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鼎文,字铭三,浙江省诸暨县人
2021-03-09 18:42:35 历史 历史网 °c 繁体
A + A -蒋鼎文,字铭三,浙江省诸暨县人,1895年1月25日(清光绪二十年十二月三十日)生。
毕业于浙江讲武学堂。
1924年5月入黄埔军校任教官。
自此,追随蒋介石,东征北伐,戎马生涯数十载,历任连长、团长、师长、军长、战区司令长官,及武汉绥靖主任、西安行营主任、陕西省主席等职。
1949年3月,随国民党军队逃亡台湾,至台后曾出任国民党军队“东南区点编委员会”主任委员,“光复大陆设计委员会”委员,蒋介石“总统府”国策顾问。
1974年1月2日,蒋鼎文病逝于台湾。
追赠陆军一级上将。
斯人已逝,其一生是非功过,盖棺本应定论!经历了战火的洗礼,在历史的进步中留下了脚印![作揖]时光就像蒋家老屋旁的溪水一样流过,一晃之间,蒋鼎文8岁了。
其时的浙江省,一大批受西学影响、主张或同情维新变法的志士仁人,如蔡元培、陶成章、章炳麟等人,在戊戌政变后,或则著书立说,鼓吹革命;或则致力于兴教育、倡新学,风气日变。
耳闻目睹这一切的蒋子朗,望着一天天长大的儿子,为了实现自己已无法实现的愿望,决心节衣缩食,送子读书。
就这样,8岁的蒋鼎文告别了父母,来到离家十多里的象山私垫读书,一年后,又转到离家二十多里的斯民小学就读。
由于离家太远,他只能寄食于亲戚家中,每逢寒假,方能返家,与家人相聚。
10岁时,蒋鼎文又离开斯民小学,转入位于磨石山附近的涅浦镇栩忠书院求学。
在这里,他念了9年书。
直至19岁那年,考入绍兴大通陆军中学,离开了生于斯养于斯的诸暨故土,离开他心爱的磨石山,投身军旅,投身到辛亥革命后纷繁复杂的社会大变革之中。
俗话说,穷家出子弟,看来不无道理。
由于家境贫寒,深知出外求学之不易,年幼的蒋鼎文无论在私垫还是书院,读书都十分刻苦,兼之天资聪敏,学业一直非常出色,深得老师的喜爱。
他的老师徐道政先生与人谈起,常夸蒋鼎文乃不可多得之学童。
对他所写的文章更是赞不绝口,以“气如长虹,势若游龙”誉之。
并认为:如果蒋鼎文能坚其宏伟之志,努力于学习,将来必为大器,前途无可限量。
[害羞]涓忠书院的吴怀忠院长对蒋鼎文的才识人品也是极为爱惜。
在亲朋的资助下,蒋子朗勉强撑持着供蒋鼎文在书院读了三年书,也欠下了一笔债,实在无法供他继续求学了,蒋鼎文只好含着眼泪,告别了书院和同窗好友,辍学返里。
吴怀忠院长得知这个情况后,立即派人去蒋家说服蒋子朗,让蒋鼎文返校就读,并豁免他在校学习之一切费用,使蒋鼎文得以完成学业。
也许是继承其祖父蒋升魁尚武之遗风的缘故,蒋鼎文幼时,亦极喜为打仗的游戏。
每与伙伴们相聚,常常自为“大将军”,折木为兵,揭竿为旗,分阵对垒,呼喝冲杀,煞有其事。
上学后,每逢寒假返家,常爱听父亲讲述历史上那些忠臣武将的故事,往往心向往之,十分钦佩。
尤其是蒋子朗讲岳飞破拐子马的故事,更是百听不厌,十分神往,并对父亲说:“破拐子马是大将军,做忠臣的必是孝子。
今后,我当以忠臣与孝子为勉。
”童稚之言,固然不足为信,但可以看到,蒋鼎文从小即明为人臣为人子之道,胸怀大志,与他所受的家教及学校教育是分不开的。
蒋鼎文生性豁达大度,讲义气,重感情,接近他的同学都愿意与他为友。
书院同窗黄懿范、张静远等七个学生,与他极为友善,由于年龄一样,住家相近(皆为涅浦近村人),且又志同道合,曾撮土为香,结拜为兄弟。
常常结伴游历,纵论天下大事。
[机智]随着知识的增加和年岁的增长,蒋鼎文的心渐渐飞出了家乡,他渴望着冲出书院的山墙,投身到更广阔的天地中去,搏击奋飞。
15岁时,他毅然投考陆军小学,希望学好本领,靠枪杆子开创一番事业。
但由于视力不符要求,未能如愿,仍回诅忠书院就读。
不久,又听人说杭州正在招考浙江学生军,蒋鼎文认为时机已到,不及与老师商量,即由书院厕所窗口偷偷地跳出去,赶赴杭州报考,但又因年龄太小而被遣送回书院。
两次赴考,均未如愿,沮丧之余,蒋鼎文决心要投身革命的信念更加坚定,每与友人论及,认为好男儿当志在四方,只有能够匡时济世,振奋强国,才能算得是堂堂正正的大丈夫,无愧于父母给予的七尺之躯。
怀着这样的信念,他更加勤奋地学习,热切地期盼着飞出去的那一天。
蒋鼎文——中华民国的高级将领,可算得这个历史舞台上的一个人物,尽管可能只是小小的配角。
清末民初之际,风云际会,封建清王朝腐朽已极,摇摇欲坠,可谓国家多事之秋。
在这血与火的洗礼中,顺乎历史之潮流,中华民国应运而生。
在19世纪初期的这一段历史中,许许多多志士仁人、政客武夫,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研究历史,感受跌宕起伏,喜欢历史,带你走进他们的人生经历,关注我,不会让您失望,欢迎评论留言说出您的想法,互相沟通交流![来看我][鼓掌][左上][作揖][祈祷]
历史随心看,分享好看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