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随心看

历史趣闻杂谈 揭秘红楼梦 中国历史 抗战历史 经典故事 历史战争 英文历史 历史纪录片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正文

汉朝对外国策和汉民族尊严的讨论

2021-02-20 15:22:32 历史 历史网 °c 繁体
A +  A -

公元前133年春,未央宫宣室内,一场关系到汉朝对外国策和汉民族尊严的讨论正在进行。

大行令王恢献上了马邑之围的计策,一下子激活了汉武帝天生不安分的好战因子,但此事太过重大,他不得不和重臣商议。

汉武帝反复问王恢:“那个商人聂壹可靠吗?”王恢答道:“表面上聂壹的身份是商人,实际上他是臣在匈奴布下的暗桩,一直为臣收集军情,从未有所欺骗。

马邑诱敌之计,就是出自他的谋划。

”汉武帝没有表态,转身问韩安国:“你当过北郡都尉,也有边防经验,你觉得此计如何?”韩安国一生浮浮沉沉,是个极其谨慎周全之人。

他答道:“这不仅是战术层面的问题,更是一个事关全局的战略问题。

自大汉开国以来,和亲之策为我们换来了70年的边境安宁,虽偶有战争,但都不伤及筋骨。

一旦实施此计,则意味着我们与匈奴全面决裂,两国从此兵戎相见,烽火不熄。

我们的国力是否支撑旷日持久的战争?我们是否有这个心理准备?”韩安国一席话,让汉武帝陷入沉思中。

兵者,国之凶器也。

打还是不打?打的话,当前可否承受?未来可否持续?不打的话,和亲是否有效?耻辱还需要忍受多久?打赢了,最终目标是什么?打输了,退路结局是什么?这一连串的问题,不停地在汉武帝的脑海中激荡。

那时的汉武帝才23岁。

如果放到现在,充其量就是一个本科刚毕业的大学生。

然而23岁无疑又是血气方刚、朝气蓬勃、无所畏惧的年岁,他曾无数次幻想和匈奴交战,在内心深处,他很期待打这一战

汉武帝看了李广一眼,发现他的眼神特别坚毅,似乎充满了期待。

汉武帝问李广:“你抗击匈奴多年,最熟悉匈奴战法。

马邑诱敌之计,可有什么不妥之处?”李广憋了很久,终于等到发言的机会。

李广答道:“臣只是一介武夫,不敢妄议全局性的战略问题。

但就马邑之围的计策而言,臣认为没有什么不妥。

我们是守株待兔的一方,结果无非有三种:其一是兔子被撞死了,我们成功了。

其二是兔子急了咬人,但优势在我们手中,兔子占不到便宜。

其三是兔子没有上当,提前跑了。

就算如此,我们也没有损失。

无论哪一种结果,对我们都构不成致命的伤害。

所以臣认为,此计可以一试!”李广这么一说,把汉武帝逗乐了,也让宣室沉闷的气氛活跃了起来。

汉武帝又问田蚡:“丞相,一旦开战,我军的粮草军械、马匹战车能支撑多久?”田蚡心中暗喜:战事一开,自己该有多少油水可捞呀!他答道:“陛下,我大汉国库充盈,穿钱币的绳子都腐烂了,军械放在武库里都生锈了。

以我大汉的财力,打个十年都不成问题!所以臣也赞同出兵一战!”此后的几天,汉武帝和重臣们继续商议着这件大事。

所议的内容更加细致,包括如何排兵布阵,如何设伏截杀,如何协同配合,如何后勤保障等。

大家意识到汉武帝决心已定,对匈奴用兵势在必行。

于是王恢、韩安国、李广、公孙贺等纷纷主动请战,汉武帝大喜。

公元前133年6月,经过4个月的筹备,汉军30万精锐开赴马邑。

汉武帝命护军将军韩安国、骁骑将军李广、轻车将军公孙贺率主力部队埋伏在马邑附近的山谷中,命将屯将军王恢与材官将军李息率3万多人出代郡从侧翼袭击匈奴的辎重并断其退路。

部署完毕后,聂壹果然诱骗军臣单于亲率10万大军向马邑赶来。

匈奴大军进入武州塞后,一贯小心谨慎的军臣单于派人随聂壹进入马邑,打探虚实以防有诈。

聂壹与县令密谋,杀死了一名囚犯,割下首级悬挂在城门之上,骗过了匈奴使者。

军臣单于得知后,加快向马邑方向进军。

在距马邑仅百余里的地方,恰巧路过王恢和李息的设伏点。

王恢心中狂喜,对李息说:“匈奴已进入埋伏圈,等他们和韩安国交火后,我们就立刻发起进攻。

”军臣单于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他发现沿途的牲畜无人放牧,与平时牧民慌乱逃命的情形完全不同,这引起了军臣单于的警觉。

他命大军停止前进,派出小股部队攻下一边防哨所,抓获了一名尉史。

这尉史是个软骨头,经不住鞭打拷问,便将汉军的设伏的计划和盘托出。

军臣单于大惊失色,立刻将聂壹斩杀,然后下令火速撤军。

见匈奴撤退,李息按奈不住了,他向王恢请战追击匈奴。

王恢考虑再三,说道:“算了吧!我们只有三万人马,打不过匈奴,还是给陛下保留一点家底吧!”就这样,王恢所部无动于衷地看着匈奴大军从眼皮子底下溜走。

韩安国久候匈奴不到,意识到情况有变,便主动率军出击,在半道上遇到了退兵而回的王恢。

韩安国、李广等人了解情况后,都摇头叹息。

正如李广所料,兔子跑了,大家白忙活了一场。

汉武帝雷霆震怒,将王恢下狱。

廷尉以王恢畏敌观望判他死刑,王恢买通田蚡让王太后替他求情,仍无法平息汉武帝的愤怒,王恢被迫自杀谢罪。

表面上看,汉军劳师远征而一无所获,是一次失败的军事行动。

但就是这次马邑之围,却是一次成功的亮剑,它标志着大汉王朝已经挺直了脊梁,有了健硕的肌体,有了铮铮的铁骨。

中华民族更有了“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底气和决心,一个煊赫威武的强汉时代也即将横空出世。

历史随心看,分享好看历史

  选择打赏方式
微信赞助

打赏

支付宝赞助

打赏

标签:汉朝

精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