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91年七月,黄门郎苏文说有急事求见汉武帝
2021-02-20 15:19:34 历史 历史网 292°c
A + A -公元前91年七月,甘泉宫内。
汉武帝懒洋洋地靠在床榻上,钩弋夫人一会给他揉揉肩,一会给他捶捶腿,这种感觉让他舒适极了。
突然,黄门郎苏文说有急事求见。
苏文一把跪在榻前,惊慌失措地说道:“太子杀了江充,起兵造反了!”汉武帝猛然翻身而起,怒喝道:“什么?你再说一遍!”苏文颤颤兢兢把事情汇报了一遍,汉武帝听后咆哮了起来:“刘据,你这个逆子!难道真要弑父篡位吗?”汉武帝的雷霆震怒,让整个甘泉宫都颤栗起来。
钩弋夫人也表露出惊恐万分的样子,但谁也没有注意到她嘴角扬起的微笑。
盛怒之后,汉武帝冷静了下来。
毕竟他的一生中经历了太多的大风大浪,这种事情还不至于让他彻底失去理智。
虽然事情的真相还不完全清楚,但他对太子的品性还是了解的。
刘据是他与卫子夫的嫡长子,一向仁厚勤勉、恭谨孝悌,当了31年的太子,马上就要熬出头了,完全没有必要在自己快死的时候篡位夺权吧? 更何况自己也没有废掉太子的想法呀!他实在想不出太子造反的理由,越发觉得事有蹊跷。
汉武帝赶忙打开锦盒,发现虎符还在,心里顿时安稳了。
汉武帝清楚:就算太子反了,没有虎符,京畿三营的军队太子一兵一卒都调不动,太子仅凭两千宫卫也成不了气候。
但如果现在派兵镇压,万一冤枉了太子就覆水难收了。
汉武帝考虑再三,决定缓一缓,先把事情搞清楚了再说。
于是,他唤来一名谒者,说道:“你持天子符节,速去长安,召太子过来问话!” 晚年的汉武帝虽然疑心日重,但还没昏聩到糊涂透顶的状态。
在大是大非面前,他还保持着难得的沉着冷静。
可事情的发展,却严重地偏离了他设定的轨道。
正是那位谒者,一个在历史上都没有留下名字的小人物,让原本可以止损的局势变得彻底失控,最终导致巫蛊之祸全面爆发,深刻地改变了后汉武帝时代的政治格局。
这谒者贴身服侍汉武帝多年,与江充、苏文、钩弋夫人的关系非常好。
谒者持着天子符节,来到长安城下。
刘据听闻使者来了,非常高兴,令人打开城门迎接使者入城。
这段时间,刘据度日如年,没有一天不在惶恐之中,他觉得终于有机会向父皇解释了。
自从江充在他宫里挖到人偶,他就想亲自去甘泉宫说明情况。
可江充实在欺人太甚,把太子府的人抓走一半,投进监狱严刑拷打,不少人屈打成招,致使长安城到处流传着太子要谋权篡位的谣言。
无奈之下,他听从了少傅石德的建议,诛杀了江充,并把江充一伙的巫师烧死在上林苑中。
谒者见城门大开,心里却犯起了嘀咕:自己与太子的关系并不友好,平时没少打太子的小报告。
如今太子大大方方地请自己入城,会不会像诛杀江充一样诱杀自己呢?谒者越想越害怕,于是他调转车头,一路飞奔,又回到了甘泉宫。
谒者哭丧着脸,添油加醋地向汉武帝禀告:“陛下呀,太子确实造反了。
臣一到长安城下,太子就派兵要抓捕我。
幸亏我跑得快,不然我就回不来了! ”汉武帝闻言,一阵晕眩,觉得天旋地转,又觉得胸口发闷,几乎不能呼吸。
站在一旁的钩弋夫人见状立即上前,一手搀扶着汉武帝,一手轻轻揉着汉武帝的胸口。
汉武帝剧烈咳嗽后,一口浓痰喷射而出。
钩弋夫人用丝帕给汉武帝擦了擦嘴,柔声劝道:“陛下莫动气,以免伤了龙体。
事已至此,不如移驾回长安吧!”汉武帝稳住情绪后,嘴角蠕动了很久才蹦出一句话:“摆驾,回长安!”一天后,汉武帝的銮驾便来到了长安城外的建章宫。
他颁布诏书,又取出虎符,征调京畿三营的军队,让丞相刘屈氂率军平叛。
刘据完全没有料到事情竟会恶化到如此地步,他只好孤注一掷,打开武库取出军械,把长安的囚徒和市民武装起来,与刘屈氂的军队进行对战。
双方激战了五天五夜,近十万人为此丧命,长安城内血流成河。
刘据兵败后逃到湖县,隐藏在泉鸠里,行踪泄露后,刘据自缢身亡。
汉武帝回到长安后,即刻派人收回皇后印玺和绶带,卫子夫不愿受辱,以死明志。
一场浩劫后,长安城终于恢复了平静。
而真相逐渐清晰明了时,汉武帝却越发不平静了。
他蓦然发现,自己似乎掉入了一个天大的陷阱里。
挖坑的人洞悉了他的弱点,一步一步地将他牵引到坑里。
这个陷阱困死了他的晚年,用了他至亲至爱的人提前为他殉葬,而他能做的无非就是再杀一些陪葬者,然而始终无法改变是自己无休无止的痛苦和悔恨,还有自己无法改变的最终选择。
汉武帝参悟了这个道理,却无奈地选择隐忍。
死神离他越来越近,他时常独自登上阙楼,凭栏倚望,无限感伤,静默许久,不发一言。
在汉武帝生命的最后日子里,他以“子弱母壮,必乱天下”为由,除掉了钩弋夫人这个布局者,把后事安排好之后,带着无限的惆怅离开了这个世界。
历史随心看,分享好看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