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随心看

历史趣闻杂谈 揭秘红楼梦 中国历史 抗战历史 经典故事 历史战争 英文历史 历史纪录片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正文

秦始皇陵的水银哪来的?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2021-01-15 14:40:25 历史 历史网 °c 繁体
A +  A -

水银,是化学元素汞(銾)的属称,易挥发,是一种慢性剧毒,被后世称为最具危险性的环境毒素。

那么,秦始皇陵中为何要用如此多的剧毒物质呢?面对大量毒物施工人员又是如何工作的?究竟用量有多大、又有什么作用、又是怎么来的、又是怎么注入的呢?

放入大量水银,是否与秦始皇求仙求长生有关

据《史记》记载,秦始皇生前对于求仙求长生极为热衷,为此经常服用炼金术士用汞和玉石粉末提炼出的混合丹药,后来也因汞导致肝衰竭、脑损害而丧命。

因此,在他生前修建陵墓时,就让工匠在墓室顶面绘画或线刻日、月、星、辰等星象图案。同时,又在墓室中注入大量的水银,代表江河大海,就算生前不能长生,也想求死后永生。对此,《史记》称其为“上具天文,下具地理”,而北魏学者郦道元则认为水银象征山川地理。

此外,中国地质调查研究院研究员刘士毅认为,地宫内的汞分布为东南、西南强,东北、西北弱,正好与我国渤海、黄海分布的位置相符,而且秦始皇也曾到过渤海湾,所以他很可能想把渤海勾画进自己的地宫。

也就是说,注入大量水银的“下具地理”,也有与“上具天文”相对应的意图。

地宫中的水银究竟有多少

虽然,司马迁说地宫的深度“穿三泉”,《汉旧仪》中记载“已深已极”。但是,后世的专家通过研究推算,基本给出了准确的答案。

1962年,据考古人员推算,地宫距离地平面35米深,东西长170米,南北宽145米,主体和墓室均呈矩形,而地宫中央高15米,大小相当于一个标准足球场。

2002年4月,我国再次对秦始皇陵进行地下考古勘察,确认地宫的高度为15米,相当于现在的4层楼的建筑。

也就是说,地宫的深度仅有15米,水银深度又怎么可能是35米深呢?显然又是谣传。至于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推测的秦陵地宫深度为500至1500米,则相信的人并不多。

那么,当时究竟在地宫中放入了多少水银呢?

据秦始皇陵一号讲解员说,专家初步推测出的结果是600吨水银。但是,也有人提出疑问,以我国目前现代化生产水银的工艺水平,年产量才有900吨左右,而在2200多年前的秦代,人们的生产工艺水平真有那么高吗?

因此,至于秦始皇陵地宫中的水银量,目前多停留在推测预估的层面,并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

不过,1981年专家通过对土壤汞的测算,认为地宫中的“汞河、汞海”尚未干涸。

地宫中的水银究竟有何作用

据考古人员分析,地宫中弥漫的大量汞气体,既是一种剧毒物质,也能形成一个密闭的隔热层,更有杀菌防腐作用。

显然,地宫中的水银可以使入葬的尸体和随葬品保持长久不腐,而且由于汞是一种剧毒物质,大量吸入可导致活物瞬间死亡,也能有效防患盗墓者的挖掘。

地宫中的水银是如何注入的

一是,水银会大规模挥发,影响百川江河大海的视觉效果;

二是,水银挥发形成的毒气,会在短时间内对地宫内装修施工的工匠造成致使伤害;

三是,墓室封顶后,通道和地宫中的毒气密度会更大,送棺椁进入的送殡人员和陪同的工匠很容易倒在通道中。

那么,这些水银究竟又是怎样注入进去的?

目前,考古人员曾发现秦代地下管道使用的三通件,还可以使用。说明,在秦代时期,管道工艺已极为成熟。因此,极有可能是在棺椁送入、内部完全封闭后,通过外部机械控制,将水银灌入预埋的管道,然而流入地宫挖好的水银池中。

水银究竟是怎么来的

有数据显示,100吨的水银需要116吨的丹砂,也就是说丹砂炼汞转化率为86.26%。因此,想要提炼大量的水银,又怎么少得了储量较高的丹砂矿呢?

此外,陕西旬阳县一带也出产汞矿,目前已探明的汞储量达到了1.47万吨,且距离骊山不足300公里。

因此,秦始皇陵墓中的水银来源应该大多来自巴郡枳县和陕西旬阳两地。

  选择打赏方式
微信赞助

打赏

支付宝赞助

打赏

标签:秦始皇陵

精选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