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随心看

历史趣闻杂谈 揭秘红楼梦 中国历史 抗战历史 经典故事 历史战争 英文历史 历史纪录片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正文

朱允炆为什么会败给朱棣,朱棣为何要造反?

2021-04-02 10:20:32 历史 历史网 °c 繁体
A +  A -

朱元璋朱允炆留下的是一个经济稳定、社会安定、军力强大的明朝。所以只要朱允炆和继任的皇帝不太昏庸,明朝活个两三百年不成问题。

但这一切的前提都建立在朱棣不造反,或者朱棣造反失败的情况下。那朱棣为何要造反?

建文帝朱允炆朱元璋为朱允炆留下的如“铁桶”般的帝国

正如上文所述,朱元璋给朱允炆留下的是一个经济稳定、社会安定、军力强大的明朝。就算朱允炆能力不行,明朝也能活个一两百年。那朱元璋是如何为朱允炆安排的呢?

1、消除武人威胁

洪武二十五年(1392),太子朱标突然病逝。白发人送黑发人,长子的去世对年近古稀的朱元璋是个沉痛的打击,虽然朱元璋悲痛欲绝,但为了国家大计,朱元璋还是收拾好心情,开始考虑储君的人选择,这个人选就是“朱允炆”。

朱允炆成为储君时不过十五岁的年纪,其能力和威望都不如乃父朱标,因此朱元璋对朱标的安排和布局自然不能正常用在朱允炆身上。

凉国公蓝玉

首先遭殃的是凉国公蓝玉。这位凉国公蓝玉是太子的铁杆追随者,也正是因此,即便他骄横跋扈,多次违反太祖禁令,朱元璋仍是饶过了他,其中原因只是因为蓝玉是太子的铁杆追随者。

至于蓝玉为何如此忠心太子的原因也很简单,蓝玉与另一开国功臣开平王常遇春是妻舅的亲密关系,蓝玉也是因为常遇春举荐才能走上高位,而常遇春的女儿嫁与了朱标做太子妃,因此蓝玉也是朱标的舅舅,这就是蓝玉忠心太子的原因。

但今时不同往日,朱标已逝,朱允炆虽是朱标的儿子,但却不是吕妃所出。而且朱允炆没有朱标的威望和手段,朱元璋担心他镇不住蓝玉这帮悍将。

于是在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以蓝玉意欲谋反的名义诛其满门,蓝玉本人甚至被处以剥皮酷刑。而此次案件遭屠杀的除了蓝玉一系外,颖国公傅友德、宋国公冯胜、定远候王弼等开国功臣也无故遭受牵连,被处以极刑。

  2、藩王戍边拱卫京城

明朝的“藩王戍边制(诸王靖朝边)”倒与朱允炆无关,朱标健在时,这一制度便已施行。

明朝藩王分封示意图

朱元璋崛起于底层,所以最重视亲情,因为崛起于底层,朱元璋并不相信别人,他不放心那些武将掌握兵权,于是让自己的子孙掌兵,并将他们分封到明朝北疆镇守。

这些藩王皆掌兵权,世代镇守,平时工作以剿灭鞑靼、瓦剌等北元残余势力为主,若京师发生变故时,这些藩王亦可出兵勤王。

如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天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皇明祖训》

当然,朱元璋也考虑到汉代“七国之乱”和西晋“八王之乱”的影响,对宗室拟了多项禁令加以控制。例如,藩王不可离开封地,也不可相互来往。如此做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他们串联。

明太祖朱元璋 朱允炆又是如何将一手好牌打输的呢?

“藩王戍边”是朱元璋想出来加强皇室权利最好的办法,并且向朱允炆介绍了一通这个制度的好处。朱允炆听完后,默不作声,随后向朱元璋提出了惊世一问:“虏不靖,诸王御之;诸王不靖,孰御之?”

诸王造反又该如何办呢?

《明史》记载朱元璋的反应比较懵(太祖默然),沉思很长时间后才问了一句话:“汝意如何?”

回答问题的结果成了问问题的,但接下来朱允炆的回答绝对可以拿满分:“以德怀之,以礼制之,不可则削其地,又不可则变置其人,又其甚则举兵伐之”。

先用道德感化他,用礼法来教育他,不听话就削其封地,再不行再将其调往别处,要是最后仍不行再举兵讨伐。

这确实是完美的答案,也得到了朱元璋的认可:“是也,无以易此矣。”

可惜,后来朱允炆并没有这样做,挑起麻烦的反而是他。

明朝军队

洪武三十一年(1398)七月,朱元璋驾崩不过两个月时间,朱允炆便以谋反的名义将周王朱橚贬为庶人。

建文元年(1399)四月,削齐、湘、代三位亲王,废为庶人。两个月后,削岷王朱楩,废为庶人。

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朝廷先后将五位藩王贬为庶人,天下震动,群藩胆颤心惊,生怕下一个轮到的就是自己。连朱棣这样的英雄也只能装疯以避灾祸。

  这五位藩王难道都有过错吗?

其中如湘王朱柏是有名的贤王,但他的下场也最壮烈,因为不堪受辱,他竟与全家自焚而亡。这件事情的发生可谓狠狠扇了朱允炆一嘴巴,彻底撕开了朱允炆伪善面具下的真相。

靖难之役

建文元年(1399)七月,燕王朱棣在北平起兵,四年的“靖难之役”就此拉开序幕。

关于靖难之役的过程与细节就不再过多赘述,最后的结果就是朱棣胜利了,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在太平年代造反成功的藩王。

这场仗,朱允炆输的冤,也不太冤。

说“冤”是因为朱允炆身为皇帝,富有四海,朝廷有百万雄军,最后却败在不过占据一州之地的燕王朱棣手里。

说“不冤”是因为朝廷虽然强大,但朱棣优柔寡断,没有把握住剿灭朱棣的最佳时机,而且用将不当,才导致最后的失败。

建文元年九月,朱棣大败老将长兴候耿炳文。建文帝听到耿炳文军败,于是根据黄子澄的推荐,任曹国公李文忠之子李景隆为大将军。李文忠在明朝有战神之称,可惜虎父犬子,他儿子是个合格的纨绔,但在军事上却是十足的草包。

曹国公李景隆

因此当李景隆统帅50万大军来犯的消息传至北平时,朱棣并不惊慌,反而喜呼此战胜矣,

上语诸将曰:“李九江(李景隆小名),豢养之子,寡谋而骄矜,色厉而中馁,忌刻而自用,况未尝习兵,见战阵而辄以五十万付之,是自坑之矣。汉高祖大度知人,善任使,英雄为用,不过能将十万,九江何等才而能将五十万?赵括之败可待矣。”——《明太宗实录》

正是因为朱允炆的用将不当,才给朱棣喘息的机会,最后军力越来越强,直至兵临南京城下。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十三,朱棣大军兵临南京城下,守卫金川门的李景隆和谷王朱橞打开城门投降,靖难之役以朱棣胜利结束。

朱棣入南京后,朱允炆用火焚宫,但最后朱棣命人却未找到他的尸体,朱允炆的下落也成为千古谜题。 如果朱棣不造反,朱允炆的王朝能撑多少年,他又能够打造出一个盛世吗?

历史已经证明了一切,在朱棣治下的明朝空前繁荣,不论是军事、经济、文化、外交等都达到了新的高度,当时的明朝社会安定,军力强大,在文治方面,《永乐大典》足以说明一切;在外交方面,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是大明的国威传播四海,万国来朝的景象在永乐重现。因此,这段时期的明朝也被称作“永乐盛世”。

郑和下西洋

那朱允炆能达到这样的成就吗?

在我看来,难以达成。

朱允炆可能会是一个好皇帝,因为他性格宽仁(对待自己的皇叔们不宽仁),重视文教,即位之初便废除了祖父朱元璋生前的许多苛政。在他的治下,明朝的经济会稳步发展,社会也能高度安定,但朱允炆不尚武,难以正面抗衡北方草原势力。就军事这一点,建文一朝便难以达成盛世。

那有方孝孺、黄子澄等人辅佐,可以达成盛世吗?

方孝孺、黄子澄等辈均不是经国之才,若是做学问,方孝孺定是当代大儒,但在治国这一点,方孝孺只是一个理想的乌托邦主义者,他甚至认为只有恢复周礼、恢复井田制才能令社会安定。像这种人能辅佐建文帝成就大业吗?

这是定然不能的。

那朱允炆的王朝又能撑多少年?

正如文章开头所说,只要朱允炆的后代不太昏庸,撑个两百年是没有问题的。

参考朱棣一脉,即使发生“土木之变”、“夺门之变”等大事件,出现朱厚照这样的不作为皇帝,出现朱厚熜、朱翊钧这样数十年不上朝的皇帝,出现朱由校这样的木匠皇帝,明朝仍撑了两百多年。

所以,朱允炆的王朝难道就不会有两百年的国祚吗?

  选择打赏方式
微信赞助

打赏

支付宝赞助

打赏

标签:朱允炆   朱棣

精选评论

猜你喜欢