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随心看

历史趣闻杂谈 揭秘红楼梦 中国历史 抗战历史 经典故事 历史战争 英文历史 历史纪录片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正文

杨永泰有多厉害?杨永泰才华

2020-12-28 16:37:14 历史 历史网 °c 繁体
A +  A -

诸葛亮被誉为“天下奇才”,杨永泰也被誉为“天下奇才”。但是,诸葛亮这个“天下奇才”却能将同为“天下奇才”的司马懿压着打,而这方面的杨永泰则是远远和有军事家之称的诸葛亮没法相提并论。

同时,诸葛亮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杨永泰却因卷入国民党的派系内斗而亡,这一点也是没法与诸葛亮相比的。

其实,杨永泰的才华更多的体现在政治谋略上,而在军事上并无建树。所以,用“当代诸葛”来比喻杨永泰的才华并不准确,或许用“当代郭嘉”来比喻更加贴切,而他也更加适合“当代郭嘉”这个角色。

因为,杨永泰为蒋介石的“出谋划策”,几乎“无有不胜”。如:平定“诸侯”、逼走“共党”等。

所以,杨永泰的才华主要体现在政治谋略,这才被蒋介石视为“首席智囊”。那么,他在扮演“首席智囊”这个角色中究竟有哪些才华出众的表现呢?

上海隐居,以一篇“削藩策”赢得蒋介石礼聘“出山”

杨永泰,字畅卿,广东茂名高州大井镇大坡村人。

1920年10月27日,时任广东省省长的杨永泰,在桂系军阀与陈炯明的斗争中,因支持的桂系大势已去,于是通电辞职,回到上海过上了短暂的隐居生活。

1928年,蒋介石重新上台,任命政学系的黄郛为外交部部长,而黄郛则向蒋介石举荐了同为政学系的杨永泰:“杨永泰先生乃天下奇才,胸罗经纶,足以佐治。凡我所能者,畅卿无不能。畅卿所能者,有时我还不及。国家大计,望公商之。”

同时,同为政学系的淞沪警备司令部熊式辉也极力向蒋介石推举杨永泰。

当时,杨永泰为了引起蒋介石对自己才华的重视,于是针对“各部军阀拥兵自重,威胁中央政府”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应对方案。

正所谓“能发现问题,又能解决问题的才是高手”。因此,当蒋介石看了杨永泰的“削藩策”后,便认定杨永泰就是自己所需要的王佐之才。

随后,蒋介石效仿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亲自前往淞沪警备司令部熊式辉的官邸和杨永泰面谈。一番交谈后,蒋介石便当即任命其为自己的贴身“谋士”。

据杨永泰的好友陶隐菊在《我所知道的张季鸾和杨永泰》中记载,1933年,他去看望杨永泰时,看到杨永泰的行营二楼秘书长室的对面就是蒋委员长的一间办公室。

同时,陶隐菊还得知,在行营内,秘书长杨永泰的名次仅居于委员长之下,还在参谋长之上。这种排列法,在军事机关则是史无前例的。可见,蒋介石对杨永泰有多么的信任和倚重。

削藩四策,为蒋介石统一中国立下首功

对于蒋介石的“知遇之恩”,杨永泰则是“投桃报李”。

面对拥兵自重的冯玉祥、李宗仁、阎锡山等军阀,蒋介石非常的苦恼,虽然也想“削藩”,却又怕牵一发而动全身,引起各部军阀联合。

对此,杨永泰根据各部军阀的特点,将自己的“削藩”策略归结为四大要点,即:经济制裁冯玉祥的第二集团军、政治瓦解阎锡山的第三集团军、军事对付李宗仁的第四集团军、外交解决张学良的东北军。

当时,蒋介石采纳了杨永泰的策略,仅用了3年时间,便将冯玉祥、李宗仁、阎锡山、张学良等军阀正式纳入了自己的管辖范围,从而实现了中国明面上的统一。

七分政治,变军事剿共为政治剿共,逼迫红四方面军长征

1935年5月23日,一直坚持“攘外,必先安内”方针的杨永泰,为了“剿灭中共”,他在四川县政人员训练所发表《我们应该怎样发挥七分政治的力量》的讲话,其核心则是“七分政治,三分军事”,而“七分政治,三分军事”的核心又体现在“管教养卫”四字上。

所谓“管”:是指管理。按照由上至下的方式,将所有的百姓管理起来。如:省政府管督察专员,督察专员管县长,县长管区长,区长管保长,保长管甲长,甲长管户长。 所谓“教”:是指“教化”。通过集中培训的形式,来提高百姓辨别是非的能力,以防被其他势力拉拢。 所谓“养”:是指养育。就是解决百姓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民生问题,以提升百姓的向心力。 所谓“卫”:是指自卫。是说百姓想要安居乐业,就必须要有自卫的能力,其实就是搞全民军事化,以提升百姓的全民战斗力。

同时,杨永泰将“管教养卫”作为“政纲”,与“政制”和“政本”合为一体,构成了一套完整的地方控制系统。

当时,蒋介石对于杨永泰提出的“七分政治,三分军事”的方针非常支持,并任命其为南昌行营秘书长,负责第二厅专营“政治剿共”。因此,杨永泰也被南昌行营上下戏称为“七分厅长”。

同时,蒋介石移营江西,全力“围剿”中央苏区。由于蒋介石准备不够充分,并未取得第四次“围剿”的胜利。

但是,在第五次“围剿”中,蒋介石调集了50万重兵,而“七分政治,三分军事”的方针则发挥出了奇效。国民党利用军队、行政官员、各省党部以及基层党队、各地乡绅等,对红军实施了政治、经济和军事的立体式围剿,仅用了1年多时间,就逼迫中国工农红军向西撤退,最终踏上了长征之路。

卷入派系之争,力挫政敌掌控政局,却落了个喋血扬子江畔的悲惨下场

在杨永泰不断建功之时,国民党的三大党务派的内斗也日渐激烈。

CC系:以党起家,代表人物有陈果夫、陈立夫,主管党政人事、教育等方面,在党政方面势力极大; 黄埔系:出身黄埔军官学校的复兴社人员,控制着三民主义青年团,代表人物有胡宗南、戴笠; 政学系:新兴的政治力量,代表人物有杨永泰、熊式辉、张群。

由于CC系和政学系存在较大的政治利益冲突,摩擦和斗争也就不可避免了。

1932年1月,时任上海特别市市长的张群遭CC系干将潘公展“算计”,被迫辞职;1933年,时任行政院驻北平政务整理委员会委员长的黄郛,遭CC系排挤,被迫辞职。

因此,杨永泰等人决定找准机会对CC系反戈一击,以扩张己方势力。

1934年2月13日,杨永泰拉开了新生活动的序幕,并借助蒋介石支持“七分政治”和“融政于党”的方略,在“剿匪”过程中,大力安插己方人员。如:赣省政府主席熊式辉借此机会兼任党部主任委员;鄂省党部主任委员由政学系骨干张群兼任等。同时,为避免落下任人唯亲的诟病,他又举荐非政学系成员的吴忠信和刘峙接手皖、豫两省党部权力。

自此,杨永泰从CC系手中将豫、赣、皖、鄂四省的党务大权一并夺取。当时,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也只控制了十几个省份,而以杨永泰为首的政学系却控制了四省的势力。

由此可见,杨永泰的政治斗争手段也是非常的高明。

但也因此,杨永泰成为了CC系欲除之而后快的眼中钉。

1935年10月,行政院院长汪精卫遇刺后,杨永泰想爬上其位,以展更大才华,却遭到了CC系的坚决反对。但不久,杨永泰被蒋介石任命为湖北省主席,却又被CC系算计。1936年10月25日,杨永泰从汉口日本领事馆宴会返回时,在江汉关轮渡码头遭到中华青年抗日锄奸团的刺杀身亡。

所以,有人说,“郭嘉”的身份可能更适合杨永泰,因为靠出谋划策来立功,才会展现出他更大的才华,更不会因卷入派系之争而冤死。但他偏偏又扮演了一个靠追求权势来立功的“诸葛亮”角色,而他的才华又赶不上诸葛亮,这才落了个惨烈的结局

  选择打赏方式
微信赞助

打赏

支付宝赞助

打赏

标签:杨永泰

精选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