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成王已经立长子商臣为太子,随后又想改立他人
2020-11-11 16:34:01 历史 历史 189°c
A + A -楚成王已经立长子商臣为太子,随后又想改立他人。
商臣听说之后,难分真假,于是求教他的老师潘崇。
潘崇说:“可以通过宴请大王的妹妹江芈,但要在言语上故意折辱于她。
”商臣说:“为何要得罪父王身边红人呢?”潘崇说:“为师自有安排,听我的就是。
”江芈是楚成王的妹妹,千金之躯,但是性情暴躁,众人见了她都是毕恭毕敬,惟恐有所闪失。
《智囊》记载,商臣听从了师傅的意见,盛情邀请江芈赴宴,并在宴会上当着王公大臣的面大肆羞辱她。
江芈果真发怒了,厉声呵斥:“你这个只配供人使役的下贱东西,难怪大王想废掉你而立公子职为太子啊!”潘崇听了之后,对商臣说:“看来,大王想要改立这件事是真的了。
”于是商臣联合潘崇发动了一场宫廷政变,顺势夺取了王位。
这个故事就记载《智囊》中。
原来,潘崇知道江芈与楚成王关系亲密,必定知道废立之事,他抓住了江芈性格易冲动的特点,故意激怒于她,试探出了事情的真相,堪称运用“激将法”的典型案例。
激将法,通常是从反面刺激对方以达到正面激励的效果,从而接受建议的方法。
俗话说:“劝将不如激将”。
有时由于种种原因,有的人正面鼓动难以奏效,就不妨有意识地运用反面刺激方法,直接贬抑对方,以激起正面心理冲动,不自觉地接受说明。
同样的道理《智囊》中还有这样的一个故事:阳山君在卫国当丞相,他听说卫国国君怀疑自己,就装着批评卫国国君所宠爱的樛竖,从樛竖的反映中他摸清楚了卫国国君对自己的态度,从而从容应变,化险为夷。
他用的方法与上面潘崇相同。
从上面《智囊》中的两个故事,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启示:在日常生活中,人的行为不仅受理智的支配,也同样受感情的驱使,激将就是要用话使别人放弃理智,凭一时的感情冲动去行事。
所以,激将最适合在那些经验较少,容易感情用事的对象身上使用。
同样,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运用激将法取得成功的例子很多。
利用学生自尊心和逆反心理积极的一面,从相反的角度、以“刺激”的方式对学生寄予良好的期望,以激起其“不服气”情绪,使其产生一种奋发进取的“内驱力”,将自己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从而收到不同寻常的教育效果。
运用激将法能否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主要取决于“刺激”中暗含的期望目标是否适宜以及对“激将”方式和时机的把握是否恰当。
《智囊》是“明代鬼才”冯梦龙所著的上起先秦,下迄明代的“智慧锦囊”,被誉为“中国古代智慧宝石”,是一部帮助人们排忧解难和克敌制胜的处世奇书。
曾国藩对此书颇为推崇,曾谆谆告诫诸位弟弟:“此书务读三遍。
”杜月笙也对《智囊》爱不释手,他识字不多,让别人读给他听,感慨道:“读懂此书,才算读透了社会。
”这套《智囊》共计6册,编排严谨,并配以精美的插图,喜欢的朋友不妨来一套,正版又好看!#11.11全民网购行为大赏#智囊全集(全6册)历史随心看,分享好看有趣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