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随心看

历史趣闻杂谈 揭秘红楼梦 中国历史 抗战历史 经典故事 历史战争 英文历史 历史纪录片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正文

古代一个县有多少公务员

2020-12-28 16:40:42 历史 历史网 °c 繁体
A +  A -

古代的县,一般是指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李斯的提议下推行的“郡县制”中所说的“县”。

但是,无论是古代那个时期的县,其供养官员和衙役的数量,都取决于一个县的大小,也就是取决于一个县的人口基数。

那么,古代县的大小如何划分?

汉朝为:

大县:满万户,一县长官称“令”; 小县:不满万户,一县长官称“长”。

唐朝为例:

唐朝初期:大县,5000户以上;中县,2000户以上;小县:不满2000户。 唐朝中期:大县,6000户以 上;中县,3000户以上;小县,不满3000户。

也就是,一个县的大小,基本都是以一个县户口的多少来划分。但是,各个时期对“县”的大小划分,却各有不同,而官员和衙役的数量自然也就有所不同。

那么,古代一个县需要供养多少官员衙役呢?

虽然,各个时期对县的大小界定各有不同,但一个县供养的官员和衙役的形式却是大同小异的。所以,只需以一个时期为例基本就能说明问题。

以唐朝的万户大县为例:设县令1人、县丞1人、县尉4人(即:前、后、左、右“尉”)、主薄1人、教谕1人,共计:8人,为朝廷俸禄供养的官员。如:县令、丞、尉、主薄、教谕等,秩约为200至500石不等。

不过,一个万户的大县除直接拿朝廷俸禄的8人外,还有约15人的吏,即:衙役、狱吏、仵作(法医)。

同时,还有杂役约6人,即:轿夫2人、门房2人、厨娘1人、丫鬟1人。

此外,到了清朝时,因人口暴涨,每个县至少有数十名“掾吏”和杂役。

可见,人口与一个县的官员和掾吏的人数有着直接的关系。

那么,古代一个县的官员和衙役由多少百姓供养呢?

唐朝时期,为确保户籍和人口的准确性,每三年都要进行一次户籍新造,有点像现在的人口普查。一般,一户人家包括3代,祖父母2人、父母2人、孩子3至10人。

但是,又因长子以外的成年子嗣需要另立门户。所以,一般一户的平均人口为6人。

也就是说,一个万户大县的总人口约有6万人,需供养约30人(包括杂役,羊毛出在羊身上),百姓和县衙人员占比2000:1。

那么,古代一个县的官员衙役人数,与现在一个县的公务员和事业人员编制数相比又有哪些区别呢?

古代和现代一样,同样也有大小县的区别,在我国的2848个县级行政区中,既有200多万人口的大县,也有数万人口、甚至数千人口的小县。不过,多数县的人口都在30至40万左右。。

所以,现代各个县的公务员和事业人员的编制数也是有一定的区别。

根据2008年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财政供养人数有3946万人,其中:政府机关人员1328万、事业单位人员2618万。占总人口数的2.97%,比值为1:34。

古代:百姓供养人数与百姓的比值是1:2000。

现代:财政供养人员与百姓的比值是1:34。

对此,可能有人感到疑惑,为何古代和现代的比值相差这么大?

其实,这并不奇怪。

因为,古代历朝历代基本都实施的是“皇权不下县”,县就是朝廷的最基层行政管理机构,县以下设有“乡”和“里”的基层组织,主要配合县里完成“征收户税”的主要工作。

也就是说,县里的主要工作都需要依靠“乡”和“里”来完成,而这部分人则不需要县里供养,但权力却不小。因此,古代出现的乡绅恶霸也较多。如:《康熙微服私访记》中就有惩治这些“土皇帝”的剧情。

同时,除“征收户税”的主要工作外,教育、司法等工作量并不大,自然也就无需配置多少人了。

但是,现代则不同,无论是教育、司法、社保、税收,还是农林、水电、信息、气象等方面的工作,都需要大量的人来完成。所以,古今是难以相提并论的。

  选择打赏方式
微信赞助

打赏

支付宝赞助

打赏

标签:古代

精选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