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悝变法] 所谓投机倒把这事,古已有之
2021-01-18 13:48:40 历史 历史网 °c 繁体
A + A -[李悝变法] 所谓投机倒把这事,古已有之。
战国时,李悝出任魏相,鼓励积极开荒拓耕以获丰收,并推行变法。
其中有平籴法甚得民心,即当丰年时,朝廷把粮食平价购进;荒年时,再以平价向民众出售。
时洛阳富商叫白圭的,从李悝的这项措施中受到启发,提出了一套经营致富的理论,叫做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意思是说:别人因生产过剩而低价抛售,他就收购;别人高价索求,他就出售。
白圭的具体做法是:在五谷成熟的季节,粮食大量上市。
此时粮价变得很便宜,他就大量购进粮食,囤积起来。
而这时不是蚕茧出产或割漆的季节,市场上丝、漆存货极少,价格昂贵,他就乘机把自己囤积的丝、漆以高价卖出去。
按照同样的道理,到了蚕茧出产的季节,蚕丝生产多了,价钱就很便宜,但粮食的价格却上涨了,于是就低价收进蚕丝而高价卖出粮食。
这么一来,低进高出,才几个回合,白圭暴富。
那问题来了,白圭这样干,该受到官府惩罚吗?应该说通常情况下,白圭这种行为历朝历代有之,也历朝历代是受到朝廷打击的,囤积居奇、投机倒把这两顶帽子可不是说着玩的。
但问题是,没人这样干,人们的需求就能得到满足?人们的生活就能变好?不但不能,那些出得起价钱的人,有钱也买不到东西了,这反倒使他们的状况恶化。
要消除这种现象,别无它路,只能增加市场供给。
官府对商人之各种强制,事实上是对市场自由的粗暴干预,是对市场规则的践踏,除了赢得一些无知无觉者的掌声以外,无改于供给不足的事实。
但李悝的这种平籴法,为什么历代王朝很少干呢?倒也不是他们不想干,实在是因为官府来干,成本太高,效率太低,中间还充斥着腐败,看上去很美,实际上不济事。
倒不如交给市场,市场能解决的,官府就没必要干。
这话说来很长,里面的逻辑非三言两语能说清,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下面这本书,经济学,显学也。
点击“看一看”。
极简经济学通识课 图解版 菅原晃历史随心看,分享好看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