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叛徒有哪些
2021-01-09 10:43:27 历史 历史网 °c 繁体
A + A -对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那场“抗美援朝”战争,战前国际上一边倒都在等着看中国失败的悲惨下场,几乎没人相信中国会赢,而作为现在身为强国的国民,是很难理解当时面对实力强大美国的那种无力与恐惧。
但是,想要克服这种无力与恐惧的思想,就必须用“吾志所向,一往无前”的勇气来镇压那份不断发酵的无力与恐惧。
因此,毛岸英走上了前线,用行动告诉全国人民参加“抗美援朝”的决心,进而引领全国人民支持“抗美援朝”的热情;彭老总在出发前对侄儿侄女们说,伯伯要去执行任务了,咱们一块照张像,做个留念吧。
因为,当时的彭老总心中可能也没底,有的只是军人的勇气和中国人肩上的责任,这一去可能就意味诀别。所以,他还特意为侄儿和侄女们都买了几件衣服鞋袜和日用品。显然,他已做好了牺牲的思想准备。然而,这样的类似画面,在当时还有许多许多。
抗美援朝旧照
由此,不难想象,当时中国面对美国做出“抗美援朝”决定的压力有多大,勇气有多大,决心有多大。
况且,当时还是新中国刚刚成立,恢复国力势在必行,国家的发展战略本已定为逐年减少军费预算支出,以全部预算的70%投入到经济建设、文化、教育、卫生和改善人民生活等事业上来,而为了“抗美援朝”,则不得不将国家的战略重新调整为“边抗、边稳、边建”。
然而,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曾被誉为“以死抗日的爱国教授”,曾被称为现代哲学家、政治活动家(不如说是政治斡旋家)、政论家、报人,曾任中国国家社会党、中国民主社会党领袖之一,曾任中国民盟中央党委、秘书长等要职的张东荪,却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出兵时间、国家财政状况以及亲美系的一些知名人士名单等机密情报,提交给了美国间谍,并幻想美国胜利后,自己能有更大的作为和前程。
因为,在他的心目中,美国太强大了,是任何国家都不可战胜的,而且还有原子弹。所以,他想用机密情报作为“投名状”,换取自身的安全和一份光明的未来前程。
张东荪旧照
其实,在当时那种严峻的局势下,群魔乱舞现象并不少,而张东荪则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但是,在革命战争年代,张东荪却是一位以死抗日的爱国人物。
1941年12月8日,日军强占燕京大学,并将张东荪等十名燕大教授抓入大牢。虽然,面对日军的威逼利诱和苦痛折磨,但张东荪依旧不无所动,并对日军说:“共产党不是抓、打、杀就能扑灭的。”
1948年末,因张东荪有一腔爱国热情,加之在北平也有一定的影响力。所以,他被毛主席指定为与傅作义和谈的见证人,并负责帮忙劝说傅作义,以实现北京的和平解放。
1949年初,中共中央筹备新中国成立事项时,在毛主席所发的函电中,张东荪成为了唯一被单独点名邀请到西柏坡的民主人士,并被定为参加开国大典的贵宾。
可谁能想到,就是这么一位大有来头的人物,面对强大的美帝时,却走上了一条遗臭万年的叛国的不归路。
后来,据张东荪交代,他认为中国与美国作对就是自取灭亡。所以, 1950年7月10日,当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战场,拉开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时,他就感到了不安。于是,便有了投靠美国,谋求未来的想法。
正所谓:“苍蝇不叮无缝蛋。”就在这时,张东荪的一言一行已进入了美国间谍的视线。一天,一个自称王正伯的商人来找他,说自己是“中建公司”总经理(实为美国派来的间谍),主要做海上禁品贸易,并且认识一些美国政要。
张东荪和孙子张鹤慈合影
得此消息,张东荪心中大喜,为取得美国人的信任,他竟然将尚未公开的国家机密——财政收入预算以及折算成小米的斤数,连同一份未公开的政协委员名单,并在名单上特意用笔勾出了一些人名,说这些被勾出的委员都是亲美分子。
同时,据知情公安人员回忆,张东荪甚至还将志愿军开赴朝鲜的准确日期,也一并委托转道香港的王正伯转交司徒雷登,并请其带话给美国,如果美国打赢了,千万不要让蒋介石回来。原来,他还怕蒋介石回来找他秋后算账。
1951年6月,中国当代经济学家、教育学家、人口学家马寅初,当听说卷入“美国特务案”的张东荪被关入了北京“秦城”监狱时,曾气愤地说:“要是我就把枪毙了。”
最终,于1973年6月2日,张东荪在北京 “秦城”监狱病逝,结束了自己前半生天使,后半生魔鬼的两面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