岁勤劳,但是却得不到我的恩泽,还是要按原来的比例交纳地租。这无疑不合适。如果这些受朕恩惠的地主,把所受的恩惠让一半给佃户,那就最好了。”
除了免税救灾、鼓励垦荒等措施之外,乾隆还兴修水利工程,推广红薯、玉米等高产作物。
乾隆执政中前期,政律清明,黄河、淮河、永定河、浙江海塘得到了空前有效的治理,各省主要河道也都得到了疏浚,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同时、对发展农业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18世纪,出现了红薯、玉米,乾隆抓住这两种经济作物大力推广,鼓励人们研究红薯的种植方法。在山东、河南推广红薯种植技术的陈世元因此得到了国子监学正的封号,地方官陆耀因为编写《甘薯录》而被晋升为湖南巡抚。
在乾隆的支持下,四川、湖北、陕西、安徽等省大面积种植玉米和红薯,解决了贫困农民的基本口粮问题。
在乾隆的统治下,中国的人口实现了爆发式增长,乾隆6年全国人口总数为14341万人,到乾隆60年,人口增至 29696万,仅50年人口总量翻了一倍。这一切和乾隆对农民的重视,以及有效的惠农政策是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