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随心看

历史趣闻杂谈 揭秘红楼梦 中国历史 抗战历史 经典故事 历史战争 英文历史 历史纪录片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正文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

2020-12-01 10:51:04 历史 历史网 °c 繁体
A +  A -

其实从北魏六镇叛变,就知道为什么要进行汉化改革。

北魏是游牧民族鲜卑人建立国家,最初还是奴隶制度,以部落为单位。

这些部落的鲜卑人一般不从事具体的劳动生产,而是职业军人,只是负责打仗。

就像战国时代的日本武士一样,他们是特殊阶层,崇尚武力,地位崇高,享有特权。

但这些人严格来说,根本就是世袭军阀,又以血统为单位,对于国家有着极大的危害。

而六镇叛变就是很好的例子,人家部落拥兵自重,说叛乱就叛乱。最终,北魏调动军马又联合柔然,花费巨大精力才打垮他们,招降了20万人。

但这20万人随后又和北方汉人灾民合伙叛乱,发展到几十万之众,引起整个北方连锁叛乱,每一个省都有叛乱。

北魏大将尔朱荣调动四路大军36万人,反复围剿才消灭叛乱,但北魏元气大伤。

同时尔朱荣掌握了国家大部分兵权,随后干脆篡位杀死胡太后。

而孝文帝汉化的重要环节,就是重文轻武,以文官来管理国家,避免以往鲜卑部落拥兵自重的叛乱。

另外,以往鲜卑人的制度有些颇为可笑部分。

比如,最初官俸制度沿用“掠夺制”,官员俸禄乃从战争中掠夺他人财物。

所以北魏必须不断作战,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随着战争减少,官员的收入巨减,开始闹事和贪污,搞得国家管理制度乌烟瘴气。

孝文帝仿效汉人的班禄制,官员每季定时发薪,才缓解了这个问题。

北魏以往是抢田制度,也就是部落为单位强占中原的土地,抢的多算你有本事。而这些部落的鲜卑人多不种地,将土地租给汉人和其他民族,依靠收租为生。而底层农民等于受到国家和贵族双重剥削,叫苦不迭。

同时,一些部落将大量土地用来放牧,导致很多农民没有田地,陷入绝境。

孝文帝采用均田制,按照人口直接授给田地,平均土地和牲畜,使平民百姓安居乐业。

部落制度曾经是奴隶制度,部落贵族都有不少奴隶,和主动归附为奴以免除税收的农民。

由此北魏财政困难,收不上税。

孝文帝使用了“三长制”,也就是户籍制度和保甲制度。这就废除了以往的贵族奴隶制度,便于国家收税。

其实说来说去,孝文帝迁都洛阳的改革,改鲜卑姓为汉姓,自己也改姓“元”,就造就了北魏后来的强大。

  选择打赏方式
微信赞助

打赏

支付宝赞助

打赏

标签:孝文帝

精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