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阿城,知道的人并不多,因为他成名太早
2021-01-06 11:17:28 历史 历史网 °c 繁体
A + A -[阿城的小说] 提起作家阿城,知道的人并不多,因为他成名太早,著作也少。
但是在作家圈子里,没一个人不服他,连王朔这样的老油条,能和阿城聊聊天,也高兴坏了。
阿城没写过长篇,中短篇是他的拿手好戏,篇篇都是精品。
读来如行云流水,如沐春风,仿佛不着一力,细看则颇有讲究。
这讲究,只有读过老子的人,才知道妙处。
阿城曾经解释说:好文章不必好句子连着好句子一路下去,要有傻句子笨句子似乎不通的句子,之后而来的好句子才似乎不费力气就好得不得了。
人世亦如此,无时无刻不聪明会叫人厌烦。
1984年7月,《上海文学》刊出署名阿城的小说《棋王》。
这篇小说写一群知青的懵懂下乡,以其中一象棋爱好者邂逅一无名老者,钻研棋艺、博弈较技为高潮。
全篇文字精致不失遒劲,情节紧凑动人,在时兴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那样风格的年代,自然独树一帜。
《棋王》一出,先在大陆引起瞩目,继之流传海外,成为人人争相一读的作品。
面对排山倒海而来的盛誉,阿城却似乎无动于衷。
“三王”之后,他并未打铁趁热,而是改了行,跻身电影界,先后与谢晋、陈凯歌、张艺谋等合作往还。
80年代后期远走国外后,他成了台湾大导演侯孝贤的座上宾,时不时拿些电影剧本向他请教。
就作家这个职业来说,阿城给人的印象是闲散、甚至是逍遥快活不思进取的,但这与阿城的创作美学一脉相承。
在阿城看来,小说者,小道也。
为与不为,也是一念之间的事。
小说与世俗的其他技艺相比,不多一分尊贵,也不少一分姿色。
这对念兹在兹要把小说化为大说的作者和读者而言,未免显得消极,但符合阿城对大道的一贯理解。
王朔之所以喜欢和阿城聊天,是因为阿城比谁都故事多,也更会讲。
比如他在短篇《厕所》里写了这么个小插曲:老吴一天到公厕出清存货。
八个坑四个有主儿,街坊邻居蹲坑之余聊将起来。
事办完了才发现都没带纸。
等着等着又来一个忘纸的家伙。
大伙正一筹莫展,老吴突然站了起来。
老吴系好裤子,说,我的晾干了。
受制于篇幅,阿城小说的妙处不能在这里一一提到。
我本人多年前于朋友处看到他的“三王”,好说歹说,借过来一口气看完,从此就断了写小说的念头。
人家写小说一出手就是道德经的水准,而一般人顶多是三十六计、还不忘时时处处显摆聪明,这差距非我这等平庸之辈赶得上的。
下面这个版本的阿城作品集,我挑选了很久,因为相对来说最齐全,性价比最高,也销量最好。
既包括阿城最经典的《棋王》、《树王》、《孩子王》这三部曲,也包括他历年来一些随思随想。
价格虽一顿便饭钱,但是有4本,品质也是典藏版,有保证。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下方“看一看”咨询了解。
行者刘三推荐,非经典之书不会浪费口舌,尽可放心。
历史随心看,分享好看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