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随心看

历史趣闻杂谈 揭秘红楼梦 中国历史 抗战历史 经典故事 历史战争 英文历史 历史纪录片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正文

越国消灭吴国后,范蠡认为勾践这个人长颈尖嘴

2020-11-11 16:16:45 历史 互联网 °c 繁体
A +  A -

越国消灭吴国后,范蠡认为勾践这个人长颈尖嘴,只可以与他共患难,不可以与他共安乐,便带着自己的家人和部属从水路离开越国,来到齐国

他留给越国大夫文种一封信,这封信中写道:“飞鸟射尽,良弓收藏,狡兔死绝,走狗烹杀。

你可以离去了!” 苏子说:范蠡只知道观看勾践的面相罢了,以我来观看范蠡,他的嘴也像鸟嘴那样尖。

贪财的人,都是天下卑贱的士人,以范蠡的贤明,难道也是聚敛财货的人吗?为什么要到海滨去耕种,而且父子还竭力劳作,以经营千金,屡次用完又再积存,这究竟是为什么呢?难道不是才能有余而道德不足,所以才功成身退,而心始终不能自我放达的人吗?假使勾践大度,能够始终重用范蠡,范蠡也不是那种能够清净无为地老死在越国的人,所以说“范蠡也是嘴尖如鸟嘴。

”鲁仲连击退秦军后,平原君打算封赏他,并以千金为他祝寿。

鲁仲连笑着说:“天下士人所珍重的,是为人排难解纷后不打算有所获益的。

假如有所获益,那是商贾的事,我鲁仲连不甘心这样做。

”于是离开了赵国,再没有出现,并且隐居于海上,说:“假如要我因为富贵而屈从别人,那我宁愿贫贱、被世人遗忘,也要跟从自己的志向办事!”假如范蠡离开越国也像鲁仲连离开赵国那样,那么他就接近于圣人了。

唉!自春秋以来,知进退的人没有几个能像范蠡那样全身而退的,但范蠡在这方面还有不足的地方。

伍子胥、文种、范蠡都是杰出的人物,而扬雄只是一个孤陋寡闻的小人,想以他浅薄的知识挑剔这三位人物:认为三次劝谏后不离去、鞭打楚王的尸体、霸占楚国宫室的行径是伍子胥的罪过,又认为不尽力劝谏勾践而退隐会稽是文种、范蠡的过失。

扬雄听说古人有三次进谏不获接纳便离去的说法,便想用这点来衡量天下的士人,这难道不会太鄙陋吗?三次进谏后不获采纳便离去,指的是与国君交情浅的人,像宫之奇、泄冶便可以这样做,而像伍子胥这样身为吴国宗室的臣子,与吴国共存亡,他离开后能去哪里呢?百次进谏后君王都不接纳,接着以死进谏也可以。

孔子离开鲁国,曾进谏一次,又何须等到三谏后才离去?父亲没有罪而被诛杀,儿子替父亲报仇,这是礼。

仇人还活着的便要想办法杀死他,死了便鞭打他的尸体以发泄内心的悲愤与痛楚,这是别无选择的事情。

所以以往的君子都为伍子胥的事感到哀痛而宽恕他,而扬雄难道不是别人的儿子吗?至于霸占楚国的宫室,是吴王阖闾和群臣的过错,并非伍子胥的本意。

勾践被吴军围困于会稽,才能重用文种和范蠡两个臣子,如果他们都是先与吴军作战后再极力进谏至死,那么扬雄又会以伍子胥的罪名强加于他们两人身上了。

这都是如孩童般的浅薄意见,没有值得讨论的地方。

我只是不忍看见三位人物遭到诬陷,才替他们说话。

@新锐历史 这则故事改编自北宋苏东坡的手稿《东坡志林》一书,在此篇文里,苏东坡评论了历史上的三个有名的重臣——伍子胥、文种、范蠡。

在这里,苏东坡对他们有所否定,但更多的还是肯定,这种辩证的看法是针对扬雄给这三个人编排的罪名而发表的。

唯指责范蠡名遂身退后而从事货殖,暴露出苏东坡轻商贾的思想,这一点反不如司马迁的思想开放。

#华山论剑英雄汇#历史随心看,分享好看有趣历史

  选择打赏方式
微信赞助

打赏

支付宝赞助

打赏

标签:越国

精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