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6年3月,北美殖民地正在闹独立,第二届大陆会议正准备召开
2021-01-29 09:52:48 历史 历史网 °c 繁体
A + A -[地道好人] 1776年3月,北美殖民地正在闹独立,第二届大陆会议正准备召开。
这时英国本土发生了一桩影响深远的事:有一本书出版了。
这本书改变和推动了历史。
作者在这本书里就北美经济进行了讨论,并劝英国政府尽早让北美独立,他并给英国政府算了一笔账:英国对北美的统治成本已经大于统治收益了。
这本书虽然一出版就轰动了整个欧洲,但是那时的英国政府对他的意见并未采纳。
1776年7月4日,北美大陆会议发表了《独立宣言》,正式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英国不予承认,于是战争打响。
当时间来到1783年,24岁就出任英国首相的小皮特终于说服议会,承认了美国的独立地位。
小皮特前后在位18年,他是这本书的忠实读者,也是这本书作者的铁粉,每当见到这位作者的时侯,他就会带头起立,并且自称学生。
他治国,一丝不苟的,坚决奉行这本书里的理念和逻辑。
这个作者就是亚当.斯密,这本书就是《国富论》,在斯密43岁时出版。
而在此之前,在他36岁的时侯,出了他另一本书,即《道德情操论》。
斯密这个人,在西方历史灿若星河的名人中, 无疑是最受人敬重的学者之一。
他自幼丧父,与寡母相依为命,事母至孝,终生未娶。
14岁即进入格拉斯哥大学学习,后转入牛津,25岁即成为大学讲师,28岁成为教授。
他曾做过贵族家庭的私人教师,彼时交游甚广,无人不称赞他君子般的德行,以至时人对他极为推崇,说他除了一流学问家的属性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属性:一个地道的好人。
这也是小皮特敬重他的原因之一。
他这两本书,一本讲追求经济利益,一本讲人的道德情操,很多人认为存在着观念冲突,其实不然,因为强调人之道德,和强调人之利己,本质上并不矛盾,而实为一体两面,相互支撑并统一的。
斯密认为人的道德来自同情心,是指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的能力,是为了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不损害他人利益。
这并不完全等同于利他主义,更非精致利己主义。
即便把同情心看作利他主义的内容,同情心同样也产生于利己之心。
利己是目的,利他是手段。
人们之所以要研究如何充分地利他,根本的动机是为了更好地利己。
每一个文明社会都如此,正如《国富论》里那个著名的观点:自私是社会发展的前提。
罗素说,任何科学都脱胎于哲学。
《国富论》恰恰就是经济学从哲学中脱胎而来的一个样板。
它给我们示范了如何在没有工具、缺乏数据的情况下,通过最直接的观察、直觉和最基本的逻辑去分析问题。
而事实上,这种混沌状态下的思考与分析才是人生中所要面对的常态。
投资中的机遇、人一生中所面对的挑战和机会,大多是以混沌不清的形态呈现在我们面前。
读这种原典,能提升分析现实世界的能力,这便是它的好处。
而《道德情操论》所有理论的基础是同情心(同理心)。
通过代入他人的角色来体察他人的感受。
这很类似于我们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不同于口号式的说教,这本书对于感情和道德的论述是基于几个大家都可以认可的“公理”,然后用逻辑通过一步一步推演来证明的。
简明易懂,丝丝入扣,宛若数理之美。
读这本书能提高情商,自在情理之中。
读亚当.斯密的书,人们最大的感触就是,无处不感受到他的悲悯心和高尚的人格。
光是这一点,就完爆多少名家了。
可是让人遗憾的是,很多时侯人们只记住了《国富论》,却没有意识到必须用《道德情操论》来作行为指导。
这或许也是人类不长记性的证明之一。
下面这套丛书包括亚当斯密《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另赠送一本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的哲思书《沉思录》,共计3本,特价68元,很优惠了。
中国文联出版社出品,正版书,名家翻译,感兴趣的朋友不妨点击下方链接了解和购买。
国富论2本+沉思录历史随心看,分享好看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