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人穿什么样的鞋子?
2021-02-24 22:22:51 历史 历史网 °c 繁体
A + A -秦人穿什么样的鞋子?秦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周初年的秦襄公时期,所以可以以周代为例。
周时,室内起居还没有桌椅一类家具,只铺有席子,人就坐在地上,所以入室必须脱鞋。
《礼记•曲礼》曰:“户外有屦,言闻则入,言不闻则不入。
”春秋时,晋平公有一次召师旷,师旷上堂没有脱履,平公怒曰:“安有人臣履而上人主堂者乎?”这都体现了当时入室脱鞋的习俗。
除了入室须脱去鞋外,在燕宴场所,还得脱去袜子。
臣见君时,更要鞋袜皆脱。
《左传》载:“哀公二十五年,卫侯为灵台于藉圃,与诸大夫饮酒矣,诸师声子袜而登席,公怒。
”古代人见君王脱袜,在燕国赤脚甚至被视为流俗,是为人们偏爱的习惯。
但是,在祭祀时仍旧以不跣足为敬仰之意。
此外,古代臣子朝见君王的礼仪还有许多。
1. 按礼法跪拜赞礼时要唱名;2. 入朝时要碎步快走;3. 佩剑和鞋子要除下来放在殿外。
所以在《大秦赋》中,寺人或者朝臣与秦王见面时,都是碎步快走的姿态。
这体现的是当时的礼仪,无论大小事都需要如此。
而相邦吕不韦觐见始皇时,却是慢悠悠的,这证明的是始皇对于他的宠幸,免去了他的这道礼仪。
从周时开始,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都是对官高位尊的亲近大臣的特殊待遇。
周代的礼仪,除了规定如何脱鞋外,对于如何穿鞋也制定了种种法规。
以王及王后为例。
周朝时期,王有九种吉服,王后有六种吉服。
周礼规定,王后如果穿吉服“鞠衣”,则必须穿黄履,其余的“絇”、“繶”、“纯”等装饰品则都需要以白色搭配;穿吉服“阙翟”的情况下,则要穿赤舄,其余的“絇”、“繶”、“纯”等装饰品都需要以黑色相搭配。
为搭配不同等级的吉服,舄也分三等。
其中,赤舄为最上等,之下还有乌舄和玄舄。
王在身穿冕服时,需要搭配赤舄。
在这点上,诸侯和周天子是保持一致的,所以有“玄衮赤舄”的说法。
当然,在具体的穿着上,舄是由“裳”的形制来决定的,其本身处于次要地位。
可见,在古人看来,鞋子只是衣服的附属物品而已。
周礼还有规定,凡是穿低于“鞠衣”等级服饰的情况下,都需要搭配以屦,屦和舄都有“絇”、“繶”、“纯”作为装饰。
穿某种颜色的舄屦,则用其他颜色的“絇”、“繶”、“纯”相搭配,这是当时的礼仪。
但是,舄、屦的鞋色都应该和身上的“裳”颜色相配。
关于古代的鞋子,不分左右作为一个常识为人熟知。
其实在周代,鞋子不只不分左右,还不分男女。
周时,男女的鞋式都是一样的,所以屦人同时掌管王及后的履饰。
这便是周代王室制定的礼仪制度。
但是东周之后,春秋战国时期,礼乐逐渐崩坏,各诸侯国又不朝拜周王,逐渐变成不尊周礼,礼舄制度就此崩坏。
所以即使在秦昭襄王出殡的场合,在《大秦赋》中也未看到有人身穿高跟的舄出现。
以秦与周地理位置偏远,且常年变法的形势看,周礼对其的约束应该比其余诸侯国更小。
所以,当时秦人所穿的鞋子,应该以舄为少,以履、屦为多。
甚至,在电视剧《大秦赋》中也可以看到,在宫殿中秦人一般只着袜,不穿鞋。
当然,这也是由周礼继承而来的。
至于秦国有没有见君脱袜的习俗,思白生持保守观点,即使在周强盛时期,也只有燕人才偏爱于脱袜,其余国家之人应该对脱袜要求不高。
所以说,电视剧《大秦赋》对于历史的还原度还是相当高的!至少,在进屋脱鞋上,由李斯拜会相府、王宫中人的日常等剧情都可以看出,剧组在刻意体现这一细节。
不过,对于礼舄制度,思白生目前为止还是没有看到相关的展现。
当然,不展现才是对的,因为当时礼舄制度实际上已经无诸侯国遵守。
不过,汉魏时期以后,这一套礼舄制度倒是又起死回生,沿袭了数千年,直到明代灭亡后才被清人废除。
这都是后话,不过由以上我们还可以推知,舄应当是古时最为尊贵的鞋,是在履的基础上,以木板加厚鞋底而成,多为帝王大臣所穿;屦则是最为普通的鞋,一般为麻、葛等制成;履的地位,则夹杂在舄和屦之间。
历史随心看,分享好看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