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馊主意,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
2021-01-26 13:58:22 历史 历史网 °c 繁体
A + A -有一个著名的馊主意,就是第五次围剿期间,李德的碉堡战术。
国军以50万兵力重点进攻中央苏区,围剿历时363天。
到1934年10月14日结束,中央红军付出数万人的伤亡,被迫放弃已经无法站住脚的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长征。
蒋介石从1933年5月开始,建立南昌行营,亲自指挥赣、粤、闽、湘、鄂五省军政,展开对中央苏区的围剿。
此次蒋介石请来了很多优秀幕僚,包括杨永泰、柳维垣甚至德国军事顾问。
这些人提出“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方略,思想上争取苏区老百姓的支持国军,军事上以碉堡战术对抗红军的诱敌深入运动战。
国军放弃了之前长驱直入,试图机动围歼红军主力的作战方式。
因为这样很容易被红军在自己根据地,以优势兵力各个击破。
国军此次采用重兵四面合围,然而稳步推进。
此次国军最大的特点在于,部队推进几里路后就停下,修建碉堡。
由于红军只有轻武器和迫击炮,缺乏长身管火炮,不具备摧毁碉堡的能力,所以无法对付。
采用运动战诱敌深入,但国军不会随便离开碉堡。即便行军期间遭遇袭击,也会迅速退回碉堡一线。
这样一来,国军稳步推进,将中央苏区的面积大大压缩,最终红军就会失去运动战的余地。
红军对于这种战术无可奈何,无力对付。
此时,李德来到中央苏区。
李德是德国人(一说奥地利人),是德国共产党员,参加过一战,在苏联内战中担任过骑兵旅长。
李德掌握了欧洲很多新的战术,推出了短促突击的战术,用来对付碉堡。
博古他们进行总结,提出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方针,企图以阵地战、正规战在苏区外御敌,保守苏区每一寸土地。
具体战术上,红军修建自己的碉堡作为依托,当国军推进攻打国军碉堡时,红军突然击中兵力出击,歼灭进攻的国军。
然而,事实证明这是一个馊主意。
因为红军缺少建筑器材,只能修建简易的土木碉堡,在国军新式德国大炮面前,不堪一击,起不到什么作用。
而国军进攻时发现红军集中兵力攻过来,就立即撤退回碉堡。
由于国军是各条线都在推进,红军即便暂时抵抗一路国军推进,也没有用处。
而红军一旦攻入国军碉堡封锁线,很容易遭到毁灭性失败。
最终结果,就是第五次围剿以国军胜利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